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師楊德發今天又發了一篇文章,同時發了一段文字: 校長把教師放在心上,以師為尊、看重教師、深知教師、為教師服好務就能迎得教師之心。“士為知己死。”教師會為知遇他們的校長而拼命工作。
整天看群里一幫人批新師,我是群主,不好意思批,但是又覺得在校長與教師關系上,很多人的認識與楊新師是一致的,所以寫此文談談。
我不認同楊新師以上的觀點。
首先要搞清楚一個事實,教師不是為校長而工作。教師拿了薪水就是為自己工作。校長服務教師、尊重教師也不是給教師知遇之恩,校長所做的一切其實只是在服務學校的發展。
教師是否“拼命”工作,更不取決于他與校長的關系,只取決于他對本職工作的熱愛,取決于學校的管理體制,如果校長不是“知己”,如果與校長關系不好難道就不認真工作了?如果教師真的只為有“知遇之恩”的校長而拼命工作,那么教師的人生一定是卑微而又可悲的,如果校長整天以恩人自居,這校長也一定是厚顏無恥的。
遺憾的是,在不同的環境下就產生了不同的校長與教師關系,于是就有了不同的校長、不同的教師。
有些校長喜歡以恩人自居,把原本正常的工作關系搞的格外復雜,你不把其當恩人是不可以的。
曾經聽一教師聊她曾經的校長,居說這位校長逢年過節總要親切的給她學校的老師們分批打電話,邀請老師們分批去她家吃她親手包的水餃––于是乎,老師們接到電話就各自跑到超市購買禮品––去校長家里吃飯怎么能空著手呢,有人買蜂蜜,有人買紅酒,少了一千都不好意思去吃水餃……
大家聚在一起其樂融融,干爹干媽干女兒也就那么喊上了……
后來,校長調走了。吃水餃的老師們才開始聚到一起詛咒校長當年的厚顏無恥,彼此打聽當初都花了多少錢去校長家吃水餃的……
當年的知遇之恩早就不存在了……
其實,如果你真的是為了校長的“知遇之恩”而以“士為知己者死”的狀態“拼命工作”,你就不是現代人。你的工作崗位是憑自己的能力爭取來的,你的個人回報是付出勞動、智慧、汗水而獲得的,更不是校長的恩賜,甚至說與校長木有多大的關系,恩在何處?
反過來講,校長可以尊重老師,但是也僅限于尊重,也無需感恩教師“為你”工作,教師通過學校的平臺掙錢吃飯,發展自己,說到底還是為他自己工作,怎么會存在那么多恩情呢?
我們經常會把工作與感情摻和在一起,在學校里常常搞不清是同事關系、是朋友關系、還是家人關系。其實同事關系簡單了,工作就好干了,你領導帶頭把關系搞復雜了,上行下效,學校的人際關系也就復雜了,這很不好。
雖說無需感恩,但是彼此的尊重還是要有的,校長不要在乎教師怎么看你,教師也不要在乎校長怎么待你,校長給教師最大的尊重就是教師在學校里工作時無需在乎與你這個校長的關系如何,他每一天工作的熱情都源自他本人對工作的熱愛。
工作中還是少喊“士為知己者死”這樣的豪言壯語為好,很多時候教師這樣對校長喊,有拍馬溜須的嫌疑,而校長對教師這樣說,大多也是哄你玩玩罷了……
人在職場,可以彼此尊重,可以互相合作,還是少談知遇之恩吧!
新師,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