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編號 073 BY 劉璕
大家翹首以盼的“欣賞式探尋之重塑未來”的主題沙龍于2017年10月31日9:20在四川省婦女干部學校301會議室如期舉行。成都驟降的溫度,并未降低大家的學習熱情,120人10人組島嶼式的教室容納得滿滿當當。
作為此次課程的志愿者,等待開課間隙,閑得無聊,我對遠道而來的柏貴海老師進行了mini采訪。帶著好奇和疑惑,我想要探詢:這次課程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魅力,讓柏老師專程從千里之外的貴州飛赴天府之國共享快樂的大師之旅呢?而他期待收獲的又是什么呢?
柏老師坦承,他是企業的一名管理工作者,而這次的主題“欣賞式探詢”中的“欣賞”這二字,直擊人心。柏老師解釋道:“欣賞不等于說教,也不等于強加,灌輸或洗腦,而這個欣賞式探詢用途廣泛,我期待的也是希望能有一些落地的方法和工具,助力生活和職場。”
為了讓因工作關系未能趕到現場的同學能感受到80%-90%的課程內容,受主辦方艷麗老師委托撰文一篇。本文將采用時間軸及課程推進形式最大程度地還原課程實景,盡管作為引導類課程,筆者還是建議親臨現場感受整個場域,會獲得更深刻的體會,但這也不失為對未到現場的朋友的一種慰藉,這也體現了艷麗老師無私分享的胸懷和熱情。
我在一年前閱讀過《欣賞式探詢》這本書,獲知此AI不同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而是Appreciative Inquiry,一種嶄新的變革模式,書中的主框架講了AI是什么,4D循環及5種運用原則,算是獲得了新知。AI作為一種相對成熟的引導技巧,而此前我卻粗淺地理解為行動學習和引導技術的延伸。
閱讀書籍為我打開了AI的一扇窗,但我并不知道如何運用書中理念指導工作和生活。帶著幾分審視和疑惑,我全程參與此次課程,和柏老師一樣希望能學以致用,用AI的理念和工具助力生活和職場,這也符合成人學習原理。事實表明,在RC博士的引導下,依然刷新了我的認知,帶回去幾個非常好用的工具,我時不時和同行交流“這個可以用在培訓中,這個可以用于員工訪談中,這個對親子教育有幫助……”,整場課程嚴格打分:8分。
此次課程共分為四個模塊,每個模塊都有練習、互動,不管是兩人組、三人行、小組探討,小組代表發言,整個場域的營造讓人非常享受,沉浸其中,與其說是RC老師的功勞,倒不如說是全體學員積極共創的結果,這也正體現了這門課程的價值和特別之處。
一、明艷動人,干練開場
9:20,關鍵對話的負責人張艷麗老師作為此次大師之旅的活動主辦方,著一身干練而不失精致的中國紅職業裝,用簡練而不失隆重的語句介紹了遠道而來的RC老師,并代表主辦方及協辦方表示熱烈的歡迎!緊接著艷麗老師為大家介紹了這門課程的收益是什么?對大家的幫助是什么?張老師介紹道:AI欣賞式探詢是經過探索和長期實踐證明有效的一門管理科學和思想,希望能夠帶回家鄉成都,推動川內的組織高效發展,為個人成長指明奮斗方向。
而關鍵對話也是希望通過組織共創、人才發展、組織發展和領導力建設,這幾個維度良性循環,促進企業、個人以及我們整個社會的發展。
而此次活動也得到四川省企業聯合會、四川省婦聯的關注和支持,HRACE西南人力資源俱樂部、西南MBA精英俱樂部、德陽市企業文化研究會,鼎力支持并積極協辦此次活動。
張老師也介紹了大行其道的引導技術的發展情況,比如在東風日產的廣州基地,2萬多人中便有800多名引導師,而引導這門技巧已經成為這個企業的日常管理工具之一,成為該企業自然而然的管理動作。
很多管理者同行可能會有這樣的疑惑,那外來的和尚真的就好念經嗎?西方的這些管理科學和工具是否會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能否在本土落地呢?張老師的進一步解釋,也打消了大家的疑惑:實踐證明,是能夠對組織發展及個人的發展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正如SPOT的核心是積極心理學和社會動力學,這是一門基于心理學的工具,它的適宜性更強。不管是在外企還是國內的大中小企業,都可以通過SPOT讓組織發展得更好,而這門先進的思想和工具,也會讓員工更加愉快地工作并找到個人的價值。
經過資深教練艷麗老師對這項工具的背書后,在萬眾期待之下,迎來了我們從尼泊爾云端之國,遠道而來的RC博士,他也是尼泊爾的國寶,是將AI欣賞式探詢引入中國的第一人。
而說起這次的機緣,RC博士將于11月1日參加在中國舉辦的廣播媒體亞洲論壇。在緊張的行程當中抽出一天時間實屬不易,讓更多的管理者了解AI,分享其研究成果,也能看出RC博士對傳播AI的熱情和使命感。在課程間隙我用蹩腳的英語和RC博士進行了簡短的溝通,也印證了我此次的猜想,RC博士通過西安的朋友任偉牽線艷麗老師,經過一個月的反復溝通,才有了今天課程的呈現。這也是RC博士第四次來到中國,而他2012年首次到訪的中國城市便是成都,也算是和我們這次的課程結下了不淺的緣分。
二、大師出場 ?開宗明義
大師就是大師,RC博士一開場便開宗明義,講清楚了我們這次課程的主題和收益:側重于介紹WHAT,什么是AI欣賞式探詢,以及HOW,AI在生活和工作中如何運用?和柏老師的預期不謀而合。
定義:即通過尋找發現個人、組織以及周圍世界中各自最好最積極的方面,從而實現協同進化。
1、互動
課程伊始,RC博士就和我們做了一個小小的互動游戲,讓我們找到一位搭檔,分飾A、B兩角,要求在30秒鐘內,A拽緊拳頭,而B同學則要在30秒內,用盡全力,掰開搭檔的拳頭。
經過大家30秒掰拳頭的游戲,RC博士問道,B同學中成功掰開搭檔手掌的請到一組就坐,結果只有寥寥六人。
2、引導
RC博士對6位同學一一探詢,你是如何掰開的?
有比較聰明,說需要give me five,于是他的搭檔就張開雙手;也有用盡全力,因為他的搭檔是位女性,力量懸殊;也有的B同學是多摸自己搭檔的手,從大拇指逐個掰開,也就是用技巧和腦力雙管齊下的。
RC博士緊接著發問,為什么我們剩下的同學做不到呢?現實是我們努力去做了,卻失敗了,這難道不是一個很常見的現象嗎?我們需要做什么才能改變呢?我們為結果而工作,還是去浪費時間?這6個B同學得到了掰開的結果,不難看出,他們是用自己的思維brain,而不是用自己的蠻力,為什么會出現這樣兩極分化的結果呢?
緊接著,RC博士又邀請了兩對男女搭檔的被掰開者A同學,深入探詢:一個用,give me five的方式,讓他的搭檔松開了拳頭,他搭檔的感受是happy,而另外一個用手生生地掰開,其搭檔是很不開心的unhappy。
3、總結
因為我們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在這個沖突狀態下,用不同的方式嘗試,我們就會化解沖突的狀態。我們是要選擇用思維的方式,還是要暴力的方式呢?在21世紀我們要盡量采用思維的方式才能獲得雙贏。思維和力量都要并重,建議比例是思維可占90%,而力量10%即可。因為唯有思維才可以轉化為成功的力量,我們不是要等待機會和等待成功,而是需要創造機會。經過了這個小小的開場游戲,我們正式進入今天的探詢之旅,而RC博士就像一位導游給我們景區圖,再帶我們去重點景區逐一觀賞魅力的風景,獲得良好的感受。
三、尼泊爾開胃菜秀色可餐
課程的設置依然是,以大家的討論為主,老師的引導為輔。
開胃菜環節老師給了我們3個問題,本著向內探尋變革和突破,4-5年都沒有開口說過英語的職場媽媽,我首當其沖,嘗試著用英語回答老師的這三個問題,這算是對自己的一個小小的挑戰,正所謂不破不立,不跌到谷底,怎能找尋到達云端的天梯?RC博士也對我們兩位女士的回答點評,這兩位女士的回答都是自己正確的答案。通過十九大的勝利召開,全世界都在向中國學習轉型變革。老師也提示,如果我們感情到了,希望能夠自然流露,諸如wow,awesome之類的詞語。
開胃菜結束了,老師又再次重申了引導的目標,了解AI是什么及在不同的場合如何使用。
緊接著,老師播放了一串字母的圖片“lifenowwhere”。考考大家第一反應是什么?是life,nowhere還是life now here!
nowhere給人一種沮喪的感覺,而now here,給人力量感,活在當下。那同樣的情形下,理解不同,關注點不同,一個是積極的表現還是問題所在?試想一下,早上醒來,你是否是開開心心地開始一天的工作,努力工作得到結果,實現你的生涯目標呢?
而這些都是由我們的思維方式決定的,思維方式讓我們持有這樣的觀點,而這些觀點會讓我們做出改變。
而思維方式的轉移,正如愛因斯坦所言,“同意觀點并不能解決任何由他引起的問題,我們必須學會用新的眼光去看這個世界。”
你昨天是這樣認為的,所以你今天得到的結果是由昨天帶來的。今天無法改變昨天,我們在回顧成功的時候,通常是因為我們做了一些改變,思維會產生信念,而這個信念卻是無比地重要。
老師給大家播放在泰國等東南亞地區有游客騎大象的觀光旅游項目,是大象還是人類更強壯呢?通常我們以為是大象更強,那為何人類能騎在大象身上?這些被馴化的大象和野生的大象,他們的信念系統是完全不一樣的,而人類馴化了大象,也改變了其信念系統,這就是信念的力量。信念改變生活,生活改變我們的生命,層層遞進。我們需要從過往積極的成功中學習,發現機遇。正如在西方流行兩種治療方法,一種是藥物治療,還有一種是安慰劑的治療法。更有甚者,在印度、尼泊爾,都有行走于火焰之上的這樣的挑戰。
而我們的信念源泉來自哪里呢?是知識,思維方式,教育?方式多多,我們需要選擇正確的方法,思維系統模式即信息輸入方式,包括記憶、性格模式、信仰、價值觀等等,而我們卻輸出了不同的行為。是因為我們的信息過濾系統不同,所以我們需要深入了解自己的filter,才能探尋是什么在阻礙正確的信息過濾模式的開啟?
五分鐘短暫休息完畢。RC博士繼續探詢“在座的各位有多少是正在戀愛之中的?”只有寥寥數人舉手。老師指出,在他們的國家是不能進行自由戀愛的。話鋒一轉,老師講了一個故事,有一位男子每天會給自己愛慕的女孩寫5封love letter,并且通過郵差送到女孩的手中。他堅持這樣做,是因為他相信女孩也同樣愛她,但女孩卻認為郵遞員更愛他,出現這樣哭笑不得的誤差,是什么原因呢?那同樣在我們工作中是否也感到了,信息過濾系統的存在呢?在我們和對方溝通且未達成共識的時候,這正是信息過濾系統在起作用。為便于我們理解,老師又創造了一個情景,想象在一個漂亮的公園里有三位人員向你走過來,你會選擇讓誰搭你的車呢?第一位是一位生病的老媽媽,第二位是一位醫生,第三位就是像老師或者是我們帥氣的翻譯楊昊一樣有顏有料的帥哥。大家也給出了自己的選擇,而有一位同學給出了非常聰明的解決方案,她會把車子給醫生,送這位生病的老奶奶到醫院,自己和帥哥重新搭乘一輛車,尾隨其后。這樣做了善事,也保證了自己車輛的安全,因為她的信息過濾系統讓她選擇相信了醫生。
在這個特別燒腦的、基于心理學的引導環節,也有幾位同學提出了自己的問題
Q1:來自貴陽的柏老師提出,我們為何需要了解這個系統?
A:信息過濾系統會降低我們的效率,每一天每個事物都在變化,有人走在前面,而我們卻落后了。在我們的商務談判中,需要了解自己的信息過濾系統和談判對手的信息過濾系統,最終才能達成一致。
Q2:那這個信息過濾系統也可以為我們降低我們的風險呢?為什么這個還需要運用?
A:是因為我們需要了解信息過濾系統,并且把它用于現實生活中,我們主要是學以致用。
Q3:我們無法辨別哪個信息的輸入方式在起重要的作用呢?
A:需要視情況而定。舉例,比如我們在跟其他國家的進行談判,那我們就需要啟用到信仰和價值觀,而和高素質的比如科學家進行溝通,那我們就需要使用到我們的一個記憶模塊。而老師表達了欣賞之情:在小組代表分享的這個環節,賈會娟同學,其實也做了一個非常好的一個示范,添加了信息過濾系統的列表。
RC博士總結道,其實生活的真諦,我們每一刻都在探詢,我們時刻都在發現積極和正面的事情,這一切都是我們的選擇。這就是現實的社會,全世界都在積極變革。改變信息過濾系統很難,所以我們需要更多的學習,并且嘗試更多的不同。老師也講到,如果你需要內化自己的知識,那不妨來到尼泊爾的寺廟進行冥想,比如佛祖誕生地,藍毗尼這樣的佳境
四、模塊一重塑未來應該關注什么呢?
這是RC博士拋出的又一個讓我們無比困惑的話題
1、互動:
同樣是讓我們動起來的一個環節,哪個比重更高呢?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最終我們大家通過選擇出現了5種情況:高過去、高現在、高未來、三者比重一致,以及過去權重40%大,現在和未來30%均等權重。
RC老師讓5類不同選擇的代表進行了首輪分享。老師問道,通過分享,是否需要改變陣營?再次選擇呢?不少的同學紛紛選擇加入未來的陣營。
2、引導
緊接著,老師又拋出一個無比燒腦的問題,那這些讓我們感到困惑的問題是存在于過去和現在之間,還是現在和未來之間呢?我們的問題是來自過去,而我們現在卻嘗試解決,我們不能改變和修復過去,我們需要什么,才能讓我們繼續前行呢?
老師照例向我們描繪了一個場景,想象一下你的手正在流血,你感到非常的疼,而你被醫生治愈了,不哭了,那是因為發生了什么呢?那是因為醫生給予了你的鼓勵和希望,他是用brain給到了你的信念和力量。
為什么在大多數人的成長過程中,他更愿意自我犧牲呢?那是因為他對未來的憧憬,從過去中我們可以學習,而現在是昨天產生的結果,我們試圖依賴過去改變現在。未來=過去+努力改變的現在。就正如,為什么大家今天會來這里,是因為昨天做了決定,我們已經來到了今天的課程,那我們不能改變過去已經做出的決定。
3、總結
我們所有的未來都來源于現在的決定,現在就是今天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明天的目標是否清晰,就可以從現在開始改變,發現未來了。經過第二輪老師的隱喻和情景再現,也有不少的同學改變到現在的陣營。
19大也向世人展示了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那是因為中國有好計劃和藍圖,而我們的想象力讓我們能夠規劃未來,而不是通過知識來規劃我們的未來。
五、模塊二積極變革的力量
1、互動樂觀話題選擇
人際交往中,最令你痛苦的情形及問題潛在的解決方案是什么?
同樣是5分鐘自由書寫,小組討論,選出小組之最,群策群力幫他解決。
一上午的課程非常地燒腦,在12:30大合影后結束,下午1:30準時開課。RC老師戴上了尼泊爾特色的帽子,這是在接待貴賓的隆重場合才會戴的帽子,而細心的我通過PPT發現和2010年AI世界大會上RC老師戴的是同款。帶著我們上午遺留的最想解決的一個人際關系中的問題,我們開啟了下午的探詢之旅。我們第三組的封超同學不愧為愛學習、愛成長的自由講師,分享了他因與合作伙伴溝通方式不暢,導致情緒化,影響了工作狀態的案例。
2、引導
AI=欣賞+正面,而inquiry是探詢的意思。
我們的生活始于探詢,而探詢可用于個人、家庭、工作、公司和社會。
老師從我們現場的學員出發,問了大家一個問題,你第一次做父母看到孩子的第一眼,感覺是什么?那你在腦海中浮現出來的第一個問題又是什么?感動,欣慰。有父親會問到,孩子是男孩還是女孩?如何把他教育好?這就是我們第一次的探詢。而我們每個人,是沒有辦法做到不帶探詢地生活。正如老師的兒子已經20歲了,或者說你讀了MBA,勢必會探詢能為社會做些什么呢?而醫生通過探詢了解到我們的身體信息。
傳統心理學希望通過探詢過去的弱勢和弱點,以期得到改進。從1998年興起的AI欣賞式探詢,這個新觀點更多的是聚焦于優勢和優點等積極和正向的方面,這也將對我們的組織和生活帶來極大的變化。
生活的真諦,是我們時刻都在探詢,時刻都在發現積極和正面的事物,一切都是我們的選擇,那如果是痛苦的情形,我們會分享嗎?
3、總結
老師是希望通過尋找問題的積極部分,通過探究問題的原因,分析討論,最終找到我們的解決方案。而我們傳統的路徑,則是會追問這是誰的責任?那究竟是追問誰的責任有效?還是找到解決方案或目標更為重要呢?我們會探詢誰可以采取行動,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問題的起因來自昨天的解決方案,來自未來。在問題中,我們也可以發現機遇,面向未來,向未來前進,這也是AI的工作模式和項目目的。
這便需要我們多練習,多體會。你想成功,你就會找到成功之道,你提出了美妙的問題,你就會有答案,你能描繪你的藍圖和夢想,你就因此不同。老師用自己加入AI并以此作為自己的終生職業為例,印證了藍圖描繪的有效性。RC博士也是來自尼泊爾的平民底層,16歲才見到過電燈,都不是在自己家。而他卻通過AI這種充滿魅力的工作模式,讓加德滿都的大學,從2001年開始至今都保持同類大學第一名的好成績。
六、模塊三4D循環模型
1、互動
A、發現:“積極變革”的核心
讓每個組的成員反思總結自己的標志性的美格特征優勢;
回顧昨天您做的三件好事;
寫一封感謝信,告訴對方他們做了什么或說了什么,讓您心存感激,打電話給對方并讀給他聽。
B、AB兩位同學結對子,進行了五分鐘5個問題的發現之旅
C、緊接著,老師讓在場的一百位同學圍成一個大大的圓圈,分成abc三位成員的小組。游戲規則是,abc分別交換角色,在一分鐘之內,正向評價B角色的人員。
老師引導我們一分鐘之內我們會收到多少個贊美之詞?有位同學在大家的幫助下,挑戰了22個,當然這個有中英文的差別。緊接著老師又問我們對自己的妻子或老公有多少次的贊美呢?你還記得有多少詞匯呢?為什么會出現這樣如此困難的贊美呢?
D、75歲夢想練習
通過10分鐘認識自己和生命,每個人在暢想自己75歲的時候的樣子和成就。
2、引導
A、RC博士老師向我們展示了優劣勢的比重圖。100%的優勢+0%的優勢組合,這種情況只有佛祖才能做到,如果同學能夠做到,那證明同學非常具有佛性。
我們究竟是應該關注優勢還是劣勢?我們關注優勢或者是劣勢,都會讓其進行增長。但現實情況是,我們希望關注劣勢,卻獲得優勢的增長,這樣并不能獲得成功。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尼泊爾,這樣的情況都是相同的。而低落,卻不能讓我們獲得進步,學業也無法提升。
B、問題四和問題五本身就是面向未來,規劃解決方案的。生命必須充滿探詢,探詢是生活的一部分。
C、我沒有辦法開口說中文,因為我懂的中文就只有幾個,比如吃飽了,你好。我的詞匯量有限,所以我沒辦法說中文,那我們就需要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在一分鐘之內,能夠找到40-50個的贊美,增加我們的詞匯量。才能做到真正的欣賞式探詢。
D、夢想練習環節的分享,讓我特別注意到的是一位逃課出來的20歲的妹子葉鑫宇,暢想到了自己30歲,讓我們在座的職場人士嘆為觀止,嘖嘖贊嘆不已!而我同桌的張澤忠大地哥,卻是有著大愛無疆的10萬人目標的公益夢想!當然也有小情小愛的職場媽媽,希望能夠培養出兩名在全球擔任重要角色的孩子。
3、總結
5分鐘的討論,你們的重點是什么?在這個過程中你的感受是什么?有同學問道,不敢寫,擔心實現不了,怎么破?而我們整個場域完全流動起來,同樣是講師的學友王念山甚至不給RC博士直接作答的機會,搶過來就講,不敢寫,就更不能實現你的夢想,你寫出來了,實現了才可以和朋友分享,鼓勵到他人有力量。夢想三境界“首先假裝你是,你當做是,你就是。”
對75歲成就的回顧總結:回顧的時候,你會感到非常舒服,因為回憶采用的是過去式,就內化成了思維的一個部分,盡管這非常困難,那我們能夠做到這一點,我們就實現了正向的變革。而想象力是明天的鑰匙,一句話鼓勵大家大膽地去想,努力的去做就能成功,知行合一,成為自己人生的預言家。
第四個環節呢,是需要找到新的活動是什么?如何開始,什么群體?你需要舉出五個可以開展全新的活動來改變自己,實現從發現到設計的落地。
七、模塊四AI在各領域的運用
最后RC博士讓大家用五分鐘的時間進行探討你的收獲和感受,以及對RC博士的反饋。
而整場的壓軸發言,由最敬業的攝影師、最有影響力、年齡最大的來自東氣的“三最”彭嘉老師向RC博士總結反饋。彭老師講了兩點感受:第一,這個AI的工具可以運用在企業文化的引導工作中,第二,如果能夠描繪清晰的未來,那改變的可能性就更大,在描述的過程當中毛孔都張開了,就像打了雞血一樣,打雞血并非是壞事,關鍵是否有行動力!
下午17:00,課程接近尾聲,RC博士這才提及,自己的媽媽正在ICU的病房中接受護理,他也曾考慮過是否要取消行程。但他的良心告訴他不能取消,于是他問他的哥哥“我能做什么?”他的哥哥告訴他“做你想做的事情吧,我會照顧好媽媽。”于是他又找到醫生,和醫生會談了媽媽的病情以及診治方案,同時也獲得了堂哥和堂弟的支持,才有了這次的探詢之旅。RC老師請求大家為自己的母親祈福,并感謝所有的與會者!
聽到此處,艷麗老師十分動容,艷麗老師講到10月30日晚上10:00 RC博士才降落雙流機場,今天依然和大家度過了難忘的探詢之旅,我們從RC博士爽朗的笑聲中絲毫感受不到RC博士經歷的一切!艷麗老師也給RC博士準備了一份小禮物,RC老師是尼泊爾當之無愧的國寶級大師,那和國寶級大師匹配的當然是我們成都國寶級可愛的功夫熊貓了!來而不往非禮也。RC老師也準備了禮物回贈給艷麗老師和楊昊翻譯一串非常漂亮的菩提子!感謝這位專程從宜賓趕來的年輕的老師全程專業又給力的翻譯,讓大家更好地享受了AI的魅力之行!
最后,艷麗老師再次向渴望自我成長和自我變革的同學發出邀請,加入關鍵對話。就教練理論而言,你的能量會追隨你的關注力,你的關注力會決定你的成果,創造你的生活和未來。而我們的教練模式,將會推動組織、平臺、家庭、孩子、父母,滋養每個人,讓他變得更好,我們會摒棄以往的問題模式,轉向成果模式,突破限制性的信念,讓我們能夠暢想,可以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