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說來慚愧,來簡書已二年之久,寫下雜七雜八的文字,一共算來才十萬多點,還不如一個堅持日更幾個月的人寫的字數多。“疏與懶,徹底毀所有”,這話說的就是我。
記得初來簡書,是在2018年的3月。在一個文學群里,看見有人用簡書發表了文章,才了解這個平臺門檻很低,人人都可以下載注冊。
于是,用手機下載了簡書,就這樣,開始了我的第一篇簡書創作。
發布了第一篇文字,平臺提醒有鉆、貝等收益,什么事都迷迷糊糊搞不清楚的我,自然沒有去關心這個。心想,沒有收取我的費用,已經很好了,至于收益,我這樣的水平,也不敢有太多奢望。
發出文章后,發現有人閱讀,盡管閱讀量很少。且不管閱讀量與粉絲多少,畢竟,這些不成熟的文字,只是用來自娛自樂。書寫心情、記錄生活是我寫作的初衷。
開始時,基本是十天半個月沒有動筆,想起來了,才記錄一段。更沒有去認真閱讀別人的文章,我與簡書,一直是無事不登門的態度。
后來,參加了新夢想學員寫作培訓班的課程,老師讓我們學員交作業的平臺就是用的簡書,才發現,有很多人都是有簡書賬號的。但那時,除了在簡書上完成當天的讀書筆記,再也沒有更多的寫作練習。直到2019年12月,寫下的字數還不到二萬。
2
去年十二月的某天,閑來無事,想發一些感慨,于是寫下《第40篇》。也正是這篇, 引來一位簡友的留言,進了一個簡友群,與簡書的親近才真正開始。
進群后,認識了一幫熱愛寫作,勤于日更的牛人。當然,在群里我一直是個默默關注,不敢發出半點聲音,一如我在簡書里的沉默和孤獨。
看著別人不僅文章寫得好,還天天堅持寫作,有些在凌晨一二點還在更文;有些,清晨五點就起床寫作。相比較他(她)們,我感覺到了羞愧。于是,也嘗試著開始每天一更,事實上,第一次連續寫作,堅持到十幾天,又斷更了。
那幾天的更文,寫時磕磕巴巴,堅持了幾天,就沒有素材可以持續下去,只好停下筆來。可是從這段時間,開始接觸簡書里優秀的文章,也認識了許多優秀的創作者,包括蔣坤元老師、林建明老師、李砍柴、草根作家李智君、簡書清流周衛英老師、齊帆齊老師等,盡管他們不認識我……
簡書里大咖云集,作品更是包羅萬象。短小精悍的詩歌、優美純粹的散文、曲折離奇的小說……真是五花八門、爭奇斗艷。漸漸的,我對微信朋友圈光顧越來越少,有時候干脆一天都沒打開。而簡書,則是有空沒空,就在里面流連忘返,到了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地步。
雖然經常會閱讀別人的文章,但我很少與人交流。每讀完一篇,膽子大時,留個微弱的贊,膽子小時,逃之夭夭,不敢留下一字半語。我像是一個膽怯的小孩,躲在門縫里,偷窺屋里的璀璨光芒,而不敢踏入室內公開拜訪,只怕會驚擾屋里的主人,打擾ta的清靜。
3
看到優秀的人尚且如此勤奮,而剛剛開始學寫作的我有什么理由停滯不前呢。于是,又重拿起拙筆,開始在簡書上信手涂鴉。
我把這寫作稱為碎碎念,記錄生活瑣碎。那時候,認識了有膽有識的簡友北方辰溪,他帶我進入了一個小圈子。在那里學到一些寫作以外的東西,也在這時候,嘗試寫了幾篇故事文。
在簡書里,最好的是有簡友給你留言或點贊,對方的簡友都能收到,也就是簡友的簡友能看見ta留的贊,順著這個足跡,能夠讀到很多別人的文章,也可以認識更多的人。
這期間,認識了幾個熱心的簡友,豎石先生、孟有魚、紫蘇的葉子、魯小南等等……他們都是友愛的人,詩詞都寫得非常棒,盡管我寫的碎碎念不盡人意,但每次都會第一時間收到點贊和留言,感謝他們。
4
因為簡書的低門檻,編輯操作又極其方便,吸引越來越多的人涌入這個優秀的寫作平臺。這里有優秀的寫作大咖;有熱衷于文字的職場人士;有想在文字里尋求清歡的文藝青年;亦有如我一般,徘徊在文字的浩瀚海洋外的寫作小白。
不管哪種,都是喜歡文字,想用富有靈氣的文字表達內心、訴說這個繁雜的世界、尋求內心的桃花源。
盡管我的文章不盡人意,前面沒有好好堅持,浪費了這么多時間;往后,盡量多讀多寫,用一支拙筆,記錄生活的點滴感悟。等年老時,翻閱曾經在簡書上的記錄,除了對自己稚嫩的文筆感到羞澀,更多會是莞爾一笑,感謝這段有文字陪伴的時光。
我想,往后,我會一直呆在簡書里,因為簡書不僅帶給我寫作的鍛煉和成長,也教會我用不一樣的眼光看待世界。用心讀別人,也寫自己,在讀與寫中能夠認識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