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微信朋友圈被“新年好”“新年快樂”“元旦快樂”刷屏,簡書上一篇篇“17年總結”““18年計劃”籠罩。我的座右銘是“活在當下,”直白說,就是給自己得過且過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我不善于總結和計劃,甚至比較抗拒,感謝年老退休,終于擺脫了不得不寫的總結。
在崗時,“活在當下”即該上班的時候好好上班,該吃飯的時候好好吃飯,該休息的時候好好休息。眼下,在女兒身邊,“活在當下”是該抱娃的時候抱娃,該做飯的時候做飯,該睡覺的時候睡覺,閑著沒事的時候,在簡書上逛逛。
回想當年,目標計劃都只是紙上談兵,三分鐘熱度。如,17年計劃碼足10萬字,實則不足7萬字,而且全是自嗨。走馬觀花看了《老殘游記》和《儒林外史》兩本書,輸入微量,寫作能力在原地徘徊不前。不忍心回頭看,怕臊了自己。
或許有人會責問,既然是爛文,何必曬出來丟人現眼呢,何不設為簡書私密,我也問了自己,得出兩大理由。
其一,簡書上投稿,累計碼字數據,交友。
在簡書投稿,能被專題收錄,心生歡喜,萌發繼續寫作的積極性。被拒收時,也不氣餒,暗自加油,力爭下次被收錄。如同學生時代交了作文,等待老師的講評課,受到老師表揚時,心里美滋滋的,這種感覺很美妙,有一種死灰復燃的體驗。
在簡書上公開發布,就能明碼寫字的數據,每發一篇文,累計的數字立竿見影。三萬、四萬、…六萬八千,盡管像白開水一樣的文字,每次發布后,深深的舒了一口氣,贊嘆道,今天沒有白過,又留下點印記。
簡友們的紅心和點評,是我繼續前行的動力。我深知,有些紅心與文字無關,交往久了彼此之間相互掛念,我們遠在天南地北,從未謀面,卻似曾相識。緣于簡書,東北妹子說,姐,到東北來一定找她,帶你去吃最正宗的特色小吃。山東妹子說,姐,下次陪你登泰山,安徽妹子說…。
其二,發朋友圈,自覺接受親朋好友們的監督。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出自《詩經·大雅·蕩》。意思是沒有不能善始的,可惜很少有能善終的。事情都有個開頭,但很少能到終了。我就是那類啥事做不到善始善終的人,加上惰性和拖拉的毛病,注定成不了大器,想成為小器,也必須通過監督。
剛開始把蹩腳文字發到朋友圈,需要鼓起勇氣,畢竟圈內都是親朋好友,但為了接受監督,我豁出去了。逐漸地,習慣成自然,沒有公開聽到嘲笑的聲音,無意間還增加了閱讀量,一舉兩得。
當然,在乎你的人,不在乎浪費時間,一直以來關注著我的雞毛蒜皮,在此,請接受我發自內心的感謝,感恩有你們,感恩有你們一路陪伴,祝福你們新年快樂!幸福安康!
18年沒有書面計劃,并不代表沒有念想。活在當下,初心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