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個人回憶錄。
出了電影,然后出了書。程耳的電影,多線敘事,冷靜,色彩濃麗,靜靜演繹了一段上世紀舊上海的黑幫往事,人物的個人色彩都很鮮明,少了兄弟情,少了傷感,陸先生不變的臉色,沉緩的語氣,做事滴水不漏,直到死去。
看完了電影幾乎一年后,我拿起來了書,八萬字,一共七個短篇,《人魚》,《女演員》,《雞》,《童子雞》,《皮囊的詩篇》,《羅曼蒂克消亡史》,《第三個X君》,其中《羅曼蒂克消亡史》的故事是完全的電影情節,看著書中的杜先生,小五,小六,車夫,渡部,我腦中浮現的不是文字帶起的想象而是電影中的葛優,章子怡,袁泉,杜淳等人,畫面的深刻程度遠遠超于文字早就的聯想。 其中《女演員》和《童子雞》對應了電影中的兩個人物故事,只是《童子雞》的后半段并未拍入電影里,整體敘事上來看也是不該放入的。
程耳的小說節奏進入需要時間,文字不溫不火,其余四個短篇更帶有個人色彩,仿佛是自傳,私人經歷的展現,私人情感的表現,總是在回憶,總是在借他人的嘴說故事。其實我想說,還是電影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