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法改變現狀時要學會多角度看問題要少些抱怨,多些坦然、淡然,這不是雞湯而是一種為人處世之態。學會“置身事外”才能發覺解決之道
人總喜歡下意識走進自我局限性的怪圈,被本能、或被情緒所控制最后在理智來臨之際早已潰不成軍
人的一生精力有限,若對什么事都斤斤計較就會讓自己活的太累,只有改變慣性思維模式才能突破自我
不能治愈自己的父母可能永遠都在不合格的水平線上狂奔;不懂自省的成年人可能永遠都在自私自利的水平線上跳躍;人始終要不斷刷新自我認知,用一生來成長
從迷茫彷徨到“驚慌失措”的焦慮,從自卑內向到壓抑自己后的崩潰
若是一生有80年,可能前二十年就是在尋找自我的路上,再十年在接納自我的路上,后50年在認識自我的路上
不幸的是在還沒有認識自我時造出了一個可悲的孩子,于是自己在有意無意中成為了一個殘忍的靈魂施暴者或扼殺者
可能總有些人是用仁慈在自渡,用自私在他殺吧!一個能自省在嘗試自我改變的父母會不會讓孩子少一半的人間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