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亦作“棃之花”,花語是純真,代表著唯美純凈的愛情,但是也有諧音“離別”的意思。梨花香,愁斷腸,不是每一對相識的人都能相知,每一對相知的人都想相戀,每一對相戀的人都能長廂廝守。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人生在世已是不易,偏偏還有那么多的身不由己。
1.初相見
京城郊外西山下,梨花開,她與好友相約去梨花園賞梨花。
正是三月艷陽天,一個溫潤如玉,氣質如虹的男子騎白馬自遠方而來,驚擾了梨花樹下的鶯鶯燕燕。
身體贏弱的她眼看即將倒地,他飛身下馬,扶起即將倒地的她,兩兩相望,竟都望的癡了!
她想,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也不過如此吧!
他向她索取信物,她贈與他一把梨花扇,約定下次相見時間。
她是當朝宰相唯一愛女,集萬千寵愛于一身。自小接受良好教育,琴棋書畫無一不精。那一日,皇太后六十大壽,她隨父進宮賀壽,文武百官前,一曲驚鴻舞,翩躚一舞名動京城。
她也終于見到了那日梨花樹下相遇的公子,竟然是當朝太子。
本是郎有情,妾有意的一段佳話。皇帝當場賜婚太子,卻被他拒絕,驕傲如她,又怎會在人前失了禮數,自是坦然接受。
她自此成為京城第一才女!良好的家世,無雙的才華成為眾才子的愛慕對象,此后,家門被媒人踏破,都被她一一否了。
她終是忘不了那日梨花樹下的相遇。
若他只是一戶普通人家的公子多好!
與太子相識,她不知是喜是憂。
2.便相知
他是當朝太子,肩負著國恨家仇。那日壽宴上與她再次相見,他才得知她便是當朝宰相愛女。如此富有才情的女子自然吸引了眾人的眼球,他也被她深深的迷住!
宰相的目的很明確,不過就是希望女兒嫁入皇家,自己的權勢便能再進一步。
后來,他拒絕的父皇的指婚,名曰自己尚未建功立業,不談兒女情長。
他不是沒有看到了她眼中那深深的失落,知道她也是鐘情與他,未來的路,他已經有了計劃,她,不能成為他的牽絆。
她以為他會來找她,再續情緣。3個月后,新帝登基,封大將軍女兒為后,她等來的卻是一封查封宰相府的圣旨。
是的,他登基后所做第一件事便是查封宰相府,貪污受賄,買賣官位,意圖謀反等罪名被一一公布。
她便知道,感情總是沒有權力重要,她的家族注定隕落。
宮門外她長跪不起,苦苦哀求,求他放家人一命,被狠心拒絕。
3.再相見
宰相一府被滿門抄斬,一門八十余口人只有她一人被救出。此后隱居山野,不再出現在世人面前。
此后,她邊只能存在于傳說里。
她忘不了那日鮮血染紅了京城,哭泣的家人;她更忘不了那人許了另外一個女子十里紅妝,鳳冠霞帔,美艷不可方物。
她心已死,愛與恨都不再重要!
冷冷雨夜,愛與恨瘋狂滋長;作為一國之主,他有自己的身不由己。身上背負了太多的責任,兒女情長只能暫且擱置。
此后,他與她注定成為陌生人。
若干年后,他終于卸下自己的責任,拋卻一切榮華富貴,歸隱山田。
她不知,有很多時候,在厭倦了世俗的爾虞我詐時,他來到山間,遙遙看著她在園中種下新鮮的蔬菜,或者品一壺香茗,讀一本書籍。
他說,她是天上的仙子,來到這世間渡劫,這世間是沒有什么人配的上她。
4.不如不見時
一處梨林一間茅草屋,再見時,正是陽春三月,梨花盛開的季節,她坐在梨花樹下撫琴一曲。他遠遠的看著她,又憶起那年京城西山梨園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女子;一曲驚鴻舞名動京城,成為他一生中最美的畫面;宮門外哀怨的眼神,是他一生擺脫不了的牽絆。
她亦知,那日將她救出的人是他的人,他沒有放過她的家人,卻終是舍不得她。
很多的時候,不是不愛,而是不能愛!
她是懂他的人,知道他的責任,知道某些選擇是他不得不做出的選擇。
在愛與權之間,他最終選擇了權,放棄了她。她曾奢望他能因自己停下腳步,最終卻是失望而歸,也并不是他的錯。
歲月流逝,她從不曾怨恨他!
梨花,離別之花,兩個人的相遇就是一場美麗的錯誤!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決絕,免教生死作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