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她來自馬里烏波爾》一個自殺的二戰德國女勞工引出的歷史
? ? ? ?
我們會在電視里看到尋親節目,電視臺接受尋親委托人,根據可憐的線索,幫助委托人尋找親人,我們跟著委托人,找到沒找到,都哭得眼淚嘩嘩的,尋找的過程,我們幾乎沒有什么了解。而我今天看得這本書,就是詳細的記錄了一位在二戰出生,德國長大的德語女作家,一位老人,在互聯網時代,尋找母親的親人的整個過程,憑借幾張舊照片,一個德國勞工證,更多的線索是對兒時母親的記憶,因為母親在她十歲時,悄然離開家,選擇自殺,當時老人的妹妹只有四歲,而父親認為母親患有精神疾病。
? ? ? 老人一直無數次在互聯網輸入母親的名字,直到有一次,看到了和母親名字相同,出生年份相同,是前蘇聯的某個地方,現在是烏克蘭的一座小城市,馬里烏波爾,她覺得這就是她的母親,抱著試試看的想法,開始了一場蕩氣回腸的尋親之旅.
? ? ? 媽媽出生在什么地方,住的什么樣的房子,怎么來的德國,為什么要自殺,媽媽總是驚恐萬狀,默默無語,為什么什么都不說。只有在媽媽唱歌時,作者才感覺到生活的片刻安寧祥和。媽媽眼睛幾乎哭瞎,是因為作者的外祖母失蹤,歌唱家的哥哥、年輕的姐姐、年邁的爸爸都被流放,杳無音信。
? ? ? 作者的認知停留在德國,停留在戰爭,不可思議的事情,作者都去作了,不能理解的事情,發生著,花錢可以找到蘇聯的舊檔案嗎,網上的一個匿名人,竟然繪制了自己外祖父母的家族樹。并且老人在互諒網上看到了外祖母出生的豪宅,母親生活過的地方。而我和老人一樣震驚的是,母親的姐姐竟然活到90多歲,母親到底經歷了什么,姨媽有什么法寶。
? ? 讀這本書的感覺,還是在20歲左右,讀《基督山伯爵》時有過,撲朔迷離。跟著高智商高情商的老人,像是走過一條黑暗的隧道,拜訪了一個又一個的永遠沉默的矗立在那里黑白色先人,等你走進他們的生活和心靈,體驗他們非比尋常痛苦和遭遇,讓更多的人知道他們,他們是戰爭的見證者,是未來和平世界的真正領路人。
? ? ? 一邊讀這本書,一邊感觸,學生時代的世界歷史世界地理,死記硬背,好長的地名記不下來,當時多讀一些記錄體的小說,學習也不覺得枯燥了,課本里講的都是時間事件,可是文字的背后,親人流離失所,顛沛流離,生命無聲的流逝。
? ? ? 老人的母親,其實是幸運的,在世人看來,她已經活到了二戰結束,年輕的母親太疲憊了,在老人外祖母的腹中,就忍受驚恐和饑餓。 我想讓她無法活下去的,與生俱來的歧視和孤獨,出身于貴族的身份,蘇聯社會對她的蔑視和仇恨,被希特勒遣送到德國,從事重體力勞動,沒有自由,可是二戰后,在德國繼續被歧視,因為,她來自蘇聯,沒有人知道,她來自烏克蘭,來自馬里烏波爾,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如此荒謬過,我們現在的生活,使他們向往的天堂。
? ? ? 真心的希望更多的人,讀到這本書,了解希特勒遣送烏克蘭以及其他國家,非猶太人到德國,作德國勞工的這段歷史,戰爭不能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