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兒時的小學是在一個大祠堂里度過的,它是由象珠王姓家族福.祿.壽.三房壽房的祖祠,及后代的安祠共同組成
? ? ? 如今的小學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搬遷至文昌閣新址,而這些舊址,安祠租給辦廠,壽祠被租用改做超市,內(nèi)部多年失修早已破敗不堪,人們都只是能用則用,不會好好整修。
? ? ? ? 近幾年隨著新農(nóng)村改造的進行,以及注重農(nóng)村文化建設,由鎮(zhèn)政府牽頭,對這些祠堂進行了整體修整,變成了村鎮(zhèn)文化禮堂以及王姓家譜的基地。
? ? 今天年初三,有幸重游一回,感受祠堂的大氣,及讀書時的情景歷歷在目。
? ? ? 走進奇三公祠大門,右手邊是我五年級的教室,可惜現(xiàn)在那些教室已全部拆除,變成大廳大堂。站在五年級教室的地盤上,記得曾經(jīng)有一次數(shù)學課,求陰影面積,看那陰影像小雞,就和同學竊竊私語,結果被老師點名發(fā)言。
? ? ? ? 再往前是以前的大禮堂,是我們的主席臺,所有的集會,開學典禮全在這里舉行。想當年,一年級的時候參加朗讀比賽,本來讀得好好的,偏偏要抬頭往臺下看,黑壓壓的一片,嚇得我讀哪里都不知道了,與奪冠擦肩而過。以前兩人合抱不過來的大柱子,現(xiàn)在和孩子居然能輕松抱住了,哈哈哈。
? ? ? ? 主席臺后面的右角,是四年級就讀的教室,也已被拆掉,曾經(jīng)被選為六一兒童節(jié)演唱的選手,被點名時的那種興奮依然還在,沿著木樓梯上樓,上面也是空蕩蕩一片,估計以前班主任房間在哪個位置。
? ? ? ? ? 從奇三公祠邊上一小門往右就是安祠,二三年級的教室都在這一邊緊挨著,以前有一條通往食堂的過道,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了,但這邊的教室都還在,走進三年級的教室,里面擺放著幾排沙發(fā),是一村的會議室。站在曾經(jīng)座位的窗邊,記得曾經(jīng)和同學們在外面一口井(那井還在)旁邊玩耍,不小心摔了一跤,頭暈暈的,不知如何走回教室都不知道。
? ? ? 也許是有緣,真的,就在昨天到大姨家拜年,碰到了我小學一至三年級的班主任徐爭艷老師,因為她是我大姨的鄰居,三四十年容顏的改變讓彼此擦肩而過都沒有認出來。我們都在看大姨,聊起天,她說,有一個是她教到過的,我說那就是我。謝謝老師還記得我,彼此聊得甚歡。
? ? ? 就是在這個教室里,她開始教我們學寫毛筆字。把我的日記當作范文,在各個班流傳。今天又有幸參觀了以前的學校,又狠狠的把徐老師回憶了一把。爽!
? ? 愿我們的古祠再代代傳文化,成為人們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