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月魚
小時候,如果心情不好,遇到了不開心的事情,哭就是最好的表達方式。那時候可以哭得無拘無束,可以引起父母的注意,從而滿足我們的各種需求。
只是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越來越不會哭,也不習慣哭,最多躲在無人的角落里偷偷流個眼淚。
因為壓抑自己的情緒,因為不能好好地放松自己,也或許是因為現實的壓力太大,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驗:每隔一段時間就習慣性崩潰又習慣性自愈,好像在強行為自己的生活制造懸念和波瀾。
越長大越孤單,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還會找朋友傾訴。后來,我們發現朋友都很忙,負面情緒會相互傳染,所以我們盡可能地學著自我消化掉。
只是這個自愈的過程,每個人的方式并不一樣。
1.拼命地買買買
我有個朋友,心情一不好,就喜歡刷卡,管它是信用卡還是銀行卡,刷刷刷,買買買。
那些自己平時覺得貴的衣服、包包、化妝品,平時要猶豫和糾結很久到底要不要買?
在情緒低落,心情不爽的時候,不管了,買了再說。只要是自己喜歡的,統統買給自己。
剛開始我有點不理解她的做法,有一次,我問她:買完,心情就能好起來?
她笑著說:好像有點兒用。更多地是覺得,活著已經夠累了,我拼命地掙錢,卻舍不得為自己花錢,我這是干嗎呢?一旦心情不好,我就像是想通了似的,我要拼命地對自己好,人這一輩子,太短暫了,對自己好,永遠不會錯。
聽起來,好像也確實是這樣的。
不知道是不是受這位朋友的影響,后來,我一不開心,也喜歡買買買。
本來我對生活的要求就不高,貴的買不起,喜歡的小東小西,那就買給自己吧。
人生苦短,我總要對得起自己,這才是真理。
后來,我還看到了一種科學的說法,人們之所以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喜歡買買買,是因為:當自我受到傷害時,所擁有的物品能起到恢復作用,價值較高的物品有助于提高自尊,平復悲傷情緒。所以,受到負面情緒影響時,很多人會將購物作為補償。不僅如此,人在悲傷時更想要買貴的商品。
好像確實是這么一回事,只是,我們在瘋狂購物的同時也要留個神,信用卡刷爆了的話,恐怕情緒又要變糟了。
2.拼命地吃吃吃
我最早經歷的心情一不好,就拼命地吃吃吃,是在小學六年級住校的時候。
那時候,我有個朋友麗麗。幾乎每隔一段時間,我就見著她去學校的小超市,買一大堆各種小零食,都是平時她想吃,又舍不得吃的。
然后,一個人坐在床上默默地吃,在嘎嘣嘎嘣中,人機械地吃,似乎就忘記了眼前的煩惱。
后來,走南闖北,認識的人越來越多。我發現很多姑娘,都有這個習慣。心情一不好,就想拼命地吃吃吃,零食,各種小點心,自助餐,火鍋,似乎只有吃,才能平復心情。
以前看書的時候,看到一種比較文藝的說法:難過的時候就吃東西,因為胃和心的距離很近,當你吃飽了的時候,暖暖的胃會擠占心臟的位置,這樣心里就不會覺得那么冷清,那么空落落。
也看過心理學的說法,人們在吃東西的時候,嘴巴不停地重復咬,手不停地重復動,因為重復的動作的可以降低焦慮。所以心情不好,就想吃東西。再者吃東西也是一種注意力轉換的過程,把自己的壞心情轉移到品嘗食物上。
所以,心情一不好,就化悲憤為食量,也是有用的。
3.拼命地跑跑跑
大學的時候,有位室友,一旦心情不好,就去學校的操場上跑幾圈,累得跑不動了,坐在那里休息,就會覺得特別舒服。
剛開始我不能理解,后來有一次心情不好,我嘗試了這種方法,發現果然有用。
跑完了,滿身大汗,累得氣喘吁吁,那點矯情的小不爽,好像確實消失了。
前不久,在查資料的時候,看到心情不好的時候,這種跑跑跑,是有科學道理的。
研究表明,遇到不如意的事時,要想及時消除沮喪,最好的辦法就是跑步。跑步時,人的身體會獲得新的感受,這種感受,會使人忽略因心情沮喪而引起的不適。
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心情沮喪的原因是腦神經元中缺乏荷爾蒙。跑步時,荷爾蒙增加,跑步后,荷爾蒙分泌量還能增高,所以,跑步能消除人的沮喪心理。
所以,心情不好,你可以選擇跑跑跑,這比吃吃吃,要健康多了,最起碼不會長肉。
4.拼命地洗洗收收
我有個閨蜜,每當她覺得自己煩躁抑郁,各種不爽的時候,她就要開始各種大清洗,各種收拾了。
我曾經見過她一個人,默默地把衣柜里的衣服,都抱出來,整理折疊;也見過她拼命地洗洗,把床單被罩,沙發罩,都拆下來洗洗洗。
所以她家里最干凈的時候,都是她心情不好的時候。有一次,我默默地看著她收拾了近三個小時,累得要癱了,還在繼續收納整理。
事后,我問她:你好受了不,她點點頭。
好像在做事的過程,她的憤怒和憂傷,都化為了整理房間的動力。
平時心情好的時候,壓根不想做的事情,在這個時候,卻成了她的救命稻草。
我看過一種說法,說:人在整理的過程中,要經歷千百次反復選擇的瞬間,這個瞬間分散了注意力,心情就會慢慢地平復,放松。并且整理好了的東西看起來很整齊美觀,也有利于心情的改觀。
5.拼命地睡睡睡
我就是屬于愛睡的那一類,除了買買買,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喜歡好好地睡一覺。
再多的不快或者需要糾結選擇的事情,暫時放下,好好睡一覺。第二天早晨起來,就會變得心情舒暢,新的一天,似乎也能夠帶來新的活力。
有時候,就是短短的午睡半小時,也能夠平復我一上午的煩躁。
好像在這個睡眠的過程中,我的身體和我的心都在休眠,慢慢地平復。醒來,神清氣爽,不再焦躁和憂慮。
看到一種說法,想睡覺的人有兩種情況,一是他的心態很好,情商很好,懂得調節自己的情緒,睡一覺,什么事情就過去了。
二是他也許無法面對不愉快的事情,想逃避,睡著了,就暫時解脫了,醒來還是要面對。睡不著的人,是因為無法放下,或者越想放下越放不下,情緒波動比較大,當然無法入睡。
我好像是屬于第一種。
每當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們還是要積極地調整自己。不然一不小心,抑郁了就不好了。
前段時間,我看到一個新詞叫做:空巢青年。
按照百度百科的說法,“空巢青年”,指的是在大城市奮斗打拼的年輕人,他(她)們遠離故鄉、親人,獨居生活,缺乏感情寄托,沒有家庭生活。
在問答社區知乎上,曾出現過一條“‘空巢青年’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的問答。不少知友寫下了自己的感受:
@從醫而終:無人問我粥可溫,無人與我立黃昏。
@墜湮:孤獨得像條狗,但其實連狗都養不起。
@EvanWang:過年回家,我媽要我留一個上海的緊急聯系人電話,萬一找不到我可以找那個人,結果我一個名字都想不出來。
……
我特別能理解空巢青年的生活,因為在北京上班的時候,身邊的很多同事都是這樣的狀態。
而這樣的空巢青年,當負面情緒來臨的時候,更需要好好地調整自己。
不管是買買買還是跑跑跑,亦或者是其他適合自己的方式,壞情緒一定要發泄出來,不能很容易成為毒素,侵蝕我們的身體和心靈。
愿你是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