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元寶山,我來啦!
上周日,和朋友一起驅車北上,跨越省界,走進了河北段太行山脈上的元寶山景區,感受了一段與豫北不一樣的冀南太行風情。元寶山位于林州市北部,是河北省邯鄲市境內峰峰礦區段太行山的一只臂膀,因形狀酷似元寶故名元寶山。元寶山巍峨地盤桓在中原大地,獨特的造型,精深的寓意,給我們這次游覽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走在峰峰礦區通往元寶山的大道上,遠遠就看到元寶山主峰上一座金黃的巨型“元寶”橫臥山頂,宛如一尊沉睡的神仙泰然安祥,在滿山綠色植被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高雅華貴,令人嘆服。穿過山下百米涵洞,從西山腳下拾級而上,穿過花池,繞過寶山寺廟,沿著蜿蜒的山道逶邐而行。
驀地,一陣陣熟悉的濃濃的槐花香飄然而至,我禁不住深深地吸了幾口氣。尋香望去,前面山坡上十多棵高大的桂花樹在山腰上隨風搖曳,潔白的槐花如煙似云,在滿眼的綠林中氤氳裊娜,風姿綽絕。幾個可愛的小蘿莉站在石頭上玩笑著,試圖伸手摘下那濃香的桂花,卻總是徒勞,讓人不由想到了曾經調皮的自己,不禁啞然失笑......
隨著不斷的攀爬,不覺已來到山頂有巨型元寶的主峰南山腳下。順著向上延伸的和石階望去,那尊高大華貴的“大元寶”已經朦朧再現,初露端倪。抵制不住激動的心情,擦一把額頭的汗水,加快腳步,向上沖鋒。隨著跳躍式的激進,終于到來了主峰山頂。
哇——!我們不約而同驚呼起來。這么大的元寶啊!足有幾層樓高啊!這時候,俺禁不住詩性大發,高呼:啊,元寶啊,你可真大啊!可是,你咋就恁大咧!
走近巨型“大元寶”,才知道原來它稱為“元寶亭”。亭高有三層樓房之巨,造型宏偉,氣勢非凡。亭的通身金箔裝飾,在春光下熠熠生輝,顯得富麗堂皇,雄偉壯觀。亭的基座建有高高的天臺,不少游客在興致勃勃地拍照留念。聽說,亭內建有旋轉形樓梯,可以一睹滿山勝景。
于是,我們趕快從亭下一側小門進去,可遺憾的是樓梯口有鐵將軍把門,無法上去賞景了。繞亭賞寶,發現元寶亭的四周漢白玉欄桿和墻壁上刻滿了不計其數的小元寶和古代通用錢幣,彰顯了冀南與豫北不同的文化韻味。據當地人介紹,這元寶亭是元寶山的中心標志,寓意著當地經濟發展蒸蒸日上、國富民強,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哦,是這樣啊!
從元寶亭主峰下山途中,突然發現在亂石砌成的臺階路上,隨著地形變化和臺階大小,路面上有用石塊堆成或在石頭上鐫刻有許多圖案或字型。上山時由于心情激動竟然沒有注意到。我們邊走邊欣賞眼前這奇異的文字和圖案。一會兒是甲骨文的“魚”、“水”,一會兒是篆文的“山”、“元”。
再走下去,開始出現中國朝代記錄,一層一朝,一石一代。一跬數百年,一步一朝代。從“商、周、夏”,一直到“元、明、清”,數步便跨越了中國五千年文明史。猛然覺得,自己已經變成一個絕世仙人,放眼宇宙,端坐仙山,彈指一揮間,盡攬中國數千年!
隨著巡山游玩,方才發現,在元寶山景區,像這種曲折蜿蜒的石階上到處都有砌成或刻成的文字和圖案,當地也已經把這些錯綜復雜的石路甬道打造成了一個別具一格的“臺階文化網”。隨心而繞的道路,寬敞蜿蜒;曲徑的碎石甬道,幽深寧靜。
確實如此,景區幾乎所有的臺階上,都有這種文字或圖案,動物造型、山水風景,更有國學中的詩經、離騷、唐詩、宋詞、名人名句,隨處可見。想想看,攀著山,行著路,誦著詩,聞著香,賞著景,毫不快活!其情其景,多么浪漫,多么愜意啊!
我們在元寶山上盡情游玩,飽覽景區少有的瑰麗風景。元寶亭的對面是一個別致的風車亭,其構造頗有異國情調,它的主體建筑和周圍欄桿、地板都是采用水泥仿真木頭建造的,與周圍環境非常和諧。這個巨大的風車,巍巍矗立在這巍峨的高山頂,像一張張開翅膀的孔雀迎風轉動,且與對面的元寶亭遙相呼應,相德宜彰。此情此景,怎不令人心曠神怡,留連忘返。
深秋時節,元寶山上植被茂密,花開遍地。徜徉在一條條石徑小路上,總感到一陣陣綠浪、一股股花香縈繞著自己。隨著指示牌,我們向觀著南邊的觀雨亭攀登。觀雨亭位于元寶山南北走向的一個長條型高地上。
沿著陡峭的山路環繞而行,路上看到各種喬木、灌木數十種,認識的就有云杉、水杉、龍柏、楓樹、欒樹、女貞、銀杏、白蠟、迎客松、紫荊等,不一而足。此不足奇,最奇的是漫山遍野到處是桂花飄香,不僅僅是剛進山時看到的幾棵桂花了。、
也許正是桂花花開正旺之季,走到哪里,哪里就是片片桂花之煙,哪里就有濃濃的桂花之香。沿著曲折的山路,總能感覺到一陣陣的桂花雨隨風飄灑,仿佛走進了天仙世界,一個個白衣仙子縈繞在你的身邊,欲仙欲醉,不能自己。
觀雨亭到了,這是一個隨地形建造的一個兩層八角亭,亭檐下的頂層是一個環形觀禮臺。繞臺一周,元寶山東西部峰峰礦區盡收眼底,南北走勢的山上各個亭臺樓閣更是如入云層,隱約飄渺。站在觀雨亭登高望遠,覺得只是少了一場淅淅瀝瀝的春雨的浪漫。倘若,此時來一場春雨,眼前的景致會更加別致吧!
從觀雨亭下來向南走,地形明顯趨向走低。沿著相對平緩的石路走到最低處時,眼前一個橫跨道路的高大牌坊進入眼簾,楣頭之上“曲徑通幽”四個大字蒼勁有力,極好地概括了這里的山石小徑的特點。穿過牌坊,兩個高地上分別建有兩座可圈可點的建筑群。
東邊是當地赫赫有名的竹林寺,顧名思義它座落在一個偌大的竹林之中,這是一個佛教圣地,不少虔誠的信男信女來這里求仙拜佛。大殿正門的對過,一塊巨石上一個大大的“禪”字,囊盡世間多少人生哲理啊!殿內建有一座七層的八角石塔,七層佛塔!七級浮屠!
不管啥情況,我們關心的是登高望遠,沿著塔內環形鐵梯,噌噌噌——,來到頂層,環塔遠望,如入云層。牌坊南側高地上是一座很具氣勢的麇山書院(峰峰書院),私心想著這肯定是元寶山上最具文化潛質的院落了,務心要登高一看。可掃興的是,一身汗水來到書院門前時,大門竟然落著鎖。
我們只得在大門外西側欣賞了院墻上的二龍戲珠石雕,爾后沿著北側廊道打道回府。路上初覺遺憾,忽又覺得,走不完的山,看不完的景。雖說書院沒看成,這倒為下次來訪元寶山,留下了想頭兒呢。
回來的路上在想,元寶山,一座神奇的山,她的景色至善至美。金光熠熠的元寶亭,傲然屹立的竹林寺,高深莫測的翰林書院,曲徑通幽的石林牌坊,懸如白練的環山走廊,清新別致的蝴蝶亭,這一個個冀南特色的標志性風物,讓我們一時煩躁的心緒悄悄安靜沉寂,仿如佛中,恬靜無語。
登高不登高,風景盡不同。
再見,元寶山!我會再來的!
???e\??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