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楊姐離婚后來到妹妹的城市生活,孩子隨爸爸,身無分文,也沒有正式的工作,是名副其實的人財兩失。
妹妹從小就跟楊姐親,見不得楊姐落迫的樣子,作為妹妹,就叫楊姐到家里住,等找到工作再做打算。
楊姐為妹妹的舉動感動,因為當初楊姐要嫁的那個男人家里是不同意的,楊姐拼了命都要嫁給他,家里人拗不過,只好勉強答應。
如今果然應了驗,婚后生活不幸福,丈夫出軌還家暴,還倒貼了幾十萬買房子,無奈只好以離婚收場。現在妹妹不僅沒責怪楊姐,還安慰自己、收留自己,楊姐覺得真是莫大的幸福。
后來楊姐找到了工作,妹妹就幫忙張羅著工資的分配。生活開支、存款多少,都羅列得清清楚楚。
楊姐看上一條連衣裙,拿出努力攢下幾個月的工資,咬咬牙買下了。妹妹得知后,破口大罵,“你買那么貴了裙子干嘛,你這點工資不攢下,以后怎么養老。”說著拿出紙筆,要楊姐每個月存多少,花多少。“我都是為了你以后做打算”,說得頭頭是道,楊姐自然說不過,確是一肚子委屈。
是呀,那些打著愛你的名義口口聲聲說為你好的,實際上是一種勒索。
如果你是真的愛我,就請尊重我的選擇,不用事事為我做主,保留私人空間,那才是愛的最高境界。
02
電視劇《小歡喜》中喬英子成績好,各方面都優秀,卻一直心事重重。在得知媽媽宋倩不讓她去渴望的南大冬令營,加上平常高壓政策的打壓,抑郁的情緒爆發,想要跳海。
“你從來都是以自己的想法決定我的人生,但是有沒有想過我要什么!”英子站在橋頭哭喊著,聲嘶力竭,宋倩卻苦口婆心地說是為孩子好。
這一幕,刺痛了多少中國父母孩子的心。
父母毫無保留地為孩子付出,無非希望孩子能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成人成才,但往往忽略孩子真實的想法;
孩子雖然明白父母的苦心,但父母給的卻不是自己想要的,父母事事做主,心里壓抑,有苦說不說。
有時候,我們竭盡全力對一個人好,但卻不是以對方希望的方式出現。
我們總喜歡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愛的人身上,卻誤以為自己已經做到了最好,這是一種自我欺騙。
真正的愛要保持距離。如果真的愛對方,就請尊重對方的需求。尊重并有所保留,其實也是愛的另一種境界。
03
我們認為,自己總被人以愛的名義勒索著。
情侶之間:如果你不按照我說的做,那我們就分手;
朋友之間:如果你這次不借錢給我,那我就不得不懷疑這份情義;
親戚之間:如果你連這點小忙都不幫,那還算什么親戚!
我們厭惡這種被人“變相操控”的感覺,討厭別人這樣對待自己的方式,但我們何曾不是以這樣的方式對待別人呢?
我們發現,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大多數都以這樣的方式存在,但我們無力改變這樣的事實,多少的人情冷暖,只有自己知道。
于是我們發出了心底的吶喊:你可以愛我,但請不要給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