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識的活著是一生,無意識的活著也以一生;有價值的活著是一生,無價值的活著也是一生;有尊嚴的活著是一生,無尊嚴的活著同樣是一生。只是這兩者,最終產生的結局卻有著天壤之別,不敢說一個是天堂一個是地獄,但也差不了許多。人的生命歷程永遠是一條單行道。我們的生命不可避免的會走向衰亡,既然都是一生,何不讓自己在離開的時候面帶笑容從容而去?
如果選擇前者,那該如何去活得更有尊嚴?這其實包含了六個方面:
有意識的生活
什么是有意識的生活?有意識的生活意味著我們對自己的生活要有清晰的認識,對自己的需要和目標有明確的認識,知道自己的價值所在,知道自己的缺憾,敢于面對那些缺憾而非忽視或掩飾它的存在。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去面對自己而不是去逃避。在自己逃避的時候要能意識到,如果意識不到自己在逃避,那就不叫有意識的生活。這也是一個不斷進行自我認識的一個過程。它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認識自身,從而獲得更好的生活。
自我接受
自我接受需要我們全然接納自己,接納自己的好,同樣接納自己的不好,承認自己的所思所感所作所為,不要漠視和逃避(逃避有可能是不接受自己的弱點),承擔那些應有我們負責的義務。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能力、認識、性格等都不可能盡善盡美。這些局限或說缺憾,可能會讓我們自己有意無意的犯一些錯誤,這些錯誤也許會帶來很多的痛苦,甚至無法彌補損失。面對它固然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如果忽視它那么就浪費了一次認識自己的機會,也難以成長;但另一方面,如果因為這些錯誤讓自己后悔、自責或內疚,這也就表明我們沒有接納自己,也就是不接受我們自身的局限,這樣無疑徒增痛苦。我們的權利責任都有一定的范圍,超過了這個范圍,我們是無能為力的。所以,要分清我們的能力責任范圍,不為那些我們不能左右的事情而內疚。
自我負責
我要為自己負責,為自己的選擇和行為負責,為個人的幸福去負責。這是基本的要求,離開了這些就談不上為自己負責。除了接納自己的局限不為超過能力范圍而自責內疚,那些在我們能力和責任范圍內的或者因我們而造成的不好的影響的,我們應該為那些負責。比如,因為自身的情緒問題而給他人帶去了困擾,我們應該要去負責,因為它在我們的能力范圍之內,情緒的問題是可以通過認識和控制去改進的。為自己負責需要在過好自己生活的同時,不要給別人造成不愉快的體驗。這是一條基本的原則。
自我負責有一條是絕對不容忽視,那就是為自己的幸福負責。這一點在婚姻中尤為重要。可能有很多人不滿意自己的婚姻,但迫于為孩子考慮而選擇痛苦的生活。這其實違背了為自己的幸福負責的原則。解決這類的問題,首先要想想到底是自己的問題還是對方的問題,如果是自己的問題,那么自己該做和調整?如果是對方的問題,那么能不能引導其改善?(此處尤為需要注意,注意自己是不是把責任推卸給了另一方)如果都不能的話,又不希望繼續痛苦的生活,離開也不失為一個好的方式。可能有人要反駁:你不理解具體的事情,光在這將一些沒用的道理。還真不是,實情可能比較復雜,但是要知道選擇幸福的權利始終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一個人也可以好好的生活,沒有誰必須依賴誰生活。這里可以參考《遇見未知的自己》的第二十章。也可以繼續留在婚姻里面,全憑自己的潛意識去判斷,可能不滿意婚姻僅僅是出于抱怨,希望獲得大家的關心與同情;可能比起一個人生活自己更愿意選擇現在不滿意的婚姻;也可能自己沒有勇氣一個人生活,所以被迫繼續。不管做出如何的選擇,記住一點:選擇幸福的權利一定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因為任何人沒有權利強制支配我們!
自我維護
現實比我們親眼所見的更為復雜。要想更好的生活,那就必須做好自我維護,也可以說是自我保護,保護自己的利益不受外在的侵犯。可能我們做好了自己,但不能保證他人也和我們一樣做好自己,或從物質上或從精神信念上有意識無意識的冒犯自己,此時,我們有權維護自身,甚至做出強有力的回應。比如,發脾氣被認為是不好的,一度被壓抑著,但是,必要的時候,發脾氣也是為了保護自己讓自己更好的生存下去。我們有權利那么做,對那些無理之人我們也必須那樣做。這么說不是慫恿亂發脾氣,而是在適當的時候去維護自己,維護自身的尊嚴、信念、情感甚至價值。
有目的的生活
為什么要有目的的生活?要回答這個問題,先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生存的終極目的又是什么?其實,這和有意識的生活的是相關聯的。首先我們要意識到,自己的需求是什么,然后要弄清楚如何才能實現那些需求。根據馬斯洛著名的需求理論,我們有實現自身價值的需求,而這就是我們生存的終極目的。既然要實現自身的價值的需求,就必須要有目的的生活,否則我們就不可能實現自身的價值,可能這一生也就渾渾噩噩的虛度了。這也就要求我們必須有目標,配合著目標有具體的行動計劃。有人會有這樣的想法:整天做計劃生活不累么?如果有這樣的想法,那么請小心,可能這是在為自己的懶惰在找一個借口。愿景、夢想和目標,如果沒有計劃和行動去支撐,想要實現幾乎是不靠譜的。
那么怎樣才算有目的的生活呢?要想有目的的生活,我們需要回答這樣的問題:我在做什么?我為什么這么做?也就是說,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以及為什么這么做。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把做這件事情的目的主動想清楚,而不要等到周遭人都不理解的時候慌忙給自己找一堆自己都不相信的借口。這也就意味著有目的的生活是主動的生活而不是被動的生活。
個人誠實
不難理解,除了信守承諾和言行一致之外,我們還需要公平、正直的對待他人。做到這一點,其實不是那么容易,但能否做到個人誠實關乎著他人對我們的信任,而信任可以促使我們更好更自由的生存。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建立起來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難的做法就是努力去做好個人誠實,對自己坦誠對他人坦誠。對自己坦誠就是如前所說,接納自己,不逃避問題,使自己的行為和價值觀相匹配。對他人坦誠意味著,除了確定是為別人好的考慮所說的謊言外,需要告知真相。
那句話怎么說的?
“建立信任需要幾年的時間,而毀掉信任只在那幾秒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