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有些流傳下來的“老話”還是真的很有道理的,
他們都是老一輩人在真實生活經歷中,
觀察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
有句老話便是“3歲看大,7歲看老”。
有的人說是指孩子的性格,
3歲什么樣長大就什么樣;
有的人說是指孩子的品格,
小時候怎么培養7歲之后就定型了,
這叫“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3歲看大,7歲看老”,
這句俗語真的有道理么?
慢先生說:
指孩子性格形成的解釋,
其實是從基因天賦來講孩子的成長,
3歲之后孩子有了更多的自主能力,
我們可以更容易分辨出孩子的天性特質;
用于品格養成的說明,
是從后天生活和教育環境來談,
我們從小怎樣培養孩子,
孩子就會以這種方式持續長大? 。
3歲的孩子通過模仿和強化已經學習到了很多道德行為,
但實際上7歲之后才開始內化為自己的道德意識,
所以從這個層面上來說,
“3歲看大,7歲看老”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