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進展如何?這次想跟你們聊聊如何更快地成長。
對,我們不僅要持續成長,還要想辦法更快地成長。就好比你往前走,需要有速度,想要走得更快,就要讓速度越來越大,要有“加速度”。只有這樣,才能縮短并漸漸拉大與同齡人的差距,才可能走在“前面”。
我們或許每天能跟一些人談話,看一些文章,以為自己在不斷成長,就心滿意足,其實這遠遠不夠,你需要找到成長的“加速度”。
就我個人的親身實踐,目前發現的成長“加速度”有兩個:一是不斷給自己提問題;二是寫作。
大概從畢業后一年起,我開始潛意識里不斷給自己提問題,提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中國的房價未來會不會漲;一家餐廳要想經營成功需要做好哪些方面;什么照片才是好照片;如何處理父母催婚的問題……
其中有些問題是跟自己直接相關的,有些問題在當時看來并不相關。絕大部分問題我當時是回答不了的,有些甚至到現在回答得也不夠好。
提出的這些問題,我就把它們記在心里,不急于給出答案。在之后的學習思考或者與別人的交流中,慢慢的去尋找答案。絕大多數問題的答案并不像考試題那樣是單一的,而是多層面的。隨著學習的東西越來越多,我找到的答案就越來越完善。
比如“中國房價未來會不會漲”這個問題,剛開始我認為泡沫大,就不會漲了。后來學了經濟學后,就加入了“供需關系”的理論去重新審視這個問題,后來又開始思考國家政策對它的影響,之后又發現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和未來人群的購買力也會影響房價,后來又發現不同地域,房價情況略有不同,需要具體分析,之后又發現“未來”這個時間段太模糊,不同時間段,房價表現是不一樣的……
盡管我在關于房價的問題上“找到”的答案越來越完善,但依然不能準確判斷未來房價走勢。因為一是還有很多未知因素和隨機因素會影響房價,比如人們的投資熱情會隨著大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二是未來本身存在很多不確定性,你是無法準確預測未來的。
你會發現,一個問題的答案竟會如此“撲朔迷離”。絕大部分人習慣了在學校接受“幾乎所有問題都有確定答案”的這一“事實”,以致于他們都喜歡簡單片面地看待很多復雜問題,甚至終其一生看法都不曾改變,也不愿為了“真相”而學習思考。
你或許會問,提問一些跟自己目前不相關的問題,不是在浪費時間嗎?其實不然,你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是你觀察世界的方式,你所尋找的答案,在日后都可以指導你的行為。
比如,你有閑錢了,勢必會投資,那投資什么呢?別人可能建議你投資房產,如果你之前“找到”了關于未來房價的“答案”,很容易就做出決策。否則,一味盲從可能會蒙受損失;再比如,你如果“知道”影響餐飲成功的一些關鍵因素,那么你就很容易判斷自己做餐飲的勝算有多少,事實上很多人有錢后心頭一熱開個餐飲店,絕大多數卻是賠錢的。
不斷給自己提問題,本質上是利用好奇心驅動自己成長。通過不斷提問題,回答問題的方式,你會慢慢地將萬事萬物聯系起來。
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兩點:一是提出的問題要盡量有意義,沒意義的問題只會消耗你的精力;二是答案要盡可能的完善,越完善的答案能更好地指導你的行為。
接著來說說寫作。受一同學的影響,我在大學時開始真正寫些自己的東西。他當時寫一些球評,發表在騰訊上,偶爾也有些個人記錄。我覺得很酷,就開始嘗試著寫,不過后來中斷了。大學畢業后,也是斷斷續續的寫,沒有養成一直寫的習慣。再后來發現了寫作的好處,才打算盡量一直寫下去。
對于初寫者來說,寫東西有兩個困難,一是不知道寫什么,二是想寫的東西寫完了,接下來就沒得寫了。這兩點歸根結底都跟自己“肚子”里的東西少有直接關系。所以,要想持續寫作,就必須“逼著”自己不斷學習和思考。
盡管每天可能在學一些東西,但未必能寫成一篇文章,這只能說明學的還不夠,思考的還不夠。
盡量去寫一些有價值的東西,讓別人看了能受益的東西。剛開始寫大都不會寫的令人滿意,慢慢來,需要耐心。
希望你們更快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