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觀察
世間最甜蜜和最痛苦的情感幾乎都來自親密關系。為什么呢?如何對待戀人、夫妻、親子(父母與子女)等親密關系呢?
世上越親密的關系,往往加在對方的責任也越多,他們理所當然地給以彼此高高地期望,這樣的期望注定了隨之而來綿延無盡的不滿、埋怨和苛責。有些人對親密的人要求簡直到無理的程度,稍不如意動輒惡語或暴力相加,隨之而來的是各自的痛苦。他們潛意識認為親密關系賦予了他們提出不合理要求的權利。無疑,這些人缺乏完整的獨立人格,也意識不到他與對方是彼此獨立的人。比如不少情侶以為親密關系像一把枷鎖,把他們捆成一個整體。戀人們有權要求對方作自己不完整人格的補充,作自己殘缺的另一半。
充滿天真幻想的青年男女,帶著童話般期盼尋找另一半。等他們找到后會逐漸發現,對方那一半并不能彌補他缺失的一半。兩個本就殘缺不全的心拼在一起怎么可能完整呢?注定會有裂縫,而裂縫是不堪沖擊的。有些人甚至把終生的幸福寄托于尋找或等待另一半的降臨,而不是學習獨立和完善自我,多么殘缺的人性啊!
2自我反思
仔細考察我熟知的家庭(數據確實不夠多),真正稱得上和諧親密的少之又少,似乎各家有著各自的矛盾。那完美的親密關系應該是怎樣的呢?彼此的責任和義務又是什么呢?怎樣建筑穩定地、積極地、不斷前進上升地、相互成就的親密關系呢?
寶寶出生已經一年半,每天都有看得見的進步,而大人們幾乎一成不變,又怎么能跟上孩子的步伐,學習從零開始做一個好爸媽呢?我必須毫不逃避地思考這些擺在我面前或不久的將來將要面對的問題。如果在他三歲前我不能將家庭打造成他成長的樂園,不能讓愛的清泉充溢他的四周,不能給以他那個我曾在心中暗暗許諾給他的家庭后花園,我又算什么稱職的爸爸呢?
那家庭里的親密關系該如何相處而不至于陷入困境呢?婚后我漸漸懷疑家庭矛盾也許是一個人能遇到的最復雜的生活難題,畢竟它涉及兩家和三代人之間的利益和情感關系。我想我初步摸索出了一些基本的指導原則:和家人之間在保持獨立的基礎上如朋友真誠相待。不管是對伴侶、父母還是孩子,若能視之如朋友和旅伴,就能盡可能保持獨立而不強加干涉,相互親近又不會打破界線。視如朋友就不至于強加無理的要求和期望給對方,也就不會進一步產生期望落空后的埋怨和苛責。待如朋友,就能沒有尊卑長幼的限制而敞開心扉無所顧忌地進行平等的交流和輕松的分享。既是朋友,交流后的意見就無需統一,更不會強求改變對方。朋友間,更能以最溫和最有效的方式影響對方,在日常的相處中自動吸收彼此有用的觀點和言論從而相互受益。在朋友似的相處中,親密雙方不一定觀點越來越一致,但隨著對彼此喜好和三觀了解的積累必定默契日增,并在無意識的相互影響中自覺自愿變成更好的自己,關系也如老酒愈純愈香。
反觀現實生活中,太多親密關系借由親密的名義各種要求,強制和橫加干涉,破壞對方的界線和獨立性,不斷加之以埋怨批評,給對方添加毫無必要的重擔和心理包袱,把對方也把自己變成比實際情況更糟糕的人。最終兩人在親密關系中一起墜落深淵,而不是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