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擺脫“受害者”、“委屈者”的狀態
我們有一萬種方法能讓自己真正好起來,但前提是 —— 讓自己從一系列委曲求全的標簽中走出來:犧牲、過度付出、受害者、委屈者。
你心甘情愿的去做,做完為自己的行為和感受負責,不要一邊做一邊覺得“我都是為了誰誰誰”。
沒人喜歡被這樣的付出感綁架,也沒人需要這樣的付出。
不想做就不做,張開嘴,把真實的情緒表達出來。
2不要用付出來刷自己的存在感
這世上委屈的人多的是,不多你一個。
委屈并不會換來我們想要的幸福生活,只會讓別人充滿愧疚感和負累感,久而久之,對方就會厭倦而遠離。
別再為“我沒辦法”,“我不得不做”,作為付出的理由。問問對方,對方真的需要你這樣做嗎?
3不用刻意去善良,做真實的人
當一個真實的人,比當一個“好人”要重要的多。
刻意的善良就是虛偽。而虛偽的人是不會換來功德與福德的。
如果你很在意別人的評價,那就去看看自己的內心 ——自己到底是有多自卑,需要靠得到別人的認可來獲得價值感。
4 獨處時,檢測下自己的信念
找一個時間,與自己獨處,檢測一下自己的信念。
你覺得委屈嗎?
為什么委屈?
哪些事情讓你覺得委屈?
認真的想一想,把思緒整理在紙上和日記上。
當你寫下來的時候,你就會看見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 —— 事實上,我們是為了自己的某些訴求,才做了這些事情,對嗎?
然后,當我們期待沒有得到滿足的時候,我們就壓抑了很多委屈和憤怒。
不要期待任何人對我們的感受負責,能滿足我們自己的,能為我們自己感受負責的,只有我們自己。
? ? ? ? ? ? ------《震撼人心的人性實驗:誰的人生不委屈?》
既不能幫你獲得學位,也不能助你謀生糊口,不能教會你駕船,也不能告訴你如何發動一輛故障的汽車。但它們將使你的生活更豐富,更充實,更圓滿而感到快樂,如果你真能享受這些書的話。
許多在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作,如今除了給專門研究的學者之外,并不需要每個人都去讀。生活在繁忙的現代,除非是與他們的生活直接有關的書籍,很少人有時間博覽群書。不論學者們對一本書的評價如何,縱然他們一致地加以稱贊,如果它不能真正引起你的興趣,對你而言,仍然毫無作用。別忘了批評家也會犯錯誤,批評史上許多大錯往往出自著名批評家之手。
你正在閱讀的書,對于你的意義,只有你自己才是最好的裁判。
每個人的看法都不會與別人完全相同,最多只有某種程度的相似而已。如果認為這些對我具有重大意義的書,也該絲毫不差地對你具有同樣的意義,那真毫無道理。雖然,閱讀這些書使我更覺富足,沒有讀過這些書,我一定不會成為今天的我,但我請求你:如果你讀了之后,覺得它們不合胃口,那么,請就此擱下,除非你真正能享受它們,否則毫無用處。
? ? ? ? ? ? -----《閱讀應該是一種享受》
與擁有一個知己相比,更容易的是擁有一座花園,里面裝滿讓自己悅愉的小事,隨時可以拿出來,撫慰平庸生活給你帶來的失望與傷害。
我們都是拴鑰匙的人。從元氣少女到職場妖精,從戀愛中的女王,變成家務中的女人,腰間的鑰匙越來越多,每天都在糾結是就地躺倒還是負重飛翔。最好的選擇,當然是負重飛翔。生活的重擔就在那里,有能力扛起它的時候,才是它最輕的時候。
我一見鐘情的肉肉,彩虹紫珍珠錦。有些相遇,看一下就好。
在負重前行的時候,永遠不要忘記取悅自己。你的苦與樂,只有自己最清楚,你的心情,要由自己負責。我們拼命努力,是為了與更美好的一切在一起,所以你要不斷以美好之事為自己打賞。
所謂忙中偷閑,你偷的不是空閑的時間,而是空閑的心境。大家都是買菜的人,然而只有少部分人,知道買完菜,要為自己買把花。這把花,就是你的閑情、你的心境,是常常覺得幸福的人與感覺不到幸福的人,之間那條微妙的金線。
為自己打賞,你就要學會適當的自私——不損人利己的自私,是為自己負責。
無論與誰一起生活,有一項本能絕不能丟,那就是:明白自己的快樂與興趣所在,并且永遠擠出一點時間,與它們相處。
? ? ? ? ? ? ------《用美好的小事為自己打賞》
美劇《欲望都市》中的女主角Carrie,雖然有了自己的“Mr.big”,仍然擁有她自己的豐富生活:約會、寫作、參加聚會。
不談戀愛不結婚的samantha,則自信地告訴我們:“沒錯,我是愛男人,可我更愛我自己。”
不僅要有愛自己的心,還要有愛自己的能力。
還有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安吉麗娜朱莉,她華麗、美艷、性感。她的婚姻在我們看來似乎很不順,但她從中活得堅定而精彩,敢愛、敢恨、也敢于離開。
在離過兩次婚后,當她再次開啟與皮特的戀情時,大家都不看好。她毅然堅持了10年的愛情長跑,并最終邁向了婚姻,而后又堅定地再提出了離婚。
我愛朱莉,因為她竟然真的做到了扼住命運的喉嚨:在完全沒有發病的征兆前,為了降低自己乳腺癌的發病幾率,她果斷決定切除雙側乳腺,不久后又宣布做輸卵管切除。
她每走一步都十分的獨立和自主。結婚是我的事,離婚是我的事,切除乳腺是我的事,切除輸卵管也是我的事。
對于媒體大眾,她從不避諱。
朱莉之前在接受采訪時曾說過:“我要讓孩子們自由成長,選擇自己是誰,隨便說任何語言,環游世界各地,也隨時可以進好萊塢。”這也是她自己的心聲。
說到底,自己不獨立,誰也不能一直護著你,隨時拯救你。
如果我們沒有自己的生活,全部心力都奉獻給了別人,婚姻家庭遇到問題只能向旁人求助,男人不好只能忍受或者一哭二鬧三上吊,那么,只能說,這一切,都是我們自己選的。
能夠解救我們的,也只有我們自己。
對于女人來說,真正重要的是,我們該如何提升自己的自尊和自信,如何把自己視為一個有價值的且重要的存在,如何在每一個生命階段,都保持這種價值感和重要感。
這個過程中,男人是重要的,孩子是重要的,婚姻是重要的,但他們的重要性,從來不占據絕對位置。
? ? ? ? ? ------《你首先是一個人,然后才是一個媽媽》
這個福爾摩斯還跟我說過:看一個人的朋友圈,基本就知道他拿多少工資。
這么神?!
我認真地把朋友圈瀏覽了一遍,發現的確如此:
執行層的人:朋友圈都是大寫的情緒,哀傷的高興的憤怒的甜蜜的……
管理層的人:朋友圈情緒很克制,只有生活的日常。沒有議論文,只有記敘文。
高管層或者創業者:沒有情緒,只有觀點;如果沒有觀點,就是自家的廣告。
從一個人的朋友圈,就能知道ta的思維高度,ta的總結能力,ta到底花了多少心思打造自己的社交名片。
我最近認真觀察了微信里那些真正賺大錢的人。
他們或者是一張口就能一個月賣1000萬的營銷大咖,或者是從零開始打下江山的企業創始人,或者是掌管幾十億的基金大佬,他們是這樣打造自己的朋友圈的:
原創比例高,轉發文章,都要帶原創一句話;
每條都有觀點,偶有情緒;
傾向于分享觀點、認知和經驗;
看他的朋友圈,就知道他是做什么的,讓人印象深刻。
就像,這是我一個做醫療基金的合伙人朋友圈,每一條不離醫療新知,他的朋友圈就是行業動態之窗。
? ? ? ? ? ? -----《“關閉了朋友圈,我虧了100萬”》
在中國人的文化里,實用主義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人做一件事,首先會問“這有什么用”,沒有用的事堅決不做,否則就是浪費時間,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隨處可見。
但這樣的實用主義,恰恰是美的天敵。
翻譯了很多村上春樹文章的翻譯家林少華曾經在文章里寫過一件事:
“某日早上,我悲哀地發現大弟用名叫百草枯的除草劑把院落一角紅磚上的青苔噴得焦黃一片,墻角的牽牛花被藥味兒熏得蔫頭耷腦。問之,他說青苔有什么用,牽牛花有什么用,吃不能吃,看不好看!
悲哀之余,為了讓他領悟青苔和牽牛花的美,為了讓他體味‘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的詩境,我特意找書打開有關圖片,像講課那樣興奮地講了不止一個小時。
不料過了一些時日,他來園子鏟草時,還是把籬笆上開得正艷的牽牛花利利索索連根鏟除。”
木心也曾經痛心疾首我們對于“美”這件事情的忽視。他說,“沒有審美力是絕癥,知識也解救不了”。
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沒有恰當的審美,生活就露出了最務實最粗俗的一面。越來越追求實用化的背后,就是越來越平庸,越來越枯萎。
而要治愈“沒有審美力”這個絕癥,其實也很簡單,不需要多少高深的知識,只要放棄一切從“有沒有用”出發去考慮問題的思維慣性就可以了。
? ? ? ? ? -----《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一輩子太長,一秒鐘太短,30天不長不短剛剛好。
你可以改掉一個壞習慣,也可以培養一個好習慣。
01.? 把東西放在固定的位置。
02.? 一周集中采購一次生活必需品。
03.? 把第二天的計劃寫在紙質日歷上。
04.? 在前一天晚上準備好第二天要用的東西
05.? 以分鐘為單位來計時,而不是以小時。
06.? 隨身攜帶筆記本。
07.? 記錄時間都去哪了。
08.? 每天靜坐冥想五分鐘。
09.? 早起。
10.? 記賬。
這10個習慣小的不能再小,但若能長期堅持,必能改變你的人生。
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性格。
就像我開篇所說的,接下來的30天喜不喜歡都要過,既然如此,何不嘗試一下呢?
? ? ? ? ? -----《把一件事堅持30天》
別人的錯,不是我們就可以錯的理由。
秉筆之人,更應該以慈悲之心,向這個世界傳達善的溫暖。古人說: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善的觀念,從萌生到傳揚,再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其過程千難萬難。難就難在我們的心,總是頑固的守護自我——尤其是當我們錯了的時候,這種守護力量更頑固。
最簡單的是常識。
最艱難的,是遵循常識而行事。
佛說,回頭是岸,就是回到常識,回到你的心。我們距離心有多遠,心靈就有多擰巴,行為就有多乖張。通常情況下,每個人為他自己的乖張付出代價,即使這種代價被擴展到孩子身上,這個道理也不會變——道理不會變,但我們心,猶如狂濤駭浪,會迷失方向!注意你的思想,它會變成語言。注意你的語言,它會變成行動,注意你的行動,它會讓你異常的固執,迷陷于錯誤之中拒絕回頭。這時候最需要的是慈悲之心,融化我們心里千年沉積的冷寒堅冰。
我們都是弱者,總是陷入到迷茫困惑,知善知惡是常識,為善去惡去行動,只有當我們一切遵循常識而行,生活才會變得簡單,再沒有糾結,再沒有扭曲,再也沒有因為自己的乖張所帶來的麻煩或困惑。到這時,我們才能體會到簡單而正常的生活之美,體會到智慧的萬古寧靜,與幸福的無邊快樂。
? ? ? ? ? ? ? -----《女作家的人文情懷,嚇壞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