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酒屋的規則》是一本溫情而充滿陽光的書,你在看書的過程中就能治愈曾經的傷痛,讓我們知道,也許我們一無所有,但在重要的人眼里,我們就是“緬因州王子”和“新英格蘭國王”。
《蘋果酒屋的規則》以位于緬因州的圣克勞茲孤兒院為起點,講述了孤兒荷馬·威爾伯的成長歷程:離開孤兒院、尋找真愛、選擇人生。孤兒院的韋爾伯·拉奇醫生在荷馬四次領養失敗后,將自己的醫術教給了荷馬,包括當時不合法的墮胎術,并希望荷馬將來能接替他的事業,但逐漸長大的荷馬卻向往醫術以外的東西,渴望學習生活的準則。后來他跟隨來孤兒院墮胎的年輕戀人華力·華辛頓和坎蒂·雷蒙來到華力家的觀海果園工作。二戰爆發,華力奔赴戰場,荷馬與坎蒂陷入愛河,生下了安琪爾,在已經癱瘓的華力回來之后,兩人只能分手。華力與坎蒂結婚,而安琪爾成為荷馬的養子。之后荷馬與坎蒂保持了長達15年的情人關系,隨著安琪爾德長大、拉奇醫生的老去,荷馬最終勇于面對自己的人生,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作者約翰·歐文是當代文壇無可爭議的小說宗師,是罕見的承襲了現實主義文學精髓的作家,被譽為“狄更斯在世”。他的作品在贏得文壇推崇的同時深受大眾喜愛,被翻譯成35種文字,《蓋普世眼中的世界》摘得美國國家圖書館的桂冠。歐文本身也是一名杰出的編劇,曾有5部小說被改編成電影,1999年以《蘋果酒屋的規則》拿下奧斯卡金像獎改編劇本獎。
歐文在《蘋果酒屋的規則》描寫了不同階層性格各異的眾多人物,故事里的每個人,都在摸索自己的人生規則,也在作出自己的人生選擇。
1、拉奇醫生:要么扮演上帝,要么讓事情順其自然發展。
魔鬼的工作
醫學院畢業的拉奇醫生因為年輕時的一次招妓(伊姆絲太太)事件,徹底改變了人生軌跡。因為被伊姆絲太太的女兒目睹了和她的母親伊姆絲太太上床的過程,并因此得了淋病,以至于他不近女色,甚至被誤解為“隱形同性戀”。
而在工作不久之后,親眼目睹伊姆絲太太因私自墮胎而死,隨后又拒絕了銀幕死的女兒請他幫忙墮胎的請求,導致其死亡。這是他后悔一生的事情。最終決定做“魔鬼”的工作,替那些不愿意生下孩子的婦女墮胎,而工作地點就在圣克勞茲孤兒院。
把孤兒院的孩子當作貴族一樣看待
不論是臨睡前的朗讀時光,還是熄燈前的那一句“晚安,緬因州的王子們,新英格蘭的國王們,晚安!拉奇醫生一直用這樣的方式告訴孩子們,即使在圣克勞茲,人們的行為舉止也可以與王子國王無異。
《簡愛》、《大衛·科波菲爾 》、《遠大前程》穿插著整個故事,這些書成了孤兒們的心靈之書。
扮演上帝
拉奇醫生每年都會給總統和總統夫人寫信,希望墮胎能夠合法,婦女們能夠自由地決定是否要生下肚子里的孩子,因為這些孩子的父親可能是女孩們的父親、或者兄弟。一直寫了很多年都沒有得到回信。
在荷馬拒絕墮胎并離開孤兒院的很多年里,拉奇醫生把握時機,悄無聲息地扮演上帝創造了一個兢兢業業醫術高超又富有愛心的史東醫生,從這里可以看出他對荷馬的包容和深沉的愛。
拉奇醫生在乙醚的作用下吻了裝睡的荷馬之后,便開始親吻圣克勞茲的每一個孩子,他都后悔沒有早一點表達自己對他們的愛,他害怕這些孩子把孤兒院當成自己的家,而無法離開孤兒院去過正常的生活。
在圣克勞茲,不論我制定或破壞了什么規則,我總是盡量將孩子們的將來放在第一位,譬如毀掉他們生母的記錄。
2、荷馬·威爾伯:做個有用的人
孤兒荷馬曾四次被收養離開孤兒院又被送回,最終在孤兒院長大成人,在孤兒院的許多年里,荷馬一直都想成為有用的人。不論是照顧孤兒院的孩子們,還是每天睡前的朗讀,又或是學習醫術成為拉奇醫生的得力助手,他都在做一個有用的人。
在離開孤兒院之前,他已經掌握了高超的婦產科醫術,不論是接生還是墮胎。但在貼著臨產婦的肚皮聽到胎兒的心跳之后,他就認為胎兒是有靈魂的,從此拒絕墮胎。
朝霧早已在一片肅穆中消散凈盡,那花花世界就展現在我面前。
華力于荷馬而言,就如真正的緬因州王子、新英格蘭國王一般,他將荷馬帶到他的城堡觀海果園。
來到觀海果園的荷馬,跟著工頭學會了采收蘋果,跟著雷蒙學會了給蘋果樹噴藥,以及抓龍蝦,坎蒂教會他游泳和開車;第一次看到大海,吃到龍蝦,第一次看電影,還去學校上學,這些都讓荷馬覺得自己是自由的。
荷馬在觀海果園是受歡迎的,他似乎不論什么時候都會說“沒錯!”華力和坎蒂都喜歡他,三個人的相處自然而又融洽。
在華力失去聯系期間,荷馬與坎蒂的愛情終于浮出水面,他們共同決定華力死亡之后在一起了,坎蒂懷孕后回到孤兒院并生下了兒子,以為荷馬取名的安琪拉護士的名字給孩子取名安淇爾。
與此同時,收到了華力殘疾歸來的消息,回到觀海果園之后,華力與坎蒂結婚,荷馬和養子安琪爾也留在華力家,共同生活了長達15年之久。
這15年,荷馬與坎蒂一直保持情人關系,一共約會270次,這樣的約會總讓他們感到別扭,但是害怕傷害華力和安琪兒,他們還是沒有將事實大白天下。
我已經站在旁邊,看那些日子的幻象在我的身邊掠過。它們已經過去了,我又要接下去講我漫長的故事了。——《大衛·科波菲爾》
身為孤兒的荷馬,內心十分渴望穩定的生活,雖然會為與坎蒂偷情的事情感到別扭,但是看著安琪兒在三人的關愛之下快樂成長,自己也將觀海果園管理得不錯,荷馬還是覺得自己對他們還是一個有用的人。
3、美洛妮:暴力表面下的陽光
美洛妮是一個讓人心疼的姑娘,不同于荷馬在拉奇醫生及安琪拉護士充分的關愛長成一個樂觀正常的孩子,她更像一個典型的孤兒院的孩子,暴力、極端、被拋棄感、怨恨父母。
她對荷馬的愛卻是單純而美好的:她稱荷馬為陽光;她說只要我不走,你也不能走,你說過的;因為荷馬喜歡狄更斯的書,她便在別人都拿食物的時候順了一本狄更斯的《小杜麗》,并在扉頁寫上“致荷馬·陽光·威爾士/為了你給我的承諾/愛你的美洛妮”。
而在荷馬離開不久之后,她拿走了葛洛根太太的大衣和口袋里的錢,還有荷馬一直念給她們聽的《簡愛》。不論走到哪里,美洛妮都隨身攜帶著這本書,她已經將自己當成是書里的主人公簡。
她為了尋找荷馬離開孤兒院四處瓢潑,到果園摘蘋果,成為流水線女工,成為能養活自己并有積蓄的電工,但在知道荷馬的具體位置之后,她卻與露娜過起了正常的生活。
美洛妮一直以為荷馬將會成為英雄一樣的人,但在十五年之后見到荷馬過著中產階級的生活——對配偶不忠,對孩子撒謊。她為荷馬眼中毫無對她的情誼而傷心,更讓她失望的是荷馬現在的卑劣生活。
她說荷馬就像困在陷阱里的野獸,罵荷馬是懦夫、是小人。
也正因為美洛妮的出現,使荷馬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想要公開一切,結束這樣的生活。
荷馬一直認為自己不喜歡美洛妮,但是他坐在費里斯轉輪上他想到了富茲·史東、卷毛頭和小大衛,還想到如果是美洛妮在這這里,她會做出了什么樣的評價。在知道美洛妮來到觀海果園的時候,他當著安琪爾違反了他制定的規則,走小路回到果園。更因為美洛妮的對他的失望言辭而做出改變的決定。
荷馬很少回憶圣克勞茲的生活,但在回憶孤兒的快樂的時候,分為幾個部分“早晨起來饑腸轆轆從不會缺的煎餅,其次是性愛,在天氣好的時候,這少不了美洛妮,再次就是到處閑逛,肆意破壞,這還是少不了美洛妮,最后便是一個人獨來獨往,沉思冥想,這不能有美洛妮。
但荷馬沒有意識到,他的快樂中都有美洛妮,他如同逃離孤兒院一樣逃離美洛妮,但他愛她。
荷馬將她看作是一個難對付的人,但在相處過程中,他愛她。
在美洛妮將那件險些讓葛洛根太太摔倒的軍用大衣和零錢送還到孤兒院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她內心對孤兒院的依戀。
如荷馬所說,是美洛妮真正教育了他,讓他看到了光明,她才是當之無愧的陽光。
4、坎蒂:耐心等待,順其自然
坎蒂是一個富有主見的獨立的女孩,不論是婚前不想因為懷孕而過早結婚去圣克勞茲墮胎,還是婚后既愛華力也愛荷馬,想要與荷馬共同擁有安琪爾,她都是做決定的那個人。
她的原則是耐心等待,順其自然,在愛上荷馬的時候,在華力杳無音訊的時候,還是在之后長達15年的混亂生活中,她都遵循這個原則。
5、羅斯:荒唐而有遵守規則的人
羅斯在書中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人物,他作為黑人工頭,制定屬于他們的規則將蘋果酒屋的一切管理得井井有條,贏得觀海果園所有人的尊重。
盡管女兒羅斯·羅斯未婚生子,但他對女兒做出的荒唐事,沒有人能理解接受。雖然在面對坎蒂的指責時面露愧色,但羅斯并不認為他違反了蘋果酒屋的規則。
他知道荷馬與坎蒂在蘋果酒屋偷情,在臨死之前指出荷馬違反了蘋果酒屋的規則,因為他沒有點蠟燭,但是荷馬點了蠟燭。
因為他,荷馬打破了不幫人墮胎的規則,幫助羅斯·羅斯打掉了這個不符倫理的胎兒。荷馬終于理解拉奇醫生堅持一生的規則,并接受了拉奇醫生臨終前的安排。
在羅斯和她的女兒身上可以看到美國社會人種歧視的縮影,他與荷馬坐費力斯轉輪時惡作劇一般的嘔吐,反對安淇爾與女兒的愛情。羅斯·羅斯也很清楚自己是不可能與安琪爾結婚的,他們不會受到社會的祝福,盡管安琪爾完全不介意她未婚生子、亂倫、膚色,所以她逃離了。
羅斯先生最后將自己的刀插入傷口之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她作為父親對女兒的愛。
《蘋果酒屋的規則》中還有很多性格各異的人物,他們身上有各種各樣的優點、缺點,而這個世界發生的事情,似乎也都是情有可原的。
蘋果酒屋的規則
最后,你一定很好奇蘋果酒屋的規則到底是什么,在這本厚達726頁的書中,直到296頁才蘋果酒屋才出現,339頁蘋果酒屋的規則才出現,這些規則是為了約束采摘工人的行為,也是為了保護他們的安全。
作者約翰·歐文自小失去父親,在母親和養父的照顧之下長大成人,從未問過生父的情況,他將這一經歷帶入荷馬,荷馬也從未想過自己的生父母是誰。而歐文的生父作為一名空軍在戰爭中犧牲,書中的華力也有這一經歷。
《蘋果酒屋的規則》為我們構建了一個典型的美國世界,不論是招妓、墮胎、還是亂倫,都是為了像我們展示這個世界的真實,這個世界的每個人都在遵守規則又打破規則,只為了尋找自己的人生規則,看到世界的光明。
我們也是如此!
我是否應該成為自己生命的主宰,還是讓別的什么人來駕馭喔的命運,這里應當加以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