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天突然看到一篇推送,問及2018年自己最愛的一本書,這一年中看過的書在腦海中一一浮現,最終定格在《查令十字街84號》。
? ? ? 這本書最初在《北京遇上西雅圖》這部電影中獲得的信息,電影中以這本書為媒介聯系起了一場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愛情故事,人們都是向往美好的,我未能免俗,因為憧憬這種浪漫又美好的故事,所以這本書深深的印在腦海里。
? ? ? 遇到這本書說來也是一種緣分吧,如果那天所有的巧合差那么一點,都會因此而與這本書失之交臂吧。從知道《查令十字街84號》這本書開始,到找到它,間隔五年之久,它已近乎被我遺忘,而在那天和朋友閑聊之際提到了寫信這回事,突然間腦海中浮現了那部電影及這本書,于是跟朋友談及它們,而當時的我們就在書店轉悠,轉角的一瞬間,我瞥到了置于右側書架最底層角落中的它(只余一本),那種喜出望外瞬間襲上心頭,本沒打算買書的我,如獲至寶般的趕緊取走了。
? ? ? 最近,經歷了一些無效社交,突然間又一次感懷起書中海倫與弗蘭克那種純粹而又綿長的友誼。從他們相識到相知,再到陰陽兩隔,極具戲劇化卻又無比真實的經歷中,在那個信息技術不曾出現,交通極不便利,不曾謀面僅僅以書信往來交流的情況下,那種人與人之間最純粹的信任讓人心動不已。而今處于信息技術空前爆炸的時代,信息的交流就在轉瞬間,信任卻成為了人與人之間聯系溝通最大的障礙。
? ? ? 我是沒有資格談論任何人的,因為,我本就是浪跡在這個時代中的一員。
? ? ? 互聯網的普及,成就了現在的即時訊息時代,地球真的成為了地球村,但人心仿佛隔了整個宇宙,因為真的深不見底,難以探究。人們從最初的現實偽裝,到現在的虛擬世界偽裝,那個真實的自己已經不復存在了,人們自己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了偽裝后的自己,不再提起曾經那個純粹而又真實的自己,他們開始認為那是一種矯情,一種自我否定。前一秒還在與人暢談人生,相見恨晚,后一秒那個人已經被自己關進了那個無邊無際的小黑屋,前一秒還在和人談笑風生,后一秒那人便成了自己詬病的對象……在這個信任感極具缺乏,面具滿天飛的時代,“注孤生”這個詞匯應運而生,與此同時另一類人群,即獨生主義者,也在悄然中急劇增多。對于獨生主義者,我不予評價,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缺失,作為其中一員,我不得不為自己感到悲哀,人本就是群居動物,為什么要硬生生的把自己逼成一個獨行者,一個漸漸喪失人類情感的怪物?
? ? ? 我還在努力,努力把自己變成一個人,而不是一個沒有思想,沒有意識,沒有情感的行尸走肉,我每天都在努力讓自己純粹,把自己真實的一面示于人,這樣我才能感覺到自己是真實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所以,你今天純粹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