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是相遇,也是低姿態
提起徐志摩,人們總是首先想到林徽因,然后便是陸小曼。而作為徐志摩發妻的張幼儀卻鮮少有人提及。
她既不像林徽因皎如月光也不像陸小曼艷如朱砂。連張幼儀自己也說,她不過是一把扇子,夏天堪用,秋天見棄。
張幼儀出生在江蘇的豪門望族,祖父為官,父親從醫,二哥是政治家,四哥是金融家。
顯貴的出生不僅給了她煊赫的家世,更給了她良好的教育。
從小,張幼儀便被按照大家閨秀的標準來教養。12歲那年,張幼儀進入江蘇省立第二女子師范學校念書。如果說12歲以前的傳統教育奠定了徐張聯姻的悲劇基調,那么女子師范學校的新潮思想則為張幼儀以后的涅槃埋下了根基。
入學三年,15歲的張幼儀在家人的安排下嫁給了18歲的徐志摩。在那個時代,知書達理的閨秀向來都有宜室宜家的婚姻。但是張幼儀遇見了徐志摩,他的思想越先進文采越斐然,她便越感到卑微。日復一日,她在徐志摩面前愈發怯弱,愈發地沒有了自我。
婚后的日子徐志摩毫不掩飾對她的厭惡。
兩人在一起時,徐志摩寧愿招呼身旁的下人送水打扇,也懶得和她說上一句話。
她去國外看他,在旁人久別重逢的喜悅中,他是唯一露出不想待在那兒的表情的人。
他總是用那種鄙夷的口吻對她說話。
即使是大兒子徐積鍇的出生于他來說也不過是“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桎梏。
在他的面前,她自己放得很低很低。卻不知當她將他當做世界的中心一味地依賴,只能將他推得越來越遠。
人必自重而后人重之,只有先學會愛自己,才有資格享受被愛。
02.是離開,也是成全
張幼儀唯一一次頂撞徐志摩,是在法國當他要求打掉二兒子彼得的時候。她說,“有人因為打胎死掉”,他懟,“還有人因為坐火車死掉,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車了嗎?”
那一刻的張幼儀明白了,在不愛你的人面前,即便是低到了塵埃里,也絕不會開出花來。
最終,她還是在離婚協議書上簽了字。彼時,張幼儀正身懷六甲,一個人在法國陌生的街頭茫然四顧,既不會講英文又不會念法文,當真是步履維艱。
萬般無奈之下,張幼儀寫信求助同在海外的二哥。
在二哥的幫助下,張幼儀由巴黎輾轉至柏林,在旅途的顛簸中生下了彼得。
此后,張幼儀白天在學校明亮的教室里學習德語和幼兒教育,晚上回家又在昏暗的光線下親力親為地照顧襁褓中的彼得。那段時間,嗷嗷待哺的彼得成了支撐著她的唯一信念。
可是沒多久,彼得去世了。
對那時的女人來說,失去丈夫已經足夠狼狽足夠丟臉,更何況她還失去了兒子。跌進泥潭的張幼儀終于明白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只有靠自己才能活成至尊。
當一個女人一無所有的時候,便是她強大到無人能敵的時候。這一年,對張幼儀來說是滄海桑田,她的人生在這一年畫上了黑白分明的界限。
后來的張幼儀回憶起這段時光,她說“在去德國之前,我什么都怕,在德國之后,我無所畏懼。”
因為無所畏懼,所以勇往直前。
曾經的她,小心翼翼地愛著,小心翼翼地乞求他的眷顧,極度地自我否定,像是菟絲子一般仰人鼻息地存在著。
當她終于下定決心離開,去過沒有徐志摩的精彩人生。才發現,所謂萬丈深淵下去也可能前程萬里。
料理好彼得的后世以后,張幼儀決定回國。異國的風景雖然新奇,但她已沒了眷念。
彼時的張幼儀沒有想到,離婚的決定不僅成全了徐志摩的瀟灑與冒險,也成全了自己的碧海藍天。
03.是轉身,也是涅槃
回國后的張幼儀先是在東吳大學教德文,不久后出任中國女子銀行的副總裁。
每天早上,張幼儀總是第一個到達辦公室,下午又會有專人為她講授知識。潛心學習的張幼儀憑著一股拼勁用短短幾年時間從一個金融門外漢成長為合格的副總裁。
愛拼的姑娘運氣都不會太差。在那個動蕩的年代里,張幼儀雷厲風行的決斷讓女子銀行逃過了一劫又一劫,巋然屹立。
這期間,張幼儀的名字迅速響徹整個中華,成為舉手投足都能讓整個商界為之一震的一方富甲。就連徐志摩也不得不嘖嘖稱贊,說現在的她真是“什么都不怕”,是個有膽量有志氣的女子。
此外,張幼儀還擔任云裳時裝公司的總經理。這是能夠追溯到的最早的一批中西結合的服裝公司,它將中式服裝的優點和洋裝的長處很好地糅合,很快便風靡起來。
云裳時裝的投資人名單中,徐志摩的名字顯得那樣的醒目。
曾經,她是他棄之如蔽履的糟糠之妻。
他一拳打在她的臉上,她鼻青臉腫倒在泥地中。后來,她站了起來,掙扎著沖洗干凈,換上了新衣,成為了讓他引以為傲的商界精英。
張幼儀終于憑借自己的努力讓這個曾經拋棄她的男人對她另眼相看。
離開你之前我是一文不值的塵埃,離開你之后,我成就了自己。
陷入愛情中的女人總是容易被荷爾蒙沖昏了頭腦,不自覺地放低姿態,去仰望,去依附,為了他改變原有的自己,到頭來才發現愛情沒了,自己也丟了。
《我的前半生》中,羅子君聽信“我養你”的承諾在家當花瓶,最后等來一紙離婚協議。
《歡樂頌》里,邱瑩瑩為了愛情委曲求全,到頭來卻兩手空空。
仰望和依附從來都不是愛情的模樣。
真正的愛情,是要勢均力敵。如果你是橡樹,那我便要長成木棉,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云里;而不是做那攀援的凌霄花依附于你的高枝之上。
不為誰而活,只為自己璀璨地生長。
正如涅槃重生的張幼儀遇見了愛她的蘇醫生。一個女人最耀眼的時候,不是容顏鼎盛的18歲,而是在她內心充盈自我覺醒之時。
畢竟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內心的強大才是萬里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