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做一些秘密的、不想讓更多人知道的事情時,總會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好像除了你我,誰都不知道此事。的確,這也許就是兩個人之間的秘密。
但也有句話叫:“要想人不知,除非已莫為。”就是說,如果不想讓別人知道,最好自己就不要做,只要自己做了,就有可能讓別人知道。
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在自己獨處時,到底應該持什么樣的態度,是恣意妄為?還是謹慎小心?
01做到慎獨
清朝有一個人叫葉存仁,他先后在淮陽、浙江、安徽、河南等地做官,歷時三十余載,他為官清廉,沒有拿過別人一點東西。
一次在他離任時,同僚和下屬們派船前來送行,然而他的船只卻遲遲不曾啟程。直到晚上夜深人靜了,才劃來一葉小舟,原來是下屬為他送來了臨別贈送的禮物。
為了避人耳目,他們特地深夜送來。他們以為葉存仁平時不收禮物,是怕別人知道了惹出麻煩。但現在夜深人靜,四周無人,肯定會收下。
葉存仁看到這番景象,就叫隨從拿來文房四寶,寫了一首詩表明了心跡。然后將下屬送來的禮物全部完璧歸趙。
這個故事指的就是“不畏人知畏己知”。當一個人獨處時,如何獨善其身。
“慎獨”二字,顧名思義,慎其獨者也。
“慎獨者,慎其閑居之所為。”所謂慎獨,就是每當一個人的時候,仍然按照道德原則去行事,不做任何有損于道德品質的事情。
《禮記·中庸》上說:“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者也。”
《禮記·大學》中說:“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也就是在獨處獨居的時候,要能夠“獨行不愧影,獨寢不愧衾”。
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也說:“要留心,即使當你獨自一人時,也不要說壞話或做壞事,而要學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別人面前更加知道羞恥。”
可見,一個人在獨處時,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到人前和人后一個樣,有人和無人一個樣。
02 學會反省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活在世上,誰都難免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和錯誤,誰都難免有丑陋的一面。
面對缺點和錯誤,是給自己找各種理由去抵賴,去解釋?還是自我反省,不斷改正?不同的選擇,的確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盧梭在少年時,曾經將自己的盜竊行為轉嫁到一個女仆的身上,致使這位無辜的少女蒙冤受屈。在他取得成功后,經常因為此事而苦惱。
在《懺悔錄》中,他對自己進行了嚴肅而深刻的批判,并把此事公諸于世。
他說,因為這件事他自己經常陷入痛苦的回憶中,當他苦惱得睡不著覺時,總會看到那個可憐的姑娘前來譴責他的罪行,就好像這件事是昨天才發生的。
他把這件丑事當眾說了出來,立即感到輕松了許多。而從這件事上,也顯示了他徹底反省的坦蕩胸懷和不同凡響的人格魅力。
孔子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省也。”意思是說,遇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要向他看齊,看見不賢德的人,便要自省自己有沒有與他類似的行為。
孔子的學生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貴乎?與朋友交不信乎?傳不習乎?”就是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這一天做過的事,是否盡心竭力了?同朋友交往,是否誠實了?老師教授的知識,是否復習了?
朱熹說:“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從這些話語中,我們看到了古人對于反省的態度。
反省是一種反芻與回饋,他把當局者變成了一個旁觀者,把自己變成了一個被審視的對象,站在旁人的角度和立場來觀察自己,評判自己,審視自己。這樣才能看得更準,看得更透。
一個人是否具有反省能力,對他的為人處世是非常重要的。反省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和機緣,在任何人身上都會發生大的效應。
因為反省所帶來的不只是智慧,更是夜以繼日的進取態度和前所未有的干勁,當你克服了你的主要缺陷,你就會成為一個更加強大的人。
03 戰勝自我
羅曼·羅蘭說,“在你要戰勝外來的敵人之前,先要戰勝你自己內在的敵人;你不必害怕沉淪與墮落,只請你能不斷地自拔與更新。”
每一種才能都有與之相對應的缺陷,如果不克服這種缺陷,這種才能就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克服這種缺陷的方法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就是戰勝自我。
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就必須學會三省吾身,克服自己的主要缺陷。
一個哲學家在海邊,看見一艘船遇難,船上的人全部淹死了,他便抱怨上帝不公,為了一個罪惡的人偶爾乘這艘船,竟然讓船上那么多無辜的人都死去。
正當他沉思時,便覺得自己被一大群螞蟻圍住了,原來他站在了螞蟻窩旁。一只螞蟻爬到了他腳上,咬了他一口,他立刻用腳將這些螞蟻全踩死了。
這時有人敲了一下他的頭說:“你如此對待眾多可憐的螞蟻,又怎么能做判斷天道的人呢?”
有的時候看不見的,并不代表不存在。君子的高貴品質,往往在于嚴于律己,尤其是在獨處的時候。
一個人有缺點和過失是在所難免的,只要改正,就一定會有進步。
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自己對別人的缺點,哪怕很小也看得很清楚,而對自己的毛病卻不易看到,甚至有時會把自己的短處誤認為是自己的長處。
一個人的缺點和過失,不僅有害于自己,也會影響到他人。發現自己的缺點和過失,除了虛心聽取別人的忠告,接受別人的批評,還要做到經常自我反省。三省吾身,便是最行之有效的好辦法。
一個正直善良的人,不會將錯誤掩蓋,也不會百般抵賴,更不會打腫臉充胖子,他們會時刻反省,不斷地自我完善,自我更新,自我改進,成為更好的自己。
這才是為人處世的正確打開方式,才是真正的生存成長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