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新人必懂的 3 條職場潛規則
前段時間,品牌部門有位新人加入,僅過 3 天時間,ta 就在部門例會上受到了同事和上級的一致認可和表揚,大家紛紛表示和新同學配合的很愉快。
ta 是怎么做的呢?
在經驗分享時,ta 表示自己只是做了 3 件事:在執行過程中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時,及時尋求同事和組織的幫助;在主動發起協作時,向同事規范發布自己的需求;在配合同事協作時,合理的處理了別人的請求。
聽完后,寶寶特別有感觸:很多職場新人最容易在這幾個點上踩坑,難以快速融入團隊。
“自己完不成的內容不懂得向他人尋求幫助,等到要交付工作的時候拿不出成果,最終挨罵;發布需求后不做效果追蹤,等到驗收的時候還在急著做修改;工作過程中沒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順序,等到上級詢問工作進度時怎么也開不了口。”
事實上,這些問題很好解決。新人剛入職場經常扮演的角色無外乎這3種。
執行的人
負責一件事情的人
配合別人執行的人
接下來,寶寶就和大家仔細聊聊這 3 種場景,幫助大家理清工作思路,快速融入團隊。
-01-
及時尋求同事或組織的幫助
“角色:執行的人”
職場中,我們可能會經常遇到自己不熟悉但很緊急的工作內容,這個時候,向他人發起求助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
為什么這么講呢?
如果你已經事先和你的老板承諾了交付時間和標準,結果在你做的過程中才發現,其中一些交付內容你怎么也解決不了,眼看著交付時間就要到了,你還在那里默默地思考,最后的結果想想也很糟糕。
不僅辜負了領導對你的信任,甚至給用戶造成損失。
所以,在做的過程中,碰到問題不及時解決掉的話,很容易拖累團隊的工作效率,原本 1 個小時能做完的事情,結果硬是拖到 3 小時,如果團隊是 5 個人的話,團隊的損失那就是 10 小時。
當你不能在短時間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時,一定要借助團隊或者組織的力量。
1)2 點建議
前面和大家分享了尋求幫助的必要性。但是,這并不代表任何問題都要馬上求助。
試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名團隊的管理者,遇到一個人什么問題都來問你,同樣的問題反復來問,你肯定就會想:“這個人是態度有問題,還是能力有問題?”
這里有 2 點建議分享:
① 提問前,先思考
先完成獨立的思考,并在努力嘗試而無果的情況下,再尋求幫助,才是解決問題的基本流程。
在思考的時候,也不能忽略了時間,比如領導安排了一個緊急任務,總共只有一小時,你都花了 10 分鐘也沒想到辦法,就得快速調整思路尋求幫助,不然最終拖累了工作進度,后果不可設想。
② 同樣的問題只問 1 次
同樣,如果你總是要找你的上級詢問問題,切不可在同樣的問題上多次提問。
比較好的辦法就是,沉淀你所碰到的問題的答案,同時,還可以分享給團隊,讓大家共同使用,減少下一次其他小伙伴問同樣的問題。這樣,你的上級也很樂意再次幫助你解決你的疑問。
總的來講,尋求幫助是為了更好地提升團隊整體效率,只要我們的請求是在促成這個目標,那么你的請求就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2)如何尋求幫助
那么當我們真正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又該向誰求助?以及如何合理表述自己的訴求呢?
接下來,寶寶就和大家來具體聊聊關于這兩個問題的心得。
① 明確求助對象
關于明確求助對象,也就是要明確誰能夠幫助你更快地解決問題。
具體做法就是把“對方是否有能力/經驗/權力解決這個問題”作為考慮的重點。
當我們不確定的時候,可以問問身邊的老同事,虛心地詢問“建議找誰幫忙”。
不管是在工作場景,還是生活場景,當我們能夠快速明確求助對象的時候,我們的問題也就解決了一半。
② 梳理表述邏輯
關于表述邏輯,也就是要理清我們的問題是什么?期待得到什么樣的幫助?
這里和大家分享一個表達框架:
“稱呼,我遇到了一個難題,期望可以占用你XX分鐘。”
“我遇到的問題是什么。”
“之前已經做了什么,但還是沒有搞定。”
“我希望得到的幫助是(越具體越好)”
簡單來講,在我們進行求助的時候,要站在對方的角度來思考自己的表述,保持高效溝通,畢竟對方的手里也有工作要忙。
所以,在講述前要把自己的問題陳述清楚,盡量保持在 5 分鐘以內,管理預期,節約彼此的工作時間。
-02-
規范需求發布,保持高效協作
“角色:負責事情的人”
在上一節,和大家分享了尋求幫助的話題。
接下來,我們就聊聊:”作為主事人時,如何向同事發布需求,保持高效協作?“
首先,在我們發布需求之前,需要明確的是,核心目標是將事件高質量、按時的交付。
那么如何跟同事高效協作,幫助自己交付工作目標呢?
具體方法如下:
1)協作前
在事前,作為主事人的主要工作就是:接到任務-明確目標-提前做好“溝通材料準備”-設計好分工-交代背景-告知如何完成-確認分工。
比如說:你接到上級一個要整理團隊信息的需求,首先就要明確交付的具體時間,做好預期管理,并確定相應的交付標準。其次你就可以開始準備信息收集的表單,并制定填寫的樣式以便和同事高效溝通,最后確定各自的責任&時間&標準。
2)協作中
在事中,作為主理人的主要工作就是:監督反饋-及時解決疑難。
事中環節,需要主事人統籌工作進度,可借助看板工具來監督要事完成與否,一旦發現進度脫軌,就要找到相關責任人,詢問是否遇到難題,及時給予幫助,推進工作進度。
比如說:你在看板上已經發現小伙伴的內容并非按照標準填寫,這個時候你就要及時和對方溝通,給予具體的反饋,提供修改意見,幫助他順利交付內容。
3)協作后
在事后,主事人的主要工作就是:審核交付內容-修正驗收-總結復盤。
事后環節,主事人要對工作的成果給予及時反饋&嚴格審核,值得注意的是協作方做完后不去及時反饋的話,協作方會誤以為交付通過,一旦審核出現紕漏,又會反工拖延進度。
比如說:你可以設置一審和二審機制,一旦有人完成,就可以先進行一審;如果上級給你的交付時間是下午 5 點,那么你就可以在下午 3 點前審核內容,避免出現紕漏不能在交付前按時修改。
簡單總結起來就是:在事前,要明確目標、關鍵的時間節點;在事中,要及時跟蹤、及時解決問題;在事后,要及時總結其存在的不足和取得成功的關鍵。
小貼士:作為主事人,同樣要換位思考,在向別人發布需求的時候,就是需要別人調整自己的原計劃,甚至放下手頭的事情來做你的事。在人與事的分配過程中,需要注意溝通的語氣,多換位思考,才能盡可能地得到大家的高效配合。
-03-
管理工作需求,合理處理請求
“角色:配合執行的人”
在上一節,我們講到了作為主事人如何去發布需求,協同大家的工作。
但常見的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忙,沒有多余時間接別人的需求。面對這些協作項目,又該如何和別人一起配合呢?
并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要及時去配合,在配合工作時,和大家分享一條準則:要事第一。
當自己手里有事要做,又遇到別人的需求時,往往會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
那么該如何做出選擇呢?
首先,要以“對團隊價值最大的事”為第一需求,“接受”別人的需求之前,先盤自己的時間,對于職場新人來講,當自己拿不準的時候要詢問上級的建議。
比如說:你的上級給你的任務是在 18 點交付方案,在中午 12 點的時候,你的同事有一個新的需求需要你現在協作,當你不確定要不要先去協作同事的時候,就有必要先去詢問你的上級,如果有必要先去協作項目,就再來分配或調整自己的時間。
其次,不管是接到同事的協作項目,還是接到同事的請求,當你有要事沒完成的時候,要懂得“合理拒絕”。
一些職場新人往往不敢直接拒絕別人,害怕拒絕別人后,會破壞彼此關系。但其實跟對方講明原因即可,對方也能理解,這樣才能避免工作不能順利推進。
總的來講,在接受別人需求的時候,只有先盤好自己的時間,才能保證我們的重要工作順利推進,不至于上級要交付方案時,沒能按時交付受到責罰。
最后的話:
到這里,寶寶的分享就結束了。如果你還有什么疑問,可以在評論區留言進行討論。
期待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