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人物眾多,故事情節錯綜復雜,故事線索更是阡陌縱橫。它們互為背景,彼此交織,構架成一出恢宏的人間大戲。
縱觀整部《紅樓夢》,她猶如一棵大樹,不但故事主干茂盛挺拔,豐滿多姿,就連每枝每葉都獨具風彩,既可獨立成篇,又與故事主干休戚相關,相得益彰。
然而,花開N朵,如何在各表一枝的情況下,不影響整個故事的節奏和進展?且看作者高超的寫作手法。
1、主會場與分會場
第三回中,女主角林黛玉剛剛進了主會場——榮國府,認識了男主角賈寶玉,故事主線的情節還沒來得及展開,舞臺的燈光卻一下子轉到了分會場。一封“金陵來的書信”化作一根葫蘆藤,將東葫蘆很自然地就扯到了西架上,講起了薜蟠打死了人。
主會場與分會場場景的切換,自然流暢,讓讀者不但沒有感覺到突兀,反而覺得故事情節跌蕩起伏,豐富多彩,故事節奏也顯得緊湊明快,不拖泥帶水。
本回中這個分會場故事情節的發生、發展,對整部書而言,不但進一步交代了《紅樓夢》整個故事的社會背景,賈史王薛四大家族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同時也給賈雨村——這個與賈府命運休戚相關的重要配角的人性有了一個近距離、深層次刻畫的機會,給賈府將來被抄家的命運埋下了重要伏筆。
2、“巧”了,才能成書
薜蟠的人命官司看起來與剛剛入得賈府的林黛玉沒有半毛錢關系,但卻與陪她一起進京的老師賈雨村關系甚深——他不但是案件的主審官,還與案件的當事人——英蓮早有淵源。
所謂“無巧不成書”,作者組織、編織故事線索的本事就在這一個“巧”字上。
賈雨村送黛玉進京投奔賈府,借賈家的權勢補了缺去上任,上任后接到的第一件人命案子偏偏是薛家的,而這薛家與賈家又是姻親關系,同氣連枝。賈家對自己有提攜、再造之恩,正無以為報,且背靠大樹好乘涼,如何更緊地抱緊賈家這條大粗腿,才是自己之后仕途通暢的關鍵所在。
偏偏這案件的當事人——英蓮,又是對自己有過雪中送炭之恩的甄士隱的女兒。沒有甄士隱當年對自己的賞識和慷慨贈銀,就沒有自己的今天。當年衣錦還鄉之際,還曾答應甄家夫人幫忙尋找被拐賣的英蓮,更何況自己還娶了人家的丫鬟——嬌杏做夫人。此等恩情,按說正是當報之時。
如果事情不是這么“巧”,賈雨村也想做個一腔正氣、一心只為民做主的好官,也想做個知恩圖報的正人君子。可門子跟他說的官場守則和“護官符”在心里沉甸甸的,自己可是跌過一腳的人,好不容易獲得起復,因緣際會又搭上賈府這條大船,怎可自毀前程?
有了故事中的各種巧合,才會出現激烈的矛盾,有矛盾才會有沖突,才有機會展現人心的糾結和人性的復雜、多面,人物形象也就立體、鮮活了起來。
3、一枝一葉都是戲
這一回中出場的葫蘆僧,是一個非常重要、也非常出彩的小人物,他雖然只在這一回里跑了一趟龍套,早早就領了盒飯退場,卻在整個故事中起到穿針引線、引起故事沖突的關鍵作用。
借他的嘴,作者交代了賈史王薛四大家族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讓讀者知道了官場中竟然有“護官符”這種物事的存在,了解了當時官場上的生存原則。同時,也正是因為他曾在葫蘆廟做過和尚,認出自小眉間就有紅痣的英蓮,這才識破了英蓮的真實身世,從而串起了賈雨村與甄英蓮一家的淵源。
試想,如果沒有葫蘆僧這個小人物的出現,賈雨村上任后,對薛蟠的背景、四大家族的關系一無所知,也不知道英蓮就是當年恩人甄士隱的女兒,沒準兒就來一個新官上任三把火,清正廉明地斷案了事,又哪里會有下面如此好看的故事?
此外,葫蘆僧還是賈雨村人性的照妖鏡。他在認出新任上司就是當年落魄借居在廟里的賈雨村后,自認為人生的機遇來了。
在賈雨村上任之初,他真心實意地幫助賈雨村,掏心掏肺地幫他分析“官場時局”,以便在官場立住腳跟。他費盡心機幫賈雨村出謀劃策,搞定了棘手的人命案子。賈雨村卻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底細,又攥著自己在薜蟠一案中徇私舞弊的把柄,事后將其“尋了個不是”,“遠遠的充發”。
加上賈雨村在本回人命案中的種種表現,其人性,由此可見!
4、故事線放的出,還要收的回
故事的線索一下子扯那么遠,分會場的故事情節看似與故事主線八桿子打不著,其實卻是一環扣一環,既是故事背景,又是后續情節的鋪墊。
作者的功力就在于,支線的故事線索無論放多長,扯多遠,想收的時候,一下子就能收回來。
正是由于薛蟠“節外生枝”的人命案子,才引出薛蟠陪同薛母,攜妹妹寶釵進京,入住賈府梨香院的情節。
薛寶釵的出場,把諸位看官的視線又帶回到《紅樓夢》的主會場——賈府。
兩點成線,三點成面。至此,寶、黛、釵三個故事主角都已隆重登場。
主會場的大戲,就要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