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平凡的世界》里,孫少平與郝紅梅有過一段朦朧的情感,以郝紅梅移情別戀于班長顧養民而無疾而終。
郝紅梅的行為,是令許多讀者跟孫少平的好朋友金波一樣頗為憤憤不平的,對金波叫了一幫人去打了顧養民一頓的泄憤行為也抱以贊同的態度。而后來發生“偷手絹”事件,造成顧養民與郝紅梅分手,我們又往往帶著些嘲諷嘆息郝紅梅“心比天高,命比紙薄”,你該后悔你選錯了吧?
在我看來,郝紅梅后悔也許是會有的,選錯倒不見得。我們可以通過了解考察三個當事人的境況來進行判斷。
01郝紅梅的境況
根據書中的介紹,郝紅梅家是地主成份,這個成份使她們一家人在村里都抬不起頭,她從小是在擔驚受怕中長大的。上小學第二年文革開始后,他們已經沒家,只能在旁邊一個原來喂牲口的草棚里棲身,家里光景已破落得一塌糊涂,惟一能說明過去發達的跡象,就是一張折了一條腿的破太師椅。一家幾口人,只能靠父親一個人的工分來養活。遇個災荒年,國家發下來的救濟款和救濟糧,他們家也沾不上點邊,全家人只好饑一頓餓一頓湊合著過日子。
在這種背景下,郝紅梅全靠自我保護式地學得很乖巧,貧下中農推薦本村的孩子上初中和高中時,村里人沒有卡她,她才有機會讀到高中。她不僅僅代表自己,而是一家人都把“翻身”的希望寄托在了她身上,與萬千貧困的家庭所習慣的那樣。
所以,郝紅梅“很早就認識到了她不幸的人生和對一家人負有的使命”。她來城里讀高中,并不純粹為讀書,也知道不可能被推薦上大學(當時還沒有恢復高考),她自己早有盤算:她家成份不好,光景不好,她自己要尋個好人家,找個有錢男人,好改變自己家庭的命運。
所以,她的愛情并不純粹是愛情,而是與婚姻捆綁在一起;婚姻也不純粹是個人的事,而是與家庭捆綁在一起。甚至,在個人愛情與家庭利益的考量中,后者權重更大。這就決定了郝紅梅不可能僅僅因為男女感情而戀愛。
于是也就好理解了:
她自己現在窮成這個樣子,怎么可能把命運交給個和她同樣窮的男人(孫少平)呢?
這里也難免會想到另外兩個與孫少平和他的家庭有關的女子,一個是他的嫂子賀秀蓮,一個是他的女朋友田曉霞。
我們可以說,她們與孫家兄弟相愛,都是因為愛情,在情感上她們也更令我們喜歡一些。不過我還是要說,她們的處境畢竟還是不一樣的,賀秀蓮的父親賀耀宗是遠近聞名的釀醋好手,家庭相對比較殷實;而田曉霞是領導干部子女,那就更不用說了。
也就是說,她們都沒有成份的壓力,沒有家庭的負擔,可以更多地為了喜歡的人而去追求愛情。這是她們遠比郝紅梅幸福的地方。
02孫少平的境況
作為一個男孩子,孫少平有他吸引郝紅梅的地方:
身上似乎有一種很不一般的東西——倒究是什么她也說不清楚。另外,他雖不算很漂亮,但長相很有特點,個碼高大,鼻梁直直的,臉上有一股男性的頑強,眼睛陰郁而深沉。
這大概也就是像曉霞曾經說的那樣有“氣質”吧?
吸引曉霞的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吸引郝紅梅。
加上她也知道,少平愛讀書,愛思考,是個很有上進心的男生。這些都是加分項。
但他們境遇的完全不同,決定了郝紅梅能夠欣賞或者暗暗喜歡孫少平,卻不能與孫少平有走在一起的可能。她的想法很清楚:
如果這人是干部子弟,或者說就是農民子弟,但家里光景好,門外又有工作的親戚——比如像田潤生那樣的家庭說不定她也會動心的。但這些方面孫少平什么也沒有。
她甚至側面了解到,少平一家人都在農村受苦,窮得只有一孔土窯洞。
那就絕對不能考慮了,即便她能從孫少平身上得到完全的愛,孫少平也會拼盡全力為她撐起生活的天空,但想要改變她家庭的命運,那是不可能的。
而她最大的使命,卻偏偏就是這個。
所以他們最終也只是“同病相憐”的關系。
03顧養民的境況
書中這樣介紹顧養民:
顧養民的父親是他們黃原地區師范專科的副校長,母親是地區建筑公司的工程師,他祖父又是這個縣遠近聞名的老中醫大夫。養民從小跟祖父長大,一直在原西縣上學。他學習好,又是班長,年歲雖然比她才大一歲,但就像一個教師一樣有風度。
在一次體育活動中,顧養民突然主動邀請郝紅梅一起打籃球。“這個全班女生常羨慕地談論的人”竟然對她如此青睞,叫郝紅梅有點受寵若驚:
郝紅梅的精神突然被一縷強烈的陽光照亮了。她夢寐以求的就是像顧養民這樣的人。
是啊,顧養民的家世,加上個人表現出來的能力,無疑能保證她婚姻的幸福,更能幫助她完成對家庭的使命。
況且,顧養民為人也是不錯的。有兩件事可作證明:
一件是他被金波他們教訓后,明明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沒有報復打他的人。對此,孫少平也認為并不是顧養民“怯火”,因為“這些人再殘,也殘不過學校的王法。只要他告,這些人都不會輕松,而且為首的金波說不定會讓學校開除的”。但他沒有。這還讓少平產生了一個認識:在最平常的事情中都可以顯示出一個人人格的偉大來。
第二件事是發現少平偷抄《天安門詩抄》后,不僅沒告發這件事(這在當時非常有政治風險的事,并且是很好的報復的機會),反而向少平借抄。這反映出他一是心無芥蒂,二是心存正義。
也許有人說,那也要看郝紅梅配不配得上顧養民。
如果講家庭條件,那自然是有天壤之別的;但就個人條件,郝紅梅是他們班最漂亮的一個女生,“郎才女貌”那是妥妥帖帖的。
你說“外貌協會”不靠譜?那就必須說,直到現在,除了部分能夠做到財務獨立的女性,長得好看,仍然是一個非常有分量的砝碼,大家不妨看看我們社會上的成功人士,他們的妻子,或者說他們的前妻后妻們長的都是什么樣子?不用說像七八十年代了。
況且這個時候的郝紅梅,會像現在一個向男朋友撒嬌的女孩子那樣,問他究竟愛她什么嗎?
并且事實上,在婚姻的結合中,男女的出身、條件的考量上,向來都是對男子的要求更高。
她必然不肯放過這個機會,直到因為一個偶然事件而失去了他。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偶然”,也許路遙是不想讓筆下的人物太輕易過獲得“沒有波瀾的平凡”吧。
以上淺見,歡迎關注、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