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朋友圈看到過一段愛情故事,第一張圖是朋友和她的男朋友第一次去上海迪士尼的照片,上面寫著“迪士尼的煙花真美啊,期待下一次香港迪士尼,感謝陪伴。”
第二張圖,是兩人在香港迪士尼酒店,她坐在床上,手里捧著999朵玫瑰,房間里漂浮著金色氣球的名字縮寫,他向她求婚了。
如今,兩人的寶寶已滿月,第三張圖片是他們一家三口的全家福,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我很慶幸,在光速流離的時代,還有人在用這種方式表達對生活的熱愛和希冀。
這不僅是對過去戀情的回溫,亦是一段記錄美好回憶的承載。
城市那么空,回憶那么重,儀式感是人們表達內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
在戀愛關系里,儀式是一段符號,它串起了平凡愛情中不平凡的瞬間,總有一件事物、一件物品,標注這個人和相愛時光的存在。
因為是你,我想和你共同完成這100件小事。
只有是你,我才想和你共同完成這100件小事。
我最喜歡的作家村上春樹曾說,儀式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一起換一個情侶頭像,是儀式。
一起互道晚安,是儀式。
一起為對方起個昵稱,是儀式。
一起給對方寫個小紙條,是儀式。
因為我知道喜歡是乍見之歡,而愛是久處不厭。
我見過一對戀人,剛開始戀愛的時候恨不得全天下都知道,每天都在公開場合秀恩愛,可一年后兩人因為工作調動成為了異地戀,女生和男生的聯絡漸漸少了許多,我也很久沒見他們曬恩愛了。
直到有一天,女孩宣布自己要結婚了,我很詫異。新郎竟不是原先的那個他。
我問她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她只說了一句:“沒有儀式感的愛情,就像一碗白粥,一開始我們吃慣了山珍海味,吃白粥的確很歡喜。可是白粥他終究沒有營養啊,我的確是累了乏了。”
儀式感有時候很虛無,讓人捉摸不透,有時又必不可少,例如“我和你一起的第100天”、“相戀一周年”、“沒有你的第33天”等等像終身成就一樣,你可能會在人生路上慢慢點亮一個個近在咫尺的成就,也有可能一輩子也達不到,但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儀式感本身是讓對方知道——Ta的不可或缺性,以及力所能及范圍之內可提供的安全感。
如果,你說這有什么用啊,你還不是一個“單身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