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幼兒園之前,究竟該不該上親子班?
恐怕這是一個很多適齡幼兒家長目前都很困惑的問題。大家很想了解——
親子班平時都教些什么內容?
上親子班究竟對孩子有什么好處?
親子班和幼兒園有什么區別?
報名親子班,家長需要提前注意了解哪些事宜?
【1】我們上親子班,上的究竟是什么呢?
關于這些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的是——我們上親子班,上的究竟是什么呢?
第一,孩子入園后會出現“分離焦慮”,親子班幫助孩子緩解分離焦慮。孩子在上了幼兒園以后,會經歷一個焦慮和恐懼的時期,他們會為每天早上與父母分開而出現哭鬧、抗拒的行為表現。所以提前上親子班可以幫助孩子熟悉陌生環境、認識陌生人,這樣孩子正式入園就不會過于緊張和不安了。
第二,幼兒園的常規和作息,親子班幫孩子提早熟悉。幼兒園有特定的集體生活常規,還有比較流程化的作息安排,孩子剛入園需要有一段時間去適應。部分親子班的上課形式和作息安排,與幼兒園的相接近,所以上了親子班以后,孩子會提早開始熟悉這種集體生活的常規作息,對他們入園的適應有較大幫助。
第三,學習社交,親子班給孩子提供平臺。相比于在家里,親子班可以給孩子提供更多與同齡小朋友社交的平臺和機會。一些優質的親子班會充分給孩子安排寶寶之間、寶寶和家長之間的互動,這種交際環境可以幫孩子提早進入學習社會交往的狀態,為入園后的社交發展做準備。
第四,怎么科學育兒,親子班幫助家長了解更多。孩子在入園后,很多教育問題會逐漸出現,不少家長會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所以一些理想的親子班會為家長們安排親子教育講座和輔導項目,幫助家長了解更多的科學育兒知識和經驗;另外,親子班還會組織親子小游戲、親子音樂沙龍等活動,教師也會在活動前后為家長講解每項活動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原理,家長在回家后也可以和孩子進行此類活動,豐富家庭教育內容。
【2】親子班都上些什么內容?
那么,親子班的上課內容是怎樣的呢?
第一種,是“親子沙龍”形式的課堂內容。一些親子班會以親子沙龍的形式開設,時間大約每次1-2小時左右,教師會帶著家長和孩子一起玩一些親子形式的小游戲、韻律活動、美術活動等。課程結束后,老師們還會為家長講解一些與育兒知識有關的小常識,有時還會安排家長答疑。
第二種,是“半天活動”形式的課堂內容。這種形式的親子班,主要是孩子在班里進行半天的活動,家長在教室后面觀看,老師們會帶著孩子和小伙伴們一起參加一些集體活動項目:如進行繪本閱讀、做做游戲、音樂律動、美工操作等活動。有些親子班還會安排孩子在班里吃午餐,這時老師會鼓勵孩子自己學著吃飯。吃完飯,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回家。
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的親子班,Cindy老師覺得,只要是能幫助孩子提前掌握幼兒園規律的,都可以考慮讓孩子多去了解一下,這個對孩子正式進入幼兒園后的心理調適,都有一定的正面影響。
【3】如果孩子上過早教班,還用上親子班嗎?
至于有一些家長問,如果孩子上過早教班,還用上親子班嗎?
一般來說,早教班以知識的傳授為主;親子班是以能力的培養為主,進行相應的音樂教育,或體育教育,或知識傳授。它們的上課形式經常是以互動為主,讓孩子們有一個可以接觸老師、接觸小朋友的機會,所以無論是早教班還是親子班,其核心都是幫助孩子和社會進行一定的接觸。因此,有沒有上過早教班不是問題,關鍵在于家長是否愿意給孩子提供一個社交的平臺,幫助他們緩解對外界環境的陌生感,學會交際。
【4】親子班沒報上名怎么辦呢?
那么,如果親子班沒報上名怎么辦呢?不用著急,你們還可以做這幾樣事情,對孩子的入園準備同樣有效果。
1.你可以帶孩子在幼兒園圍欄外參觀平日活動。其實了解幼兒園的日常活動,在幼兒園圍欄外參觀,是最好的觀摩途徑。老師平日是如何帶孩子的,孩子們需要參加哪幾類活動項目,戶外活動項目大約多長時間……在圍欄外觀摩都能進行一定的了解,同時孩子趴在圍欄外看多了這些活動,也能激發他們上幼兒園的愿望,真正在園玩同樣的活動,他們也不再陌生,反而有種親切感。
2.你也可以報個托管班,熟悉和幼兒園相近的常規。有些小年齡的托管班,日常作息是參照幼兒園的作息安排的,這為報不上親子班的家庭提供了另一個途徑。
【5】小心某些親子班給你挖的“坑”!
現在市面上的親子班很多,有不少家長會問了,究竟我該選哪種類型的班呢?選班之前,一定要先弄清楚這家親子班的資質,在某些親子班光鮮的宣傳背后,是否隱藏著一個個需要我們警惕的“坑”呢?在這里,Cindy老師要為大家說一說,在我們報班之前,需要注意哪些“坑”。
第一,有些幼兒園規定——必須先上幼兒園辦的親子班,才能順利入園!親子班只是上幼兒園前的一個過渡,而不是必需品,但是現在有些省市的幼兒園會要求家長在報名這所幼兒園之前,必須先上他們辦的親子班,十幾天的學費就要上千元,美其名曰為了孩子能順利過渡,其實多少有點變相收費、強制消費的意味。這時候家長需要好好側面了解一下這所幼兒園辦親子班的資質,以及這所幼兒園的管理和教育口碑,再做判斷。
第二,0-3歲親子教育缺乏權威教材,親子班市場良莠不齊。一些親子早教機構,是以注冊“信息咨詢公司”的名義設立的親子園;而一些幼兒園內也開設親子園,而國家頒發的相關證書卻注明“3-6歲學前教育機構”,實則不具備從事3歲以下的兒童教育資格。加之,目前高校幼教專業還未開設專門針對0-3歲年齡段的幼兒師范教育課程,因此3歲以下親子班教師需要進行相應的課程培訓。所以,親子班市場目前仍良莠不齊,無論是師資、收費,還是課程設置,沒有一個統一完善的標準進行規范。所以,家長在選擇親子班前,一定要向一些“過來人”打聽其口碑,必要時在報名前可以先實地考察一番。
第三,炒作“智力開發”的親子班,你別信!如果這家親子班打著“智力開發”的名頭吸引家長,你就要多個心眼了,因為早期教育是遵循孩子成長規律的,而不是拔苗助長的行為。這一類情況多出現在早教機構,它們多以“信息咨詢公司”的性質注冊,沒有教育系統的許可批文,師資是否具有教師資格證有待考證。所以,遇上這種把親子班的作用吹上天的機構,你別信!
【6】比上親子班更重要的是……
說了這么多關于親子班的信息,其實Cindy老師最想說的是,如果論入園準備,有一些內容其實比上親子班更重要,更需要家長在平日幫助孩子悉心準備。
首先,就是幫助孩子調節健康的作息時間。
上幼兒園以后,一切作息時間都要進入正軌了——
·早上8:00-8:40左右到校;
·進入半天的活動(教學、運動);
· 11:00左右吃午飯;
· 12:00左右入寢午睡;
· 2:40左右起床;
·進入下午活動(教學、運動);
· 4:00興趣班;
· 5:00離園回家
上面所說的,就是幼兒園的基本常規活動時間。在孩子入園以前,家長要保證孩子在家里有個像幼兒園一樣健康的作息時間,不能讓孩子毫無約束地睡懶覺、吃飯不定點、夜深不入寢……沒有良好的作息,孩子進入幼兒園集體生活會很痛苦。
第二,家長要幫助孩子學會自我服務。進入幼兒園以后,孩子再也不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了,一切都要學會自己來。你需要幫助孩子學會自我服務,一般來說,在入園前,孩子需要逐步訓練這些自理能力——進餐能力、喝水能力、如廁能力、洗手能力、穿脫衣、鞋能力……
不要覺得3歲孩子什么都不會、什么都不懂,這些能力只要稍加訓練,都能做到,關鍵在于家長要學會“放手”,大人不包辦,孩子才會勤快能干。
第三,家長要幫助孩子學會獨立。上幼兒園以后,孩子就要慢慢的和家庭“斷奶”了,一些粘人的寶寶,要在家長的鼓勵和鍛煉下,學習自己玩、自己吃飯、自己走路……很多自己可以做的事情,都要學著獨立完成,這樣才能真正讓心智成長,才能讓各方面發展、起飛。能力可以慢慢培養,關鍵在于要讓孩子有“獨立”的意識和愿望,這樣上了幼兒園以后,孩子才不會對家長過于依戀,才能盡快適應集體生活。
親子班,是上幼兒園前的一個過渡階段,它能幫助孩子盡早和社會有個初步接觸,雖不是必需品,卻有它獨特的教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