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每月月初,你制定了大量的計劃,安排合理,但在月末時,你會很沮喪地發現,你根本做不完?
你一直很希望做好某件事,可是卻總也開始不了?
一起開會,開到一半你已經哈欠連天,有的人卻神采奕奕?
你回到家,很希望陪陪孩子,但你已經累得要死,而且總在想著工作的事情,根本沒法陪好孩子?
為什么有些人好像一直都精力充沛,有些人卻持續狀態不佳?
你可能會說他們天生精力充沛,而我天生有懶癌。不過你可能會發現,很多精力比你充沛的人,休息的時間比你還多。
前蘇聯的昆蟲學家柳比歇夫絕對是一個博學、高產的大牛:生前出版將近70部學術著作;還寫回憶錄;搜集了13000只跳蚤標本……他的著作《奇特的一生》被許多人推崇為個人管理的經典著作。但是,他并不是徹夜不眠的工作狂,他每天要睡10個小時。
精力充沛并不一定是天生特能熬的結果,精力充沛是一種自我管理能力。而自我管理能力,靠的是意志力。想了解其中的原因,就要看《意志力》。
這本書告訴我們,決定一個能否成功的后天因素中,意志力為什么排在第一位,你的很多煩惱,比如工作低效、情感糾葛、減肥反彈、控制不住亂花錢,沉迷于社交媒體和電子游戲,這些都可以通過意志力練習來解決。
《意志力》這本書的作者有兩位,一位是羅伊?鮑邁斯特,他是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發表450多篇科學論文,一直是世界上論文引用率最高的心理學家之一。另一位是約翰?蒂爾尼,他是《紐約時報》科學專欄作家,作品曾經獲得美國科學促進會和美國物理聯合會頒發的獎章。
《意志力》這本書認為,意志力像肌肉一樣,經常鍛煉就會增強,過度使用就會疲勞,這是為何人們會在一些時候難以抵擋誘惑的原因。意志力不是一個心理機制,而是一種生理機制,補充葡萄糖能提高意志力。書中還介紹了一系列增強意志力的辦法,解釋了如何設置切合實際的目標,如何養成良好習慣,如何監控進度,如何在動搖之際堅定信念。
一、決定成功的只有意志力
《意志力》這本書用科學的方法告訴我們:真正能決定成功的只有一個品質——自控力,也就是意志力。
書中的實驗數據表明,在美國亞裔學生比美國學生更優秀,靠的就是意志力。亞裔人口只占美國人口的4%,而亞裔學生占斯坦福大學之類頂級名校的1/4,亞裔比其它任何種族的人更有可能獲得大學學位,他們畢業后的工資比美國的一般水平高25%。一般人會把這個成就歸因于亞裔的智商高,但統計表明,事實不是這樣的,科學家中白人高智商是110,亞裔是103,亞裔并沒有智商的優勢,他們更優秀靠的是意志力。
為什么亞裔小孩子比美國小孩子更成功?實驗發現,中國小孩從2歲開始,就比美國小孩有更強的自控能力,可能是基因的問題,中國小孩多動癥問題比美國小孩少得多,也可能是傳統的問題,因為中國父母更早要求孩子控制大小便,不管是什么原因,中國文化雖然不擅長科學思維,也不太明白意志力到底是什么回事,但在意志力的實踐上遙遙領先,而美式教育太過熱衷于自尊和自信,但高自尊并不導致高成就,自尊過度的人還會發展為自戀,這會放大孩子意志力缺失的弱點。
在學生時代,能管住自己,該上課的時候上課,該寫作業寫作業,多學習少看電視,這就是學業成功的秘密。在職場上也是自控能力強的人更受歡迎,他們不僅工作干得好,而且更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更能從別人的角度思考,更不容易發生偏執、抑郁之類的心理問題。
本書研究案例表明,排除智力因素,不管你心目中的成功是個人成就、家庭幸福還是人際關系,決定成功的都只有意志力。
二、意志力就像肌肉,使用會消耗能量,用多了會疲勞。
意志力很重要,但我們每個人是不是只要在工作生活中,經常逼自己一把,把自己的意志力潛能發揮到淋漓盡致,是不是就更接近成功了呢?NO,本書的兩位作者不建議這么干,有這么幾個原因:
一是意志力是一種有限資源。
意志力其實是一種有限的資源,用完了就消耗光了,就像手機電池一樣,承擔手機上所有軟件的應用電量消耗,軟件越多,后臺運作越多,電量就越容易耗光。
這個觀點是比較反常識的,我們一般會覺得意志力屬于一種精神層面的東西,精神層面的東西應該是沒有數量上的概念的,怎么意志力還能消耗呢?
本書的作者做過一個實驗,他讓一群學生全都餓著肚子來到實驗室,把他們隨機地分為三組,一個對照組,兩個實驗組,然后讓大家做無解的幾何題,實驗測試的是:他們能堅持多長時間才放棄。
對照組的學生直接做題,他們每個堅持了20分鐘,而兩個實驗組的學生在做題之前,則被先帶到了一個房間,面對剛烤好的巧克力餅干以及一些蘿卜,實驗人員告訴其中一組學生,可以隨便吃餅干,告訴第二組學生只能吃蘿卜。
你可以想象自己在饑餓狀態下,看著熱氣騰騰的餅干而不能吃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你需要強大的意志力,才能只吃蘿卜。
第二組學生抵制了餅干的誘惑,然后兩組都被帶去做題,結果隨意吃餅干的第一組和對照組一樣,堅持了20分鐘,而只能吃蘿卜的第二組,只堅持了8分鐘,這事唯一的解釋是,第二組的意志力在抵制餅干的時候被消耗掉了。
這就是說意志力是一種有限的資源,同一賬戶下,你用在這,就沒辦法用在那;你這里用得多,那里就用得少。就像書中的實驗案例說的一樣,總能按時交作業的學生反而經常穿臟襪子;每當期末考試之前學生們更容易吸煙,更不注意飲食和個人衛生。因為他們的意志力消耗在學習上了,個人衛生、戒煙這些事上就放松自我控制了。
二是意志力消耗光了就控制不了情緒。
本書的作者做心理咨詢的時候,經常遇到這樣一類夫妻,他們工作特別忙碌,下班回家很晚,經常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事兒吵架。怎么讓他們不吵呢?是讓他們盡量加班,盡量減少在一起的時間嗎?不是,應該盡量早下班,越是工作忙碌的夫婦越容易為了一點小事吵架,因為他們的意志力在工作中都被耗光了,回家就不會再去控制自己的情緒。而換一份不那么忙的工作或者爭取早點下班,雖然兩人在一起的時間增加了,但工作消耗掉的意志力減少了,回家后還有意志力控制情緒,反而會減少爭吵。
三是做選擇也會消耗意志力。
在一個實驗中,受試者收到很多禮物,而每個人呢能帶走一樣,第一組受試者被實驗人員不停地問,你是要鉛筆還是要蠟燭,如果是要蠟燭,你是要這種還是那種蠟燭?你要這個蠟燭,還是要黑色襯衫,還是白色的,總之,就是不停地讓他們做選擇,終于選定了禮物后,受試者到另一個房間測試自控能力,把手放到冰水里面,看能堅持多長時間。結果發現,做了很多選擇的人能堅持的時間,要比正常人少得多,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意志薄弱的時候,不愿做選擇。
上面這些實驗和例子,說明意志力不是一種美德或者一種思想境界,它其實是一種生理機能,就好像人的肌肉一樣,每次使用都消耗能量,而且用多了還會疲憊。
三、意志力是一種生理機制,補充葡萄糖就能提高意志力。
既然意志力是一種生理機能,而且還能消耗能量,那只要吃點東西補充一下能量,就能提高意志力了。
書中介紹,在一項科學研究里,研究人員偶然發現,如果給受試者喝一點含糖的飲料,比如果汁,他們的意志力就會被增加。而且必須用真正的糖,甜味替代品都沒用。根據這個結果,研究者推斷,人的意志力消耗的能量應該來自血液中的葡萄糖。
一是補充葡萄糖能提高意志力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寫過一本暢銷書《思考快與慢》,他在這本書里面也采納了這個結論,葡萄糖理論還有很多佐證,比如低血糖患者血液里的葡萄糖含量比這部分人低,這部分人的意志力就比較弱,他們很難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和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
還有研究者發現,給戒煙的人吃一些糖丸,補充一些葡萄糖,戒煙成功率有時就會更高。如果是糖丸與其它療法一起使用,成功率可能會更高。
日常生活中,對自制力的要求越高的時候,對甜食的渴望就越濃烈。
比如,互聯網圈的編程工程師都喜歡喝可樂,這可能也是因為專注編程的時候對意志力極度消耗,這個時候身體非常渴望糖份,用以補充能量。
為什么很多女孩來大姨媽的時候,特別想吃巧克力之類的甜食,原因可能也是一樣的,每個不管是男是女,不管有沒有糖尿病,都會在某些時候缺乏葡萄糖。
二是葡萄糖要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我們都會在某些時候被沮喪和憤怒控制,會在某些時候被解決不了的問題困擾,會在某些時候被古怪的沖動打敗,這個時候,葡萄糖總是不夠用,那該怎么辦呢?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好鋼用在刀刃上:把葡萄糖省下來,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要顧大放小。
比如,你正在節食減肥,偏巧這一陣公司把一個非常重要的商務談判交給你,顯然談判比減肥重要得多,這時候你就不要節省卡路里了,因為你的意志力根本不夠用。
如果你是個吸煙者,那么就別在節食期間戒煙。如果你生病了,把葡萄糖省給免疫系統,不要干太耗意志力的事情。
三是能睡會吃也會提高意志力
有研究表明,剝奪睡眠能損害葡萄糖的加工,這會立即導致自制力的下降,長期下去,還會提高患糖尿病的風險。為了讓你的意志力發揮最大功效,最好利用意志力留出充足的睡眠時間,第二天你的表現會更好,第二天晚上你會更容易入睡。
當然啦,你不能使用太多血糖指數很高的食物,不然也會對身體造成損傷,甚至造成糖尿病。為了保持穩定的自制力,你最好吃血糖指數低的食物,比如大多數蔬菜、堅果、水果、魚、肉、奶酪、橄欖油等等,這些血糖指數低的食品,釋放血糖速度慢,能提供穩定的能量,這些是提高意志力的客觀條件。
這樣看來,當一個沒有意志力的時候,我們似乎不應該指責他的人品,意志力薄弱可能是因為他體內的葡萄糖不夠用了,但是,這并不代表意志力是完全客觀不可控的,可以想辦法合理支配這種資源,甚至象鍛煉肌肉一樣,增加意志力的容量。
四、提高意志力的幾個辦法
1、設置合理目標
這個目標要是一個不能太近也不能太遠的目標,因為太近的目標太容易實現,有距離感的目標才能鍛煉你的意志力。不過要注意,目標要清晰單一,不能貪多。
一次只做一件事,如果你一心多用,你也許可以暫時兼顧一下,但是,隨著意志力消耗殆盡,你越來越有可能犯嚴重錯誤。如果你像讓生活同時發生幾個變化,那么最終可能一個變化都發生不了。
比如“新年任務清單”,每年一月一號,都有幾百萬人下決心說要少吃飯、多運動,少花錢,工作努力一些,家里干凈一點,而且還希望有更多的時間約會,但一般不出一個月就不好意思再看清單了,一樣都沒有做到。這不該埋怨他們的意志力,而是埋怨清單本身,因為清單上的項目太多了,沒有一個人有這么多的意志力同時做到。
要防止“計劃謬誤”。完成任務所需的時間要在自己預估的基礎上乘以2,做完計劃后,最好讓別人審查一下我們的計劃,每周我們回顧上周了什么?是否實現了那些目標,然后定下最重要的目標,每周的目標不要超過3個,最好是少于3個,如果你只實現了1、2個目標,沒有實現3個目標也沒關系,但是你只有把3個目標都完成了,才能繼續去攻克其它目標,強迫自己分清優先秩序,分清輕重緩急。
2、培養一些好習慣
提高意志力還有一個要點就是:你要根據意志力損耗的規律,培養一些好習慣。既然意志力是有限的,每次使用都會被消耗,那么早晨起來應該是一天里意志力最強的時候,你應該把需要耗費意志力的事兒安排在早上。
要規律化地生活,自動化地執行,這將替我們省下許多決策精力。奧巴馬就經常將日常行為常規化,比如,他一般只穿藍色和黑色西裝,每天早上按照固定的習慣去健身、瀏覽簡報……這樣,他不用耗費太多精力就能完成許多事情,可以留出更多的思維精力做決策。這就是通過持續的強化讓行為成為了習慣。
要注意意志力的虛假疲憊現象。每當你堅持不下去,覺得面前的事情太難了,你要告訴自己這不過是大腦對意志力玩的把戲,這第一波疲憊感絕對不是我意志力的極限,我完全可以再堅持一段時間,而且你可以思考以下幾個問題,如果堅持下去,我可以收獲什么?如果堅持下去還能有誰可以受益,如果現在愿意做困難的事情,那么過一段時間之后,它是不是會變得容易,經常這么干,你就形成了良好的習慣,遇到事情不會輕易放棄。
3、自我監視
自我監視是提高意志力的重要自控手段。有一個實驗發現,僅僅在房間里放一面鏡子就能讓受試者的自控能力增加不少。比如日本的“職場女神”——勝間和代,她19歲就創紀錄地通過了日本注冊會計師考試,2005年被《華爾街日報》評為“全球最值得矚目的50位女性”。在一次采訪中,勝間和代提起當年準備注冊會計師考試時,每天都會放一面鏡子在寫字桌上。從鏡子放上去的那一刻起,她便會看見鏡子里的自己,然后全身心投入到工作狀態。因為一旦偷懶,她看自己一目了然。
本書的兩位作者還建議,我們把自己經歷的每秒時間,花的每一分錢都上傳到專門的網站上去記賬,如果這也不能讓你管住自己,你還可以讓別人來監控你。比如你可以把一筆錢交給朋友或者專業網站代管,并宣布如果你不能在規定時間完成一項任務,比如戒煙,他們就有權把這筆錢捐給慈善組織。這就告訴我們,對自我進行監視,能有效提高意志力。
4、刻意訓練
刻意訓練也是有效提升意志力的辦法。意志力是一種通用資源,這意味著你可以通過做一些日常小事來提高意志力,然后把它用在其它事情上。本書提出一個有效練習辦法是做自己不習慣做的事。比如你習慣用右手,你可以有意識地用左手。你還可以強迫自己說的每一句話都必須是書面語的完整句子,而不得出現俚語、省略語和臟話。
在一項實驗當中,有3組學生想分別提升自己的學習、省錢和健身能力,結果通過一段時間內,在實驗室對著屏幕來鍛煉注意力,提高意志力,他們不但個自想要提高的能力提高了,而且還順帶提高了其它兩個能力。
5、做一些與當前目標無關的小事
做一些與當前目標無關的小事,也是可以在整體上提高你的意志力的。比如你想堅持寫作,有意識地挺直腰板,你的狀態可以會更好。每天做5分鐘的冥想訓練,也是一個提高意志力的好習慣。冥想訓練很簡單,就是收回自己的注意力,只專注最初的目標,有人做研究發現,僅僅三個小時的冥想練習,自控力和注意力就可以大幅提高。持續8周的日常冥想練習,可以提升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意志,相應大腦區域的灰質也會隨之增多,而且堅持每天5分鐘的冥想,還會讓睡眠不足患者的有效睡眠時間增加一個小時。
五、讀書啟示
讀完成這本書,對我的最大啟發就是:明白了自我管理的真諦,所謂壞的自我管理,其實就是把意志力浪費在了不必要的地方,而好的自我管理者呢,會把意志力這種稀缺資源用在更重要、更緊迫的事情上。核心是要做少得多。在具體實踐中,既要用系統思維進行多維度思考,又要用抓手思維進行落地操作。因為意志力是一種生理機制,單靠心理暗示、精神鼓舞是不可能提高意志力的。意志力其實是一種節律性的東西,春夏秋冬,白天黑夜,像鐘擺一樣,有自己的節奏和高低谷。不要把意志力電池用到沒電,而是理解和配合這些節律,主動進行休息和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