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很小很小的時候,每次做噩夢都會被嚇的各種哭。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媽都會抱著我,一邊輕輕拍著我的背,一邊不停喊著我的名字——某某啊,來家啦,某某啊,來家啦。
我們可以給自己生的娃命名,給小貓小狗命名,甚至可以給一盆植物命名。我開始養綠蘿那天,給它取名0122。從此世界上有萬千綠蘿,千姿百態,但0122卻再也不是蕓蕓眾綠蘿里與我無關的一棵了。
以前看《夏目友人帳》第一季第一集的時候,被菱垣的故事感動的無以名狀。夏目的外婆玲子遇見了妖怪菱垣,收走了它的名字。玲子說,既然你成為我的手下,我一叫你就要飛奔過來哦。于是菱垣就一直等,等到楓葉變紅,等到櫻花墜落,等到夏天大雨磅礴,等到冬雪紛紛揚揚。它不停的呼喚著玲子,等待玲子叫她的名字。
等待是遲遲不開動的列車,是月下閑敲的棋子,是噠噠的馬蹄誤入,是無論我在哪個季節哪個地方都隱隱期待著你突然呼喚我的名字。
大三暑假自己孤身一人逗留在無親無故的成都,每天默默的找著工作,一個人坐在天府廣場旁邊的馬路牙子上看人來人往。山窮水盡,卻倔強的就要留下來,賭自己能在這里生存下去。后來工作確定,狀況有所好轉,當第一次有人喊我的名字時,我感動得心都顫抖了起來。它讓我覺得自己跟這個陌生的城市有了一絲的聯系,就像是在走一條黑漆漆的夜路,那聲呼喊讓我覺得自己并不是孤身一人。無論對方以什么樣的形式出現,但存在已經足夠美好。
學英語時最先接觸到的兩句問話,一句是“How are you”,一句是“What’s you name”。陌生的人見面總是首先問你怎么稱呼。一個人的名字就是一個特定人的代表,不僅僅你的堅持會讓你跟別人區分,你的名字也會讓你區別于別的什么人。
《千與千尋》里白龍說名字一旦被奪走了,就會找不到回家的路。無獨有偶,《西游記》中的金銀角大王也是喊著,我叫你一聲你敢答應嗎?如果被叫的人答應,那個人就會被收進葫蘆里。名字在這里多多少少有些靈魂的含義。相應的,哲學也有三個經典問題,我是誰,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記得自己的名字,某種含義上也是記得自我。
我最喜歡的小說《暗店街》講了一個尋找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在20多歲的時候失憶,40多歲的他突然決定尋找自己,他想要知道自己是誰,叫什么名字,經歷過哪些事情。有時候憑借某些線索,他以為自己叫這個名字,做了這些事情,后來發現這個名字并不是自己的。他等待著被某個故人叫起自己的名字,然而過去一片朦朧。
《你的名字》的最后,因為時空的錯亂,三葉怕自己忘記所以邊跑邊叫著瀧的名字,但還是跑著跑著就忘記了。忘記了瀧的名字,便忘記了瀧這個人。而另一個時空里的瀧,也在昏迷醒來后記不起三葉的名字。往后的日子里,他總是覺得自己在尋找什么。
有人評論說看完這個電影以后有一個感悟就是自己其實是有女朋友的,只是忘記了她叫什么名字長什么樣子。然而還有人吐槽說,在日本有個人以“我好像在哪里見過你”來搭訕,被女孩子喊來警察警告了一通。
現實總是這么殘酷,所以故事才會格外美好。
我們預想的情節,在現實里上演通常都會受挫。錯過的列車駛向兩個遠方,超出我們日劇跑的速度??Х鹊贽D角再遇見的那個人,或許跟記憶里的那個已經有不可彌補的差距。翻看早年日記,總有那么一兩個名字,陌生的像沒有在人生里出現過。而更悲劇的是,有時候我們一心想要忘記的某個名字,卻被輸入法牢牢的記住了。
很多故事的后來是,后來就沒有后來了。所以我偏愛故事的開始。長路漫漫,不遠萬里,遇見了某個人,一句“你叫什么名字”,嗯,故事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