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聲明:文章系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當晚霞褪去時,燈火秀開始表演獨屬于她的夢幻與繁華。燈火闌珊處也洋溢著無限的溫馨和希望。
我習慣于華燈初上時,在河堤生態園的長長的堤上,園子里,大壩上,夜走夜練,無論春夏秋冬。夜色下燈火闌珊處散步,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抬頭望,河兩岸,燈火璀璨,樓房,橋梁,仿佛穿上了鉆石衣衫;低頭看,燈火月色中,小路斑駁陸離,樹影婆娑搖曳,你會想起蘇軾《記承天寺夜游》中描寫月光下的庭院“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的句子來。
可是這一個多月以來,我卻把注意力關注點放在了燈火闌珊處的背影!
夜色下的城市很美,燈火闌珊處的背影更美。不信,你往下看。
那是一個多月前,寶雞聯盟大橋邊突然火了起來,成了網紅打卡地。一天傍晚,我們姊妹相約去看看。回來的路上,我突然發現三個十來歲的女孩,她們正背對著我,面朝渭河,右手同時指向夜空,那青春年少的背影好美!我立馬抓拍了下來。這是我拍的第一張背影。
一邊走一邊看,我又覺得了我姐姐走在木板路上背影很有意思。步伐沉穩堅定,走向光明!拍下第二張!
上了河堤,我發現了一家三口,他們迎面走來。我凝神看著他們從我身邊走過。我望著他們的背影:爸爸媽媽牽著小男孩,走在夜色下。爸爸在右,背著雙肩包,左手牽著孩子,中間的小男孩左手夾著一個籃球,輕裝的媽媽在左,右手輕撫孩子肩膀,長發披肩。看背影媽媽一定好漂亮,孩子肯定好乖,爸爸絕對是好有愛心的暖男。不用說,這一家三口生活溫馨而美好。
我在他們身后,被這一家三口的背影深深感動。他們越走越遠,我生怕他們走出我的視線,放大鏡頭,立即拍下第三張!
直到今天,我都覺得這是我拍的最溫馨的一張燈火闌珊處的背影。
后來,我有意無意關注燈火中的背影。一個人獨行的,享受著獨處的美好;三三兩兩的,那是有伴的快樂;夫妻二人相伴而行的,那是相守的承諾;兒女伴父母的,那是陪伴的孝心;騎行俠匆匆是對健康的追求!背包客匆匆那時晚歸的學子!……
看,我后來又拍下的背影:
你看,燈火闌珊處的背影是不是很美?是不是很有韻味?是不是會觸動你的內心的平靜?
燈火中的背影,詮釋出人生真諦。無論你白日多么辛苦,多么不堪,只要你還能享受夜色,出門走走;只要你仍能和你的家人愛人友人在夜色中愜意地走在熟悉的路上,看熟悉的夜景,吹熟悉的風,就是幸福。
一度時間以來,我認為我是一個踽踽獨行客。當我用心觀察燈火處的背影后,我被那溫馨的背影深深感染,陡然有了新的發現:其實,每次夜走,都不是我一人在走!身邊的人,身邊的景,那一幕幕背影,以及背影后的故事,讓我感到了無比的溫暖!
辛棄疾的“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古人的燈火闌珊,不免帶有孤獨落寞,甚至凄涼的存在。而今的燈火闌珊,卻賦予了新的含義。
愛,希望,都在燈火闌珊處。你,看看燈火闌珊處的背影就知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