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交代背景:關于Benz和我
我是一位中學教師,畢業于某211工程大學英語專業,專八。因此我也像很多家長一樣,望子成龍,期盼孩子的英語要多棒有多棒。
自從Benz小時候起,我就給他聽英文兒歌,除了那些非常著名家喻戶曉的外國童謠,我還給他聽英文流行音樂,什么We Will Rock You, Lemon Tree, 還有Michael Jackson, Rhinna 這些歌星的歌曲,他早已非常熟悉。我和我丈夫從不回避,在音樂內容上,我們聽什么,Benz就聽什么。因為他對英語一點也不陌生。
Benz兩歲九個月到幼兒園上小班,當時就和班上一同學去上一個澳洲外教老師的英語課。每周2次,每次1小時。我選擇外教的原因是:我希望Benz能接觸純正的英語,包括口音等,也讓他長長見識,不會覺得“外國人”很新奇。外教的課堂上有十個孩子,除了外教還配有一個中教作為助教。Benz是班上最小的一個孩子了,三歲都不到,班上五六歲的孩子都有。面對陌生的環境,他需要我陪伴在身后上課,這個過程大概持續了兩個多月。
每一個外教的課程都是不一樣的,我不能以偏概全。這里我提出一些個人關于外教課的見解。(1)我不需要中教,哪怕孩子一點都聽不懂。中教參與課堂越多,學習效果越低。這個我也會在后面提到。(2)外教不能只是一個外國人。世界上有一種東西叫做“教學法”“二語習得”,是有技術含量的。不是會說就會教。所以各位家長鑒別外教課程要注意這些,以防被表面東西迷惑。
一年后的外教課后,Benz顯得興趣不大時,小班的暑假開始我就給他轉到了一個少兒英語學習機構。一開始的時候我當然是很滿意的。一是那里的老師很nice,能夠感受到老師們都是關愛小孩的,這點是吸引我的根本原因。二是經過幾次家長會,我看得到教學內容背后的“技術含量”,作為品牌,背后務必是有研發團隊支撐的。(但不是任何品牌背后都有教學的技術成分的,別的媽咪就帶過我去試聽某些品牌的課,一下子就被我否認了,或者說,過不了我這一關。)
在英語機構也學了一年,差不多結束課程了。Benz基本上懂得了幼兒園階段該掌握的基礎英語,例如colors,numbers,body parts,animals,musical instruments,etc. 還有一些基本句式。
現在轉戰線上英語課程。我陪伴上課差不多兩周多,情緒不好的時候不懂外教說什么的時候,居然還哭了…很多他明明懂的卻不敢開口…注意力也不集中需要一直玩著玩具,可能安全感吧…然后現在的線上英語課程,才讓我覺得我個人對小孩的英語啟蒙才剛剛開始,因為我也走了不少彎路…他現在已經很適應用iPad和外教自己上課,有時多達一個多小時完全不需要我去理會了…
2 我對孩子英語學習的看法
(1)英語不神奇,它僅僅是一個language.
現在的孩子誰沒有幾個興趣班要上,英語自然是其中的一個。但是,我認為,家長千萬不要把English作為興趣班的內容來看待。跳舞,游泳,跆拳道,主持人,畫畫,鋼琴等等,這些是一種技能,同時可以發展成孩子的興趣。但孩子對于興趣是具有選擇性的,也就是說,可學,也可不學。當然,我這里不是說,英語就非得要學。但是你能擺脫高考不?能接受孩子以后不懂英語不?如果不能,請以一種樂觀的,和平的方式來看待英語。
我一直以來都希望孩子以后不需要面對英語帶來的學科壓力,怎么能做到?目前我覺得是,在沒有學習壓力和考試之前,把英語當做普通話,粵語,甚至雷州話什么家鄉話來習得。可能你會覺得它難,粵語和普通話簡單,但是,那是你自己覺得而已,難道你覺得雷州話和粵語好像嗎?完全兩碼事好不。但是不也N多人又會粵語又會雷州話。你難在環境而已,不是語言本身。
(2)語言啟蒙越早越好。
數學思維和運動技能等這些需要配合孩子的生理年齡特點去學習,不是越早越好。但語言卻是不一樣的。除非你說“我孩子還小,所以我不教他說話,等他長大點再學說話”,那我就無話可說了。孩子什么時候開始學說話,就可以什么時候開始接觸英語。這個相信已經不需要我去闡述了。
(3)語言中介的介入越少越好。
我見很多人教孩子英語,大概會這樣子,家長指著蘋果或者其圖片教小孩“這是蘋果,apple”。那么孩子腦袋的工作有三個步驟。首先是蘋果的樣子,其次是中文“蘋果”,最后才是apple。
這樣長期下去,很容易會引到一個誤區:英語學習必須中文先理解了,才能再學英語。就好像我的很多學生,看一遍文章必須要老師從頭到尾翻譯成中文,如果不是他就不知道文章講什么,甚至做不了題。這些學生的筆記絕對中文多過英文。
但是我們必須理清一個觀點,世界上沒有一一對應的語言,所以我們才有“翻譯”這么回事。語言反映的就是文化。我不鼓勵通過中文作為中介學習英語是因為,中英文化不同。你怎么能通過中國文化作為中介去學習英國文化呢?“中式英語”的產生我認為就源于此,文化不同,思維方式也就不同,語言自然不同啊。
Benz有時也會問我,媽媽某某東西的英文怎么說,那么我當然會告訴他,因為畢竟我們的母語不是英語,應用會沒那么自如。但是除非他主動,我跟他說是不會用中文作為中介的。
可能很多人會質疑,不用中文孩子不知道你在說什么啊。這只是一個短期的過程,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不只有語言啊,還有眼神,面部表情,身體語言動作,對情景的猜測等等啊,我們可以利用這些幫助孩子去明白我們說什么。如果不能,也不需要擔心,因為孩子剛出生不多久時,你以為他能知道你說什么嗎?所以,不懂也只是短期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