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聞名全世界的花園城市,同時也是一個發達國家,曾經的“亞洲經濟騰飛四小龍”之一,新加坡的魅力非常大,每年都吸引著來自全世界各地上千萬的游客朋友前來旅游觀光。其實,新加坡吸引人的不光是它到處可見的旖旎秀麗的城市風光,還包括當地人帶著人性溫度與些許愜意的獨特飲食習慣。
一般來說,新加坡人很少在自己家里面做飯吃。許多新加坡人家里的廚房不但面積非常狹小,而且就連鍋碗瓢盆這些基本的炊具都配備不齊全,油、鹽、醬、醋、香油、蔥、姜、蒜這些調味料自然也沒有幾樣。有些人家里的廚房使用率很低,甚至落滿了一層厚厚的灰塵。更有甚者,有些人為了節省家庭住房的活動空間,干脆直接把廚房給拆了,改造成一個相對實用一些的儲物空間來使用。這樣的做法,在我們社會看來,幾乎是不可理喻的,然而在新加坡人的眼里,這就和把床頭柜拆了做成一個書架一樣稀松平常。
那么,問題來了——新加坡人為什么不喜歡在家里面做飯吃呢?其實,這個現象并不是因為新加坡人很懶惰。恰恰相反,這里面有幾個比較深刻的原因。第一,新加坡的超市里售賣的蔬菜價格實在是太高了,至少比我們中國超市里的蔬菜價格要高出很多。新加坡自從上個世紀建國以來,對食品安全的要求一直都是非常嚴格的。當地的食品衛生監督局不但要經常性地檢查超市或者菜市場里的蔬菜衛生狀況,還要嚴格把關,檢查各個超市的進貨、送貨渠道是否達到政府要求的標準,甚至還要不折不扣地追根溯源到生產瓜果蔬菜的農業企業或者是個體的農業戶,看看他們的整個生產過程有沒有出現違反規定的行為,比如有沒有違規使用新加坡政府明令禁止使用的一些毒素超標的農藥和化肥,以及膨化劑、催熟劑、防腐劑、色素、香精之類的東西。如此一番折騰下來,再加上運輸和保鮮的成本本來也較高,新加坡超市里面的蔬菜價格高到了讓當地居民望而生畏的地步。這樣一來,去超市買菜再回家里做飯,對于多數的新加坡老百姓來說,實在不是一件太劃算的事情。
第二個原因,在新加坡,許多人特別是年輕一代都已經習慣于去外面的餐廳里吃飯了。新加坡名義上是一個獨立主權的國家,其實它只是一個城市而已,國土面積大概只相當于我們城固縣的三分之一。換句話說,新加坡沒有那么大的地盤干這干那,普通的老百姓也沒有太多的錢每天去高檔餐廳吃飯,但是當地有許許多多的“小販中心”,相當于我們社會小縣城的普通食堂、夜市街或者美食城。在小販中心里,各種各樣的美食足以讓你眼花繚亂,而且價格方面還比較親民,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好吃不貴,經濟實惠。在新加坡,小販中心的客人可不光是普通老百姓,許多政府機構的官員、文化界的名人、演藝圈的明星、知名運動員甚至身價不菲的企業家可都是那里的常客呢。在外面吃飯,既方便快捷,省心省事,又味道好吃,同時還經濟實惠,這種打著燈籠都不容易找到的好事情,敢問閣下何樂而不為呢?
除此之外,第三個原因,新加坡的外賣行業自從興起以來一直都不溫不火,遠不如我們中國的外賣業這樣高度發達,一天到晚隨點隨到。在新加坡,很少有人愿意宅在家里點外賣吃。究其原因,其實不是新加坡的外賣不好吃,而是因為對于當地人來說,他們更愿意下樓出門去吃飯,享受兩個人或者幾個人面對面一邊吃飯、一邊有說有笑的清閑時光。在新加坡人看來,與其長時間宅在家里吃零食看電視或者玩手機刷短視頻,還不如人與人面對面地交流來得更加愉快一些。更重要的一點事實是,除了逢年過節招待來家里做客的親朋好友以外,他們真的已經好久不在家里做飯了,做菜的相關手藝早就生疏了,因而下樓吃飯這種簡單而美好的輕節奏生活自然而然地就成了新加坡老百姓的幸福首選。
許多人或許不太了解,新加坡的國土面積才不到八百平方公里。在世界地圖上看,其實它也就是馬六甲海峽旁邊綠豆般大的一個點而已,開車的話只需要花上四十來分鐘就可以繞著全國主干公路轉上一圈了。然而,就是這樣小的一個城市,卻通過長年累月孜孜不倦的努力,把生態環境和美食餐飲以及老百姓的生活舒適度做到了全亞洲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