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干是指那些你無意識使用的思維、感受和行為模式。
例如,對于你重視或期待的事情,你總是能夠盡心盡力地完成,這是你的一項才干;例如當別人提出反對意見時,你總是能夠固執地堅守自己的看法,這也是一項才干。才干無分好壞,好奇心是一項才干,頑固不化也是一項才干。
盡管每個人都有他的才干,那也不要以此作為你的借口。你曾有過這樣的默默念叨?人家能那么輕易地學好一門外語,是因為他有語言天賦呀!
但其實,以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來看,完全沒有達到拼天賦的程度。
截圖自《職場MVP》
上圖是關于“成長斜率”的圖示。
舉個例子來說明,同樣是能用英語順暢交流的能力,假設你是有語言天賦的人,而別人學習語言比較困難,那你的成長斜率的曲線就是高潛能這一條,而他的便是正常潛能那條。
如果投入同樣的時間和精力,那么你用英語的能力水平會比他要高,而且你提高得更快。但是假設你辜負了你的語言天賦,不投入任憑它晾著,那么即便別人投入100個小時,你也無法超越別人。
由此看來,你的潛能并不等于你的能力。在同樣投入時間不多的情況下,能力水平其實相差無幾。
對于一些通用能力,比如溝通能力,時間管理能力,情緒管理能力等等,只要我們用正確的方式去進行自我培養,絕大多數人都可以達到60分的水平。
而如果我們在這個基礎上再刻苦一點,投入的時間比別人多一點,我們都可以達到80分的水平。
而不同人的天賦和才干,主要是在這個時候才得以區分。如果我在80分的水平上再努力,卻怎么也提高不上去了;而你只要再執著一點,就可以達到90到95分的水平,出類拔萃。這說明在這一領域上你比我更有天賦。
審視一下我們的努力程度,是不是遠遠沒有達到拼天賦的程度呢?
所以,再也不要拿別人的天賦說事了!很多時候,不是別人在這個領域上更有天賦,而是別人比我們更努力。
當然,這并不代表我們就不去探索我們天賦,不去了解我們的才干了。
我們可以通過蓋洛普優勢測評發現自己的才干。我們不一定要全部相信測評報告,而是讓測評結果提供一個視角給我們觀察自身,通過覺察認識自己的優勢。當你知道自己的才干是什么時,用更多精力去培育它,等到有一天,你和你的對手都達到了80分的水平,這一刻,只要你再努力,你的才干就是你超越他的籌碼!
以上為汐米的讀書筆記——古典《職場MV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