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男人的嘴,騙人的鬼”,在女生節、女王節接踵而來的這幾天,更是考驗老爺們兒口才的關鍵時刻。3月7日的女生節,北京大學社科學院的小哥哥們在高校橫幅大戰中風騷獨領
“你看,除了喜歡你,我什么都不會”
用甜言蜜語實力捍衛了自己男人中的翹楚地位。
但是今天要介紹的這部短片,男主角格林伍德卻喪失了語言技能,他是個口吃。可是這個男人一閉嘴,滿屏都散發著“喜歡你”的荷爾蒙。
格林伍德的社會特殊人群的身份定位恰好也是短片的片名——《口吃》。
這是2016年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真人短片的獲獎作品。
影片開場就把人物的聲音前置,在畫面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就能聽到格林伍德電話咨詢寬帶客服人員的聲音。在全黑的畫面中,觀眾聽到“Hello,I’m Green for my……”這幾個簡單的詞匯說得異常卡頓,繼而切進短片的第一個鏡頭
格林伍德嘴巴的局部大特寫,通過這種逼視鏡頭,觀眾能立馬感受到男主角表達的艱難,甚至會有種生理上的不舒服。
幾次嘗試著說出下一個詞匯,但都被電話那頭客服人員的詢問聲音打斷。
客服最終不耐煩地掛斷電話之后,在“嘀——”聲的忙音中,格林伍德才順利地通過表達心聲的方式,他不過是想查詢帳單而已。鏡頭拉遠,第一次出現了格林伍得的整體面貌
剔除掉“口吃”這個身份的話,這不過是個年輕的普通男孩罷了。
可身為口吃,在人際交往中有太多不便,甚至在一些必要的日常事項中也不能順利地進行自我表達。
諸如此類的生活艱辛,編劇沒有設置過多的故事沖突來渲染悲情,這段35秒的開場,通過鏡頭景別的調整和聲音的導入方式,足以讓觀眾立馬進入人物的情境狀態。
為了避免接受別人的異樣眼光,他放棄了自己在社交場合的一切說話權,主動學習手語,用聾啞的偽裝來保護自己。
聾啞,能帶來旁人的同情或抱歉;
而口吃,卻只能帶給他不耐煩、嘲諷和自己深深的自卑。
在他學習手語的時候,房間里一直反復響著寬帶客服電話的系統正忙提示音。顯然,因為格林的口語表達能力低下,他的號碼上了對方公司的拒接黑名單。
社會大環境所提供的帶有歧視的背景,讓格林伍得顯得格外令人心疼,這種情感的產生還得益于短片畫面的主色調。
當格林伍得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周圍空間幾乎都是被暖色調填充,既能體現主人公渴望被理解與接納的內心需求,也幫助觀眾消化這種情感。
但就是這樣一個在現實社會中處處不自信的人,但互聯網空間中卻有一個能用幽默文字你來我往的女性好友——艾莉。
網絡的空間距離,文字的安全表述讓這段關系進行得無比融洽,格林的所有情緒都有了一個傾聽者,他不再是一個在心底自言自語的孤獨患者了。
有一天,艾莉提出了線下見面的邀請,這對于格林來說,無疑是見光死的處刑。
身份自卑感讓他用逃避的方法處理這個請求。
但是當一個人的世界只有一束光的時候,他不可能像放棄自己一樣,放棄艾莉帶給他的可能性。
當格林伍得最終鼓足勇氣決定赴約時,導演用鏡頭跟拍的方式剪輯出格林一路前往目的地的畫面。而背景聲音是格林的心理獨白,他設想了見到艾莉時該說的所有可能的話,語無倫次,重復疊加,配合上微微晃動的鏡頭語言,從多重感官的角度表現了他的忐忑、緊張。
而那個言辭風趣的女生,就那么真實地等在一街之隔的馬路那端,用流暢的手語向路人解釋著自己的聾啞身份。
他們一言不發,看向彼此的眼神中,驚喜大于初見的羞澀。
格林有語言障礙,而艾莉恰巧是一個不依靠聲音生活的聾啞人。
他們遇見彼此,終于以一種舒服的方式被被世界接納,不用遷就、忍耐。
確實,“喜歡你”這三個字,從來也不是被說出來的。短片中有一處導演意圖鮮明的對比情節。
在影片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公交車站里有一對陷入爭吵的情侶,甚至有施加暴力的傾向,言辭越是激烈,越發顯得雙方交流的障礙。有時候,理解根本不是靠言語堆砌起來的。
相較于此,格林伍得緊閉嘴巴,就能讓愛與理解流轉于屏幕之間。
口吃,是一種帶有社會偏見的標簽,于相處而言,“喜歡你”這件事從來不是被說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