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婚姻的父母孩子就越不聽話?我鄰居是一對年過半百的老夫婦,他們兩個都很和藹近人,互相相處得很融洽,他兩出出入入碰見左鄰右舍也是笑面迎人,很少說臉上掛著一絲憂愁,在鄰居眼中這對夫妻就是熱情大方,很少有脾氣的,就上次樓宇的樓梯燈壞了,他們也主動挨家挨戶去換燈泡,沒有任何怨言。唯獨讓他們心中擁有無法抹去的傷痛就是他們那個很少提及的孩子,他們的孩子在這對夫妻40歲時年僅23就因做奸犯科的事情在監獄,老夫妻兩每個周日都會去監獄看望他的兒子。每次去見孩子他們的眼淚就嘩啦啦的留下來了。
孩子兩到三歲,性格慢慢形成?
基本一個正常的孩子性格兩到三歲就慢慢形成,這個時候是父母最需要教導的階段,這個階段很有可能決定孩子的今后的性格,如果父母在兩三歲的時候沒有把關好孩子的教育,沒有作出正確的指導,或者不聞不問孩子,孩子腦子就就會作出判斷,父母不理我,我可以任意枉為。反之這個階段,過于寵溺孩子,孩子就會養成爸媽視我如珍如寶,我哭他們就買好吃好玩的給我,這樣就給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思想。
父母來決定?還是由環境來決定孩子性格?
不可否認“龍生龍,鳳生鳳”這一套講法,父母性格是怎么樣的孩子性格也是怎么樣,孩子身上多多少少都可以看見父母的性格,但是8成都是受家庭環境因素、外來環境的影響。環境合二為一,有可能發生化學反應。舉例子,如果一個孩子長期在校受到其他同學排擠和其他同學經常打架,這樣孩子的性格就有兩個可能,一是變得十分內向懦弱,二變得外向,變得粗暴。但回到家之后,如果家庭里的關系是不聞不問,父母不關心孩子,這樣的孩子有可能最終變得內向懦弱。反之,家庭是長期爭吵,有暴力現象的話。這個孩子腦里就會作出判斷,這個社會就是暴力的,所以他的性格逐漸養成叛逆,暴戾。
現代中國的教育,是否真的行得通?
現在社會都有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父母太過于寵溺自己的孩子,到底是社會物質豐富了,還是社會人們的思想在進步了?!安蛔x名校,轉學!” 、“老師打孩子,告老師虐待孩子!”、“孩子沒有玩具玩,買買買!”這個社會是怎么了?!我很反感,一點點小事情,父母為何要大肆鋪張!更嚴重事件我也看過,真人真事,一孩子在校遭到同學的歧視說你爸怎么摩托車接送你上學,孩子受委屈了,立刻告訴父母,爸媽立即買了小車每天接送孩子。很難明白這到底是怎么樣的教育,不在根源上找問題,從末端找問題。想起當年中國教育,如果孩子不聽話,老師打了孩子,父母還讓老師要嚴格對待孩子,告訴老師孩子不打不聽話。
孩子越放肆,越要說“no”,這樣孩子才會聽話
要懂得對孩子說“no”,有張有弛,而不是處處慣著他,縱容他,這樣教出的孩子將只是社會的包袱,要正確引導孩子的學習,別以為有老師自己就不用搭理孩子的學習。重視孩子的心身發展,致力培養下一代,才是我們為人父母的目的。婚姻是要有責任的,不要為了自己的工作和人際關系而放下手機,讓孩子在一旁玩《王者榮耀》,畢竟孩子第一個真正的老師是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