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晨讀》
清華醒得早,天空比別處高些。久沒坐教室的我們,翻開書晨讀《大學》,老師領讀,之后齊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韻味滿滿的,從窗戶飄出,落在了清華園的草草木木上。
? 打開書本,晨讀的課文選有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大學》、《中庸》、《論語》,篇目不多,卻篇篇精彩。
老師的聲音年輕好聽,我們略滯澀,但不久也就字正腔圓,順暢得很了,一種久違的感覺涌上心頭,倒是想把晨讀一直持續下去。
小時上學,晨讀是一天求學的開始,每天半小時雷打不動。亮著嗓子讀,吼著嗓子讀,賣力用力,卻少用心,除非是老師布置必須背誦的文章,多是“老和尚念經,有口無心”,讀了也就讀了,少有留下印記的。
所讀的課文也太枯燥,干巴巴的,或口號式,砸到腳面上,無疑能把腳面砸腫了。約在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我學會了晨讀時的走私,偷愉看課外書、背誦唐詩宋詞。看課外書風險大,不小心就會被老師發現,批評罰站事小,書沒收,事就大了,還不了別人,想再借就難了(偷偷記上一筆,沒收去的書,老師讀得更起勁)。背唐詩是好選擇,眼睛對著課文,張嘴讀唐詩,獨自的聲音,淹沒在大流中。也有例外的,背誦入迷進境了,老師喊停的聲音丟在了一旁,唯我背唐詩的腔調,左右沖突: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引得哄堂大笑。好在老師少有責怪,走私仍可繼續。
把《荷塘月色》納入教材,已經是許多年后的事了,晨讀早離我們而去,那美妙的句子和意境,只能在眼睛里流連,偶爾也讀,得在課堂里,隨老師去讀,其中各自理解的妙處,被老師強行納入了軌道。
晨讀又一次被拾起了,且在清華校園里,實在是令人欣喜,將讀的竟有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為之我特意走進近春園,去領略朱自清心儀的荷塘,雖是深秋,近春園仍有春天的幽清,只是綠葉被黃葉代替,荷葉藏進了水的深處。我的耳畔有散淡的句子傳來: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夏的絢麗,在秋天響起,傳導的管道,絕非是段文字。荷塘水清,其中的水是百年清華的水,是朱自清望透又迷離的水,沉在水底的荷,自然是被朱自清目光撫摸過,穩穩生根走藤的了。
朱自清適合晨讀,反復的讀,用心用情的去讀,自由而敦實。清華園適合晨讀的太多,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先師、先哲們,誰不應要反復讀的?無聲讀,大聲讀,怎么讀都不為過,怎么讀都能讀出曠世之味。錢鐘書、季羨林、曹禺們讀過,我們也該將這讀承續下去。
有些日子,我沉緬于中央電視臺的節目《朗誦者》,似乎找到了堵塞已久的渠道,文字如水流,汩汩地澆灌干涸的心田。心田滋潤,世界變得美好而豐腴。我開始試著朗誦先賢、先哲的美文,甚至讀自己的文字,天地由之而豁達,虛胸若谷,什么都能放得下。
在清華置一課桌,真的是件幸福的事,何況還能放開嗓子,作深吸輕吐的晨讀。
隨老師讀、齊聲讀,我們的聲音整齊而又抒情,初心一次次被喚醒,化作花朵朵,飛入清華園。
深秋的水木清華,不僅僅黃葉剔透,滿架的花紅,依然繁榮……如晨讀的朗爽。
? ? ? 2017.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