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層”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探索形成并身體力行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是開展第二批主題教育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們密切聯系群眾、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的重要法寶。廣大黨員干部要深刻學習領悟“四下基層”的深邃要義,讀懂蘊含其中的“一線”法則。
上能接天線、下能接地氣,是基層群眾最喜歡的干部形象。作為密切聯系群眾的基層黨員干部,首先要身體力行,學好路線、方針、政策等知識,領會精神要義,才能把宣傳做得更準確更具實效。其次,在宣傳中,不僅要“身至”更要“心至”。“入鄉隨俗”與群眾打成一片,放下身段,俯下身子,傾聽群眾意見,把自己當群眾,以“講故事”“拉家常”等形式,用群眾的語言和口吻心貼心、面對面的交流,讓宣講更有親和力、更有溫度、更接地氣。再次,要用好大喇叭、手機、收音機、電視機、農家書屋、黨員活動陣地、宣傳欄、標語等載體,讓宣傳貼近生活,傳播形式便于生活,傳播范圍更廣。要精準把握廣大群眾的政策需求,就養老服務、社會救助、產業富農、培訓就業等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政策宣講、問題解答,讓群眾真正聽得懂、用得著。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作為黨員干部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細致了解,確保調查數據資料真實準確。要俯下身子,耐心細致傾聽群眾的心聲和呼聲,了解群眾所需所盼,關注群眾關心的熱難點問題,摸實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找準癥結所在,發現難點堵點,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準。要真刀真槍解決問題,對查擺出來的問題區分性質、分類整改,對一般問題即知即改,對重點問題嚴整嚴改,堅決做到問題不解決不松勁、解決不徹底不放手,推動“問題清單”變“滿意清單”,確保達到“其事雖行于一時,其法足以傳后”的效果,努力創造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實績。
信訪接待下基層,就是變“被動接訪”為“主動走訪”,變“坐診”為“出診”。來訪群眾是考官,信訪案件是考題,群眾滿意就是最終答案。作為黨員領導干部要依法依規搭建好平臺,認真履職,細致記錄,認真聽取群眾訴求,為群眾宣講政策法規,解疑釋惑,依法依規回復訴求。要學會換位思考,把群眾當親人,悉心傾聽群眾訴求,設身處地考慮問題。要變“被動”為“主動”,深入矛盾之地,與群眾做朋友,用心用情交心談心。有問必有答。要本著認真負責,求真務實的做法,做好問題訴求的梳理,有理有據,依法依規,及時回復群眾訴求。
現場辦公抓落實,是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有效舉措。把辦公室從“機關大院”搬到基層,搬進農家庭院,田間地頭,帶著微笑,帶著熱情,帶著感情,到矛盾一線、糾紛前沿,設身處地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做群眾的“貼心人”“服務員”。要分清主次,建立長遠機制,善于在解決矛盾當中總結提煉,做到解決一個問題,積累一批經驗,把矛盾問題研究得得更準,解決得更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