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甜胚子支氣管肺炎三天了,這三天我們每天都要去離家比較遠的醫院打吊瓶,同時我還要考試,人已經熬的精疲力竭,兩眼通紅,此刻,坐著公交車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對我們家的這個小怪獸感慨萬千。
? ? ?甜胚子很少感冒,感冒了我們幾乎也沒有好好給她吃過藥,時間一到她自然就好了。這一次感冒這么嚴重,我和恬爸總覺得是我們太大意了。第一天在醫院檢查,需要采血、拍片。樓道里孩子們的哭聲連連,甚至聲嘶力竭,我沒有表現出來我的不忍,但是心里依然咚咚咚地敲小鼓,怕小恬恬害怕,還怕她疼。現實和我巨大的腦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小恬沒有哭鬧,反而很平靜。她居然還會對給她拍片的醫生說:“輕一點”!然后又似乎在鼓勵自己一樣說:“沒事”!哈哈……小丫頭肯定還是緊張的,她經常在緊張的時候這樣鼓勵自己,比如粑粑有點干拉起來費事的時候,她就會說:“嗯…沒…事…嗯…”。檢查結果出來了,確定要打吊瓶,為了防止她害怕,我提前給她說了說打吊瓶的事,我告訴她打吊瓶會比打針疼一點點,如果感覺疼就哭一哭,但是小手可不能亂動,不然護士阿姨的針就扎歪了。她似懂非懂,我心想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關于扎針這件事我之前看過尹建莉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第一章內容就是講述關于扎針這件事父母的正確做法。果然,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途徑,小恬恬在扎針的時候沒有哭一下,很乖地配合著護士。這個護士應該是扎了一整天針沒有遇到一個不哭鬧的孩子,她特別吃驚,一直感嘆小恬恬是個如此乖巧的孩子。
? ? ?我經常說小恬恬是個特別乖的孩子,大多時候是暗示自己她的一些行為在大人眼中看似是在“搗亂”“調皮”,實則是她在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探索,最好不要橫加干涉和武斷評論。另一方面,她也確實是個很乖巧的孩子。在打吊瓶的這幾天,已經變成一棵“蔫黃瓜”的她看見爸爸去吃飯了,她會想起媽媽,說:“媽媽去吃飯”!自己吃東西也會招呼爸爸媽媽和她一起吃。今天早晨起床后她比較煩躁,沒精神還特別愛哭,到醫院打上吊瓶之后她說她想喝媽媽奶,因為在公共場合不方便,平時我都會讓她等到回家以后再喝。今天看她難受,最終還是沒忍心,我告訴她,現在這里站了個叔叔,媽媽不好意思喂奶,一會等這個叔叔走了以后媽媽給你喂好不好?她同意了,但是真的等到那個叔叔走了,她也不再要求喝奶了,真心是一個體貼的小棉襖啊!第一天吊瓶子的中途小恬突然吐了,弄得我和恬爸一時不知所措,問了護士才知道這瓶液體會有惡心的反應。第二天吊瓶子,我已經忘記了她會惡心的事,吊到一半,睡著的小恬醒來說:“媽媽我不舒服”。我問她:“你哪兒不舒服”?她指了指自己胸口,我一下反應過來,猛地抬頭看瓶子,果然就是那瓶會讓人感到惡心的液體啊!我不禁啞然失笑,和恬爸開玩笑說:“咱們家的小恬恬還挺“成熟”,不舒服就告訴媽媽,怎么也不哭鬧呢”?
? ? ?每天晚上回家,我們總覺得她累了,應該會早早地睡覺,也好讓我們早點休息。可是她發著高燒,反而超級興奮,一會要媽媽,一會要爸爸,一會要喝水,一會把床頭靠墊當滑梯玩,一會不順心了就嚎啕大哭,一會又自言自語……我們無奈,只能用裝睡來對付這個小怪獸。
? ? ?小恬恬打吊瓶的這幾天,我覺得疲憊,但有時會流淌過一股股暖流。以前結婚前總會幻想將來有了孩子以后用何種方式教育他,但那時候的種種幻想,讓我把自己擺在了一個權威又無情的位置。現在慢慢發現,孩子不需要被教育,他們需要的是百分之百的愛和正確的引導。而需要被教育的其實是我們這些已經為人父母和將來會為人父母的人們。
? ? ?最后分享一段我特別話:真正的教育應該是一場修行,是孩子的純真、無私、靈動洗濯了成人的浮躁、功力、自大的心理歷程。好的教育,應該是父母通過孩子這把鏡子,不斷發現自我、修正自我、挖掘自我,并用新我來為孩子做示范和表率。我們是在教育的過程中,遇見了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