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一個在職場上工作了13年的女性,每天過著大踏步的生活,游離于城市的各個區(qū)域,這擁擠的人群中你來我往,時間在空間的轉化間流逝,正如手里的流沙,走的越遠留下的越少。2013年,一次身體的不適停止了兩個月的工作,在此期間生長出了內心那個柔軟的小女孩:慢一點、再慢一點,我需要抱抱、適時關心關心我。我開始鍛煉身體、閱讀各類書籍來平衡生活的步調。2016年的一次微信鏈接,我有幸遇見了書法課程,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義無反顧地選擇她報了名。
時至8月3日,我已經(jīng)學書一年啦!
課程每兩周一節(jié)(大約是45分鐘的視頻),老師布置作業(yè),認真點評。剛上課時的期待與興奮還在眼前,每周第一時間聽課,反復聽,利用閑暇時間寫字兩三天也可以按時交作業(yè)。由于網(wǎng)課原因,沒有外力的鞭策,平時工作繁忙早出晚歸,一天回到家來已是疲憊無力更是無心再去鋪紙研磨洗筆,如果說對事物的新鮮度只有7天那我也堅持了2個月時間。之后各種忙工作、沒時間、身體不適、再等等的借口接踵而來,我的作業(yè)記錄堅挺的停留在第二節(jié)。暗自做過思想斗爭,最終行動敵不過思想。
看著同學的作業(yè)頻頻升級,作品一日一新,為何我就不可以?我嘗試著加入打卡小分隊,每天被動地橫平豎直重新寫起,為了寫字而寫字,原來寫字真的是這么枯燥無味的事情。
直到有一天,班里一位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同學發(fā)布了一條關于每日形成安排的明細,滿滿當當豐富多彩,為用了幾天的時間特別關注了他:侃侃而談、積極嬉笑、樂于助人。他的一言一行深深震動了我:如此優(yōu)秀的人都這般努力,我還有什么資格停滯。我與他單獨交流了些許,他可以把學習融入到生活中的一部分,把書寫融入到筆墨之間,心隨筆動,心生愉悅,仿若在另一個世界探索。這是一種怎樣的意境?
為痛定思痛,跟隨大家每天寫字。可是差距已顯而易見,這么多優(yōu)秀的人,我何德何能才能追趕上。還是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突破重圍,每日寫字幾十余,用三個月時間完成10節(jié)課作業(yè)。從今年3月份開始,我每日寫每日讀,把練習發(fā)到群里供大家點評,收獲的不是嘲笑與責備而是鼓勵和指導。為在讀與寫的過程中,漸漸總結出了字體規(guī)律,領悟了筆法與章法,筆與紙的情感也親密起來。從執(zhí)筆時的不確定、下筆時的各種不穩(wěn),到筆酣墨暢如有神助。一筆一劃中飽含了一路的喜怒哀樂,時有平和焦慮、時有開心委屈、時有開明茫然,再次拿起筆時,生活的點滴都在一起一落中交換,外在的世界漸行漸遠,回歸內在的小世界。轉眼3個月過去,卸下寫作業(yè)的負擔,再筆墨交流中不急不慢的前行。6月1日,出乎意料地順利完成了16節(jié)課的全部作業(yè),內心的小女孩歡喜雀躍。
學書365天,從期待到放棄再到完成,不單單是作業(yè),更是一次內心的成長。我看到自己的懶惰、借口、自我否定,也看到了自己的無限可能;我聽到過質疑的聲音,但贊美和鼓勵是最美的旋律;我也因為完成自己的約定拒絕過不必要的人和事,同時也收獲了有共同興趣志同道合的同學。雖然辛苦,卻甘之若飴!
人生有太多的開始,有太多的“興趣使然”,真正能堅持下來的能有幾樣。很難得,堅持了一年。從最初的零基礎到如今的筆墨隨行,人生絕不僅僅是學會一項技能,而是認識自己、結識一群有趣的人,再余生一起做有趣的事兒。盡管每個人的初衷不同,葆有心向往之的純凈,初衷不改,堅持愈深。有時候走著走著,自己就走進了一個全新的世界,走著走著人就長大了,遇見全新的自己遇見喜歡的人遇見最美的風景。
王鐸說:“一日臨帖,一日應請索,以此相見,終生不易。”余生,我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