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我與地壇
作者:史鐵生
故事梗概:此書收錄了作者一系列的短篇散文。從不同故事中呈現了他在地壇對為什么活?要不要死?為什么寫作?這三個問題的沉思。也表達了對母親的思念。
1?作品的性格
看不同的文學作品,我深刻地體會到了不同作品呈現的性格。以前,我只會跟著作者文字的描述,跳進一個個場景中,去感受故事本身。最近不同的作者切換看,作品本身的性格差異越發凸顯,讓我不由得退出故事場景,去感受作品性格所傳遞出來的作者的性格樣貌。看遲子建,我感受到了,一個姐姐的溫柔嫻靜;看李娟,我感受到了,一個女孩兒的精靈古怪和活潑開朗;看史鐵生,我感受到了,一個中年大叔的穩重,隱忍和豁達。仿佛和作品對話了一樣。這個新奇的體驗和發現,讓我穿梭在不同的時代,打破了時間的限制,看到了過去人物猶如在眼前一樣的鮮活。文字的力量如此強大,貌似生命中再也不能缺少文學。
2?北京的地壇
剛畢業那會兒去過天壇,除了天壇矗立的樣子,再無其他印象。仔細查閱,我知道了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在古代,帝王在“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不同季節祭祀地方也不同。天壇在北京的南邊,地壇在北京的北邊,有“天南地北”的說法。日壇在北京的東邊,月壇在北京的西邊,反映了“日東月西”。而在這四個壇的中央,是故宮,代表了故宮的重要地位。它們的共同點就是都是用來祭祀和祈福的。
史鐵生去的地壇,他是在哪個古樹的樹蔭下沉思?又是在哪堵墻下郁悶的呢?真想去看看呀!
3?史鐵生的地壇
史鐵生引用了尼采的話“要愛命運”。愛命運才是至愛的境界。無論是什么心境,他都會去地壇,仿佛不言語的地壇教會了他要接受當下的境遇,最后他豁達地說:“要是看穿了死是一件無需乎著急去做的事,是一件無論怎樣耽擱也不會錯過的事,便決定活下去試試。
上帝為錘煉生命,步設下了一個個殘酷的謎語。悟到謎底才讓人暢快豁達。后來已經搬家離地壇越來越遠了,那就不必再去地壇尋找安靜,莫如在安靜中尋找地壇。地壇是他精神世界的另一個自己。
在21歲最年輕氣盛,充滿抱負的年歲,便要與輪椅終身為伴。地壇像一面鏡子,把他從外到里層層剝開,把憤怒,不甘,命運的不公等等,擺在面前。可能是地壇幾百年的歷史沉淀以及冥冥中皇地祇神的指引,讓這些斗爭漸漸淡去,留下平靜和活的勇氣。
我想我們每個人也需要一個這樣的“地壇”。小時候我們稱之為“樹洞”。在那里,我們和所有情緒和平共處,無好壞差別;在那里凈化升華,總是充滿希望和愛地面對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