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顧空城
(一)堅持如入海尋針,放棄如探囊取物
是什么讓我們那么容易放棄,如此難以堅持?
明明自己已經下定決心要堅持每天健身、堅持不刷微博朋友圈、堅持每天寫一篇文章。可是一個月后、一星期后、甚至一天后自己的誓言不知道是被狗吃了,還是被自己當個屁給放了。
我們繼續無憂無慮的放縱著自己,努力奮斗都已經跟自己無關了。雖然偶爾可能會良心發現一下,當然最后還是會被自己無情的拋棄,變成一個惡性循環。
(二)堅持它,不如把它變成自己的生活節奏
記得之前看過的一篇文章寫到過,我們高中時期都比較容易堅持一件事,那是因為我們都有一個良好的生活規律,每天按時起床、上課,吃飯,睡覺。
因此可想而知我們為什么很難堅持每天堅持寫作,那是因為我們沒有把寫作這件事變成我們的生活節奏,它還并不是我們生活的必須品。
我們沒有將它當成每天一定要做的,不做心里就會感覺差了點什么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什么時候寫作可以變成跟每天刷牙、吃飯、睡覺一樣重要程度的事情,那日更就不是堅持不堅持的問題了,它已經成為生命中的一部分。
要讓一件事變成生命的一部分,肯定需要常年累月的做相同的一件事,寫作沒有吃飯、睡覺那么有優勢,不吃飯不睡覺我們就會跟這個世界說拜拜,而不寫作卻不會。
沒有先天優勢的它,我們該怎么鍛煉呢?
(三)退而求次,以退為進
像我們這種剛剛進入寫作的“菜鳥”,很多時候會遇到輸出困難,腦子里沒有可供輸出的墨水。只會不停的去刷他人寫的爆文,一目十行的看著他人的文章,囫圇吞棗似的學習他人的寫作方法。可是一到自己要動手的時候,腦子還是一片空白,才思干涸。
我覺得在我們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不如退而求次。不用要求自己寫多么長的文章,我們可以寫寫日記,給一些文章寫評論,甚至我們還可以對著字帖練練字,然后拍照發到簡書再配上自己對臨摹的字帖寫一段評價。
這樣雖然簡單,但是卻可以讓我們把寫作,慢慢的當作一種生活習慣,將它帶入我們的生活節奏中,直到缺它不可。
(四)一起堅持的人多了,你覺得堅持不下去了,其實咬咬牙還是可以堅持的
寫作其實從某方面來說,跟健身有點像。它們都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一個是身體的強大,一個是內心的強大。
在健身房很容易發現一個規律,如果來健身的是單獨一個人,他可能會堅持十天半個月,之后就再也見不到他的身影。
我們怎么就那么容易放棄我們所堅持的東西?
因為沒有一個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堅持,大部分人都會因為這個原因而半途而廢。
人是群居動物,很難擺脫這種從眾的自然基因行為模式。有人和你一起,不管是陌生人,還是非常好的朋友,堅持某一件事的難度,肯定比起你一個人要小得多。這也是人多力量大的一個方面的體現。
現在不是還有很多打卡簽到之類的監督社群,也都是這樣一種用某種約束力影響著你,讓你不得不去做你可能想做但不能堅持的事情。
(五)目標都錯了,還怎么堅持的下去
就拿我來說吧,我來簡書的最初目的很單純,就是希望有很多很多的人來看我的文章。我很天真的以為簡書里這么多人,隨便寫寫應該也有個幾百的閱讀量吧。
我就這么傻啦吧唧的寫了幾篇“流水賬”似的東西,心懷期待的我,過了幾天發現,閱讀量可憐的竟然都沒過兩位數,我覺得心里有什么東西破了,腦袋里卻突然清晰了。
幻想永遠都只是幻想,擺正心態才可能遇見成功。
巨大的心理差距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寫作沒有捷徑,沒有真材實料就想一步登天,那只是給自己找不痛快。
所以我們要堅持一件事,首先要給自己一個準確的目標,不然很可能因為巨大的心理落差,給自己不想再繼續下去的借口。
寫作是成長自己,而不是用來滿足自己虛榮心。
(六)要堅持下去,那就要讓這件事繼續保持誘惑力
心理學家說習慣推遲滿足感的人才更容易成功。
我記得有這樣的一段對話。
“你寫的最好的一本書是哪本?”
“下一本。”
我們永遠要對未來抱有期待,這樣才會有繼續下去的動力。推遲滿足感,意味著不會因為一時的得意而沖昏了頭腦,不會被一時的成功欺騙,貪圖暫時的安逸。
在我們還在寫作初級階段的時候,是最容易因為一點點小成功而滿足,也最容易讓自己脫離正確的軌道,從而與真正的目標擦身而過。
他人說沒有寫夠一百萬字,沒有資格說自己可以寫出好文章。
我有點明白了,比我聰明,比我運氣好的人都比我努力,比我拼命,我還有什么資格抱怨,不奮斗呢。
對未來保持一顆充滿想象的心,會讓我在成長的道路上勇敢的繼續前行。
期待與你們在拼搏的路上相遇。
END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可以到目錄里找到我往期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