日更了20幾天,每天發了六百多字(現在人有點懶,工作也忙,每天就少寫點吧!簡書日更要求只需100字即可)《濤聲依舊》終于寫完了,大概算算,有一萬四千多字吧!這也是繼那篇《雪憶》后寫的比較長的文字了。
說起來,這篇文章也只能算是舊稿重寫的。多年以前寫過兩三千字的短篇發表在《江門文藝》上,文章題目為《浪滔滔,情渺渺》,只是簡單地寫了一個故事大概。內容只有前面一小段,就是小川在哥哥去世后辦完了后事,帶著小侄子進城了,后面就一筆帶過說幾年過去,在城里立足,回憶了一下哥哥唱歌的情景,以歌曲《濤聲依舊》完成了結尾。
事隔多年,自己再重新讀到這篇故事時,就動了擴充的想法,增寫了一些故事跟細節:衡村往事,小川進城后的發展,后面侄子長大后認爸爸,再到后來回衡村跟嫂子相逢等等。最后為了呼應主題,還是以侄子小奕在哥哥的墳前吹笛來結尾,也算是形成一個閉環。
擴寫后的故事雖然細膩了很多,也增添了一些自己認為比較感人的情節,比如小奕喊爸爸跟后面結尾時小川與哥哥相擁那段,當時寫著自己都有點感動。只是,畢竟故事時間跨度較長,從男主小的時候寫到中年,十幾年的時間,也根本不是一萬多字可以寫完的,自己還是有點偷懶了,好多地方都是只能一筆帶過。前面的回憶跟哥哥去世場景也只能穿插著寫了一些,也還是比較簡單。
其實,在寫后面小川在城里的發展時,自己也有過想寫寫他跟媳婦荷花的認識過程的,一來增加故事的細節,讓故事更有可讀性,二來,也讓故事更接近于小說。也想寫寫小奕長大后,來個反轉,黑化一下小奕,像那些豪門斗爭一樣,為了家產與叔叔小川反目成仇,到最后看到老爸寫給叔叔的親筆信才翻然悔悟,兩叔侄重歸于好。
只是,自己還是不太擅長寫那些人性黑化的斗爭文字。或許,在自己的性格深處,還是相信世上都是好人多,有時候即使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一些不太好的事情也是情非得已。就像文中的嫂子一樣,出去后被人包養,把親生兒子拋棄了十五年,小川也還是沒有怪過她,自己辛辛苦苦把她的兒子養大,到最后還是把老家房子也給了嫂子。唯一的一點就是寫了秀容出車禍,包養她的情人跟她自己的兒子都死了,自己也失去了聽力,算是對她的懲罰了。
或許,以后自己也可以嘗試著寫寫反面的人物,畢竟,人生百態,世上有好人,也有壞人,這,才是那些小說情節比較吸引人的地方吧!
暫時就先這樣吧!文字匆匆而定,一些時間線,人物的前后故事銜接也還有許多需要修改的地方,等修改好了,有機會伯樂推文時再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