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自己的七天記錄有些神奇,有些恍惚,更多的還是歷歷在目。
過去一周的每一天除了輸出的文字外,還會同步記錄很多內容,所以才有了今天第一次一口氣三篇的暢快。
我發現最初參加訓練營只是為了同自己做一個游戲。
只是單純想來看自己能將想做的事,想寫的話,想聽的課發揮到何程度;想知道能否為他人提供自己有用的東西,有沒有可以拿出來交換的資本;想知道現在積累到什么地方,該往哪里走。最主要,想把自己對于未來的想法,對于人生規劃上的想法找個平臺表達出來,尋找真實的反饋。僅此而已。
要是能集中精力打磨我的寫作技能,讓我短時間內有所突破,那最好不過。
要是能通過系統的理論輸入讓自己的底層體系更穩固一些,也許后面的路就能走得更流暢些。
其實,原本還夾雜了一個小私心:我想積累找工作的經驗。
營里的大神那么多,萬一被哪個瞧上了那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群里的價值觀那么多樣,萬一又被哪個翻了牌子,那簡直就是多了個soulmate。
可越是走到后面,我發現自己的心就慢慢沉下來了。
口上說著我是易仁永澄老師的迷妹,可“迷妹”卻從未像其他人一樣表達過什么;四位老師的理論體系那么完整,可操作性那么強,可自己就好像是個已經被蘸濕的海綿,總覺得還需要把自己腦海里的東西理一理,清一清,才能繼續踐行,繼續體會;每天看著那么多厲害的小伙伴寫出來那么棒的文章,每次爬樓看著越來越精彩的問答,心里已經默默佩服好久好久了。我究竟有什么優勢,有什么技能,有什么價值,該往哪里走呢?
可我曉得這七天的改變委實又是真真切切發生的,也確實是從這一年來自己每天的反省蓄勢而來 :
得到APP,各路大神的公眾號,微課,每個月至少三本的新書速讀,每周的總結和計劃,檢驗行動的表格...
每個步驟都是一點點探索出來,每個成長都是自己尋找而來。
我仍然記得有一天自己頹靡的時候,第一次聽到腦子里有個聲音突然冒出來沖我喝:晨,你干嘛呢?那時候的我渾身哆嗦了一下,也是從那個時候感受到自己身上,原來竟還隱藏著巨大的力量。
這七天來,我感受到這樣一個事實:
最美好的事情就是可能性。
不論何時,一想到對自己的期待,一想到未來可能做出的成就,一想到自己還能做出很多事情,我就真的可以振奮了!早起、寫作、人際溝通、表達...過去不敢想象、費盡心力要去培養的習慣現在都一一以全新的面貌呈現在我的面前。是的,我就知道:我真的能變得更好了。
所以,要說優勢,要說技能,要說價值,讓自己和身邊的人變得更好,這一條,算不算?
是的,這就是我最后給大家呈現的自我介紹。又,我們不會說再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