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琦、薇婭一場直播帶貨78億背后:強烈的成功欲,才能驅動你成為1%的人
原創?粥左羅主創團?粥左羅?今天
這是粥左羅的第?991?期分享
作者?l?夏未來
來源 l 粥左羅(ID:fangdushe520)
10月20晚,李佳琦、薇婭在淘寶進行了長達8小時的直播帶貨(持續到21日凌晨),為雙十一活動進行預熱。
據淘寶官方數據顯示,雙十一預售第一天當晚,李佳琦、薇婭直播間的累計觀看人數達到了1.62億和1.49億,預估銷售額超過78億!
網友紛紛驚嘆:李佳琦、薇婭,太能了!
這兩年,李佳琦和薇婭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成為直播帶貨的一哥一姐,累積起了財富和名氣。很多人說,他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足夠努力,又剛好踩上了時代的風口。
而我認為,努力只是表象,真正助推他們前行,等來時代風口的東西,是欲望,強烈的成功欲望。
當初,李佳琦只是一個化妝品店的導購,薇婭還在“北京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經營一家6平米的女裝店。
后來,為了“出人頭地”,李佳琦抓住一個“網紅主播孵化計劃”的機會,開始嘗試直播帶貨,異常拼命,一年下來能做389場直播,做成“口紅王子”、“帶貨一哥”;
薇婭通過服裝生意賺到第一桶金后,去娛樂圈混了幾年,又重操舊業做服裝生意,一連開了7家服裝店,在廣州、西安兩地買房,后來進軍線上做淘寶,為了創業賣了3套房,想做一番“大事業”,一路摸爬滾打成為“帶貨女王”。
互聯網產品戰略家梁寧曾說:成就最高的那批人,有一種特別重要的天分,擁有強烈的成功欲望。
李佳琦和薇婭能如此成功,很大程度是因為他們的欲望,強烈的成功欲望。
這篇文章,我想和你聊聊“強烈的成功欲望”,希望能夠給你帶來一些啟發。
01
有強烈成功欲望的人
目標感更強
前阿里CEO衛哲曾在一次演講中分享過,阿里著名的中供鐵軍團隊成功的秘訣,就是只招“苦大仇深”的人。
所謂“苦大仇深”的人,指的是那些小時候餓過肚子,對窮有清晰的記憶,而且有強烈的翻身欲望,渴望成功。
這樣的人,渴望成功、目標感極強,更愿意努力和堅持。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便是這種“苦大仇深”的人。
俞敏洪,出身農村,家境貧寒,父親是一名老實本分的木匠,母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
為了擺脫貧窮、走出農村,俞敏洪將希望寄托于高考,可兩次高考均以失敗告終。
但他沒有就此認命,因為他不想一輩子留在農村里,面朝黃土背朝天。
第二次高考失敗后,他每天早上5點起床、晚上12點上床睡覺。除去吃飯、睡覺,所有的時間全都撲在學習上,就連過年都不休息。
又苦熬了一年,第三次高考,俞敏洪終于順利考入北大西語系。
在北大,身邊的同學都是各省的狀元、成績優異,與他們相比,俞敏洪學習成績顯得一般,體育運動、文藝活動也不行,就連普通話也說不標準。
為了搞好學習,俞敏洪給自己定下一個目標,除了認真學習課業外,大學4年還要讀完800本書。
大三時,俞敏洪不幸患上肺結核,醫院里躺了一年,疾病纏身時,他仍然堅持每天看書,什么哲學、詩歌、散文、名著等樣樣都讀。
不僅如此,住院期間,俞敏洪每天背50個單詞,一年下來,詞匯量從8千多上升到2萬多。
刻苦的學習和堅持閱讀,讓俞敏洪在滿是人中龍鳳的北大站穩了腳跟,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畢業前夕,得知北大要招本科生來補充北大教師隊伍的消息,為了拿到在北大任教的名額,俞敏洪決心認真準備畢業論文,好好表現自己。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就找最嚴厲的老師輔導,反復地調整和修改。
最終,俞敏洪高水準的論文得到了一眾導師的認可,成功留任北大。
后來,俞敏洪想出國深造,他聯系美國的大學,對方表示愿意提供2萬美元的獎學金。
但出國總共要3萬美元,俞敏洪盤算著,要賺夠這1萬美元,光靠每個月60塊錢的工資鐵定不夠。
為了攢錢出國,俞敏洪創辦新東方,做英語培訓。
他經常自己拎著漿糊桶,到各大院校和電線桿上貼小廣告。雖然“很丟份”,但他還是堅持做了下去。
憑著過硬的英語水平和幽默勵志的教學風格,俞敏洪逐漸吸引了一批“粉絲”。慢慢的,出國的錢賺到了,新東方發展得也越來越好,直至成功上市……
從考大學到創立新東方,回首俞敏洪的成長經歷,你會發現,是一個又一個的目標,推動著俞敏洪不斷往前行走,成就事業。
越是渴望成功的人,目標感越強。
因為他們有強烈做成一件事情的決心,會驅動自己,集中精力去攻克目標。
正如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說的:一個有強烈目標感的人,意識上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并會在行動上心無旁騖、朝它靠攏。
02
有強烈成功欲望的人
愿付非凡代價
除了有更強的目標感之外,渴望成功的人,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往往能付出非凡的代價。
說起雷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大一時,他在圖書館看到一本書——《硅谷之火》,書里講述的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硅谷創業者的故事。
這本書,在雷軍的心里,埋下了一顆“夢想”的種子:建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
所以,雷軍在大學里:
早上七點去教室占座,只為搶第一排座位、認真聽課;
他平時喜歡看電影,但有了學習目標后,只能排到晚上九點自習結束后;
為了加快學習進度,戒掉了多年的午休習慣。
2年的時間,雷軍愣是完成了4年的大學課程,而且學校所有的獎學金項目,一個不落全部拿下。
畢業后,雷軍受“WPS之父”求伯君之邀,加入金山軟件公司,成為一名程序員。
據金山的同事回憶:
雷軍就像是一臺機器,曾經連續72小時敲代碼;
工作后沒有周末和節假日,每天堅持工作16個小時,吃午飯只用3分鐘。
不僅如此,雷軍還會在空余時間鉆研技術,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工作,每半個小時干了什么,他都用筆記本記得清清楚楚。
“如果浪費了半小時,我就覺得很慚愧。”
人人網創始人陳一舟曾評價過雷軍:沒有人比雷軍更努力,全行業平均努力程度只有他的一半。
雷軍為什么這么拼?
他說:
夢想和信念,才是你內心真正無敵的東西;
就是因為你渴望去成功,你渴望做成這件事情,它比什么都重要。
后來,雷軍帶領金山成功上市,再后來又一手創辦了小米……
所有牛逼,都是苦逼換來的。
絕大多數人的成功,都是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努力,才一步步走向成功。
為了達成目標,他們可以放棄休息時間、睡覺時間、娛樂時間。
成功,永遠屬于那些渴望成功、愿意為之努力的人。
京東創始人劉強東,也是如此。
創業初期,京東資金不足,為了省錢,劉強東在辦公室整整睡了4年,工作和生活完全交織在一起。
每次工作到半夜,累了他就攤開席子、褥子,在辦公室打地鋪。
為了保證電商的24小時服務,劉強東自己充當客服,晚上睡覺每2個小時醒一次。
睡2個小時后,即使再困也要從地板上爬起來,逐一回復客戶的問題。
他坦言:“感覺就像地震,再困也會被吵醒。”
待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劉強東便再回到地上繼續睡覺,然后接著再睡2小時,繼續下一輪的工作……
那4年里,劉強東的睡眠時間,從未連續超過2小時;那4年里,除了每次處于睡眠狀態的那2小時,其余時間,幾乎都在工作,拼命的工作。
中國有句老話,叫: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沒有偶然的成功,只有極致的努力。
真正渴望成功的人,能克服外界與自身的阻力,他們愿意付出更多、承受更多,自然也能得到更多。
心不喚物,物不至。只有內心極度渴望的東西,才能真正靠近你。
03
有強烈成功欲望的人
敢于不斷突破自我
2008年,薇婭頂著安徽衛視《超級偶像》選秀冠軍的光環出道,在環球唱片待了三年后,始終不溫不火。
思來想去,她決定走出舒適區,重新拾起自己的老本行——在北京開了一家服裝店。
然而不久,受北京奧運會影響,北京物流進出受嚴格限制,服裝店的經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經過一番考察,薇婭決定去西安開新店。
在西安,第一家店開起來后,生意非常火爆。緊接著,薇婭又開了第二家店、第三家店……第七家店。
開一家火一家,薇婭的生意迎來了“高光時刻”,她在西安買房定居,還有了孩子。若無意外,她的余生很可能在西安度過。
但2011年,有一件事,徹底改寫了薇婭后半生的劇本。
一名女孩兒在薇婭店里轉了半天,衣服試了一件又一件,最終卻跳過實體店,在網店下單購買。
“大家好像真的越來越喜歡網購了。”
移動互聯網的爆發、電商的崛起,再加上顧客消費習慣的轉變,薇婭意識到,實體服裝店可能要迎來下坡路了。
于是,薇婭決定關掉西安的七家店,帶著1歲的女兒南下廣州,準備開始做淘寶,注冊了一家“薇婭viya”網店。
又一次,薇婭主動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她放棄了原本穩定的生活,關閉了盈利穩定的七家店鋪、清空自己,去往一個陌生的城市重新開始。
只是這一次,薇婭沒有延續在西安開店時的“好運”。
初到廣州,第一年,公司足足虧了200多萬。
2013年,網店全年銷售額僅30萬,除去人工成本、服裝成本、辦公室租賃成本,仔細一算,又虧了不少。
2014年雙十一,好不容易運氣轉好,一款大衣賣了1000萬,可工廠無法按時供貨,客戶投訴的投訴、退貨的退貨。
淘寶能退貨,但薇婭給工廠下的訂單退不了。
為了交貨款,薇婭賣了兩套房,賠了500多萬的貨,直到2015年生意才漸漸好轉。
2016年,薇婭接到淘寶直播的電話:“有沒有興趣加入淘寶直播?”
彼時,雖然直播帶貨并未興起,但視頻內容已呈流行態勢,越來越多的人把時間和注意力花在上面,薇婭意識到,這是一個機會,值得提前布局。
剛剛“起死回生”的薇婭,再次打破了原有的舒適區,把自己甩進了一個陌生領域。
剛開始直播時,薇婭的直播間里沒幾個人,幫貧困山區賣水果,有人罵她炒作、有人罵她昧著良心賺錢,吃力不討好不說,有一次還倒貼了200箱水果。
但她依舊每天堅持直播四五個小時,粉絲也一點點地開始增加,慢慢到了幾十萬。
這時,薇婭開始坐不住了,淘寶總部在杭州,她想去杭州主攻直播。
2016年11月,她再次走出原來的舒適區,突破自己,在杭州注冊了謙尋電子商務公司,專注于直播,一路闖到今天。
從北京到西安,從西安到廣州,從廣州到杭州,薇婭一直在突破自己。
她成功過、也跌倒過,但她從未原地踏步。
心理學家羅伯特·M·耶基斯和約翰·D·道森曾提出一個“心理舒適區”的概念:人們渴望得到并長時間地處于一個相對舒適的狀態。
但是,我們應該在一個可接受的范圍內,適當地嘗試冒險,跳出固有的舒適區、挑戰自己的不適感,才能不斷成長。
要想不出局,就要去破局。
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曾說過一句說:stay hungry,stay foolish。
這句話的意思是:保持饑餓感,保持求知欲。
這個世界上,沒有永遠的穩定。
成就高的那批人,他們總是向外界吸引收信息,去成長、去破局,挑戰極限、打破邊界,嘗試更多未知的事情。
因為想要成功,他們不斷突破自我。因為不斷突破自我,他們更能靠近成功。
04
人生不怕不可能
就怕不敢想
不敢想,是這個時代大多數人的通病。
有的人想做自己喜歡的事,但不知道能否成功,遲遲沒有行動;有的人想學一項新的技能,總感覺自己學不好,所以不敢嘗試。
這個世界上,其實只有一種失敗,那就是精神上的破產。
有句話說得很好:如果你像渴望呼吸一樣渴望成功,你就能成功。
欲望,是一種天分。
只可惜在生活中,很多人習慣性地在現實面前畏手畏腳,不敢相信“相信”的力量。
想起獵豹CEO傅盛曾說:人的最大壁壘,在自己腦子里。
人生不怕不可能,就怕你不敢想。
你不嘗試和努力一次,又怎么知道你不行?
強烈的成功欲旺,才能驅動你成為1%的人。
END
很多事情光在腦子里想想是不行的
要行動,要嘗試,才能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