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了一場采銅老師的分享,大家在線下討論的時候,說采銅老師講得好專業聽不太明白。
于是我嘗試給大家畫了一些簡易的圖解,再把聽課內容和我自己的課程結合一下做了更新后,發給了小伙伴們。
有小伙伴就感慨地問我,小六,為什么你學東西那么快呢?
為什么?好吧,一句話說不清,我嘗試著就來回答這個問題。
1.為什么學習效果會差這么多
為什么有的人聽一場分享就立馬可以轉化成自己的新的知識,而有的小伙伴只是做了一下筆記,然后發現自己根本沒有學到什么呢?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的過程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習是建構內在心理表征的過程,學習者并不是把知識從外界搬到記憶中,而是以原有的經驗為基礎,通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建構新的理解”(D.J.Cunnighan,1991)。
因此學習活動不是由老師單純向學生傳遞知識,也不是學生被動地接受信息的過程,而是學生憑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與外界的互動,主動地生成信息的意義的過程。
就像上圖所示一樣,當我們接觸到一個新的知識的時候,我們會基于自己現有的知識體系對這塊知識的認知,對新知識進行判斷和甄別,如果發現新知識優于我們現有的知識體系,我們就會完成知識的更新。
(當然這種更新不是像一塊磚頭一樣直接替換,這個過程可能有截取,篩選,遷移等改造的動作。)
但是如果你不具備這樣這樣的知識基礎呢?
上圖就解釋了這就是為什么不同的人學習同樣一個新知識的時候,得到的成果不一樣的原因了。
因為你對新的知識沒有基礎承載,你需要先把基礎知識建立起來才能很好的理解新知識。說白了,也就是你的知識體系沒有建立起來。
比如,最近這場采銅老師的分享,里面提到了高級知識管理的階梯:
這個知識片段需要你至少具備以下幾個基礎知識:
- 知識管理
- 建構主義
- 心智
是不是懵逼了?!因為你發現這幾個專業詞你都不了解。
所以你看,在沒有相應認知基礎之前,就算有一個大神跟你分享,你也很難將他的知識更新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來。
那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怎么構建出自己的知識體系,并成為高段位的學習者呢?
我的建議是從下面這4個步驟行動起來:
2.開放視野
我們每天眼睛看到的80%的信息都被我們的大腦過濾掉了,不然你想想,我們的要處理的信息該有多少。
所以其實我能看到什么,實際上是我們的大腦在做篩選的。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色彩浴”的概念,也就是當我們按時自己要看到什么顏色的時候,我們就會關注到什么顏色。
這個道理在日常生活中也隨時可以論證,比如你買了一輛別克的車,你就會發現滿大街都是別克車。
所以,開放自己的視野,帶著明確的目的去學習,你自然就能發現原來那些信息就會想主動蹦出來一樣。
3.別想了,先入門吧!
開放自己的視野,能讓我們發現更多我們之前從來沒有關注過的知識。
那如何開始接觸這些知識呢?
最好的方式就是像初學者一樣去做入門學習。
在《像外行一樣思考,像專家一樣實踐》這本書中提到了一個建議:讓自己產生一些有點幼稚、天真、牽強的想法。像一個外行一樣不受約束去思考問題,會讓你這個門外漢快速進入這個領域。
比如你覺得時間管理是一個你很感興趣的領域,那就隨便買一本時間管理的書籍,先以好奇者的心態去了解。
當然,既然是入門,就要挑選一些相對比較容易的書籍進行閱讀,而不是以上來就GTD。
- 我在對時間管理沒有任何基礎的時候,我就看了一本手繪類的入門書籍叫:“圖解番茄工作法”;
- 我在學理財的時候,是先參加線下的現金流游戲,然后再看據說是給小朋友看的的《小狗錢錢》;
- 我在進行閱讀訓練的時候,最先看的也是一本很薄很小的書叫《王者速讀法》。
雖然這些書籍很簡單,但是就是因為這樣的淺顯的入門,才讓我有興趣深入了解下去,也讓我可以建立出這個領域的知識框架雛形。
4.構建知識框架的雛形
很多人問小六,我要學這個,我要學那個——但是我不知道從哪里學起,也不知道該學哪些東西。
其實沒有那么復雜,一旦你入門之后,你的入門書籍就可以給你一個很簡單雛形框架。
比如我學習演講能力的時候,我不知道做好一場演講需要做哪些事情,那就通過一本書先建立一個基礎的框架。哪怕他是片面的,不完整的也沒有關系,有了這個框架,在最后的學習和閱讀中,會逐步在這個簡單框架上進行補充升級的。
比如我通過看《高效演講》知道了一次高效演講所需要具備的核心的要素,至于這些要素,哪些是我已經具備的,哪些是需要我從其他書中去詳細了解的。
說白了,是你想得太多,你做得太少了。
5. 快速迭代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
當你對一個知識領域建立自己的初級框架之后。你要做的就是快速更新,讓這個框架變得成熟起來。
所以這個時候通過大量閱讀閱讀,聽課接受培訓,寫作和做分享都是很不錯的辦法。
比如我在學習時間管理的迭代更新是這樣的:
- 學習番茄鐘;
- 學習記錄時間開銷,在A4紙上列清單;
- 每天的清單里面加入吃青蛙;
- 用奇妙清單取代A4紙;
- 用doit.im實踐GTD
6. 小結
聊到這里,我們知道了為什么我們同樣學一個知識,效果為什么不一樣了。
當然光知道原因還不夠,我們還聊到了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的理論步驟。
結合我之前的知識體系[行動篇]文章:別學東學西了,先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吧,也許你會對如何學習技能,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有一些新的看法。
不去做,然并卵,期待你的行動。
END.
————————————————————————
歡迎關注我的新書《讓未來現在就來-成為高效能行動派》。
寫了一個月的專欄,小六的干貨文章又將回歸咯,我們下一篇文章接著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