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動行上看到京東產品經理開放課,中午跟同學小聚了后,就匆匆趕到了會場,結果已經座無虛席。我在后面站著聽,微信群里會有人發PPT的照片,就這樣站了一下午。由于分享者基本上都在講自己具體的產品,所以并不是聽得很懂,但是還是收獲不小。自己聽課的體會分享如下。
一、業務邏輯
由于不同的產品面向的用戶對象不同,有的是面向企業的有的面向用戶所以產品的業務方向也是不一樣的。例如京東的pop平臺面向的是商家,了解B2B這塊的業務邏輯能夠更好地為pop產品設計服務。而對于京東網站的產品經理可能需要了解的是用戶購買物品的業務邏輯。
正是因為不同的產品,其業務邏輯有所差別所以產品經理需要在了解業務邏輯的情況下再進行需求整理等一系列的工作。這比不了解業務邏輯直接分析需求進行產品設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據今天的案例學習到,遇到問題需要根據公司的特殊性制定解決方案。同樣,產品經理需要針對不同的產品業務,制定任務規劃。產品經理了解業務邏輯的同時整理需求能夠提出可行性高的需求和把握用戶痛點。例如,京東pop平臺的案例,為什么平臺系統剛開始商家會覺得難用。根據負責該產品的產品經理的分享其中有一個原因是沒有搞清楚業務邏輯而設計的系統,會讓商家體驗比較差,也由于他們第一次做,沒有經驗只能根據商家的使用不斷提出反饋不斷改進,他們采取的方式是讓商家(即用戶)先用起來,再不斷改進。該方式是合理的,但是如果事先調查好業務邏輯可能設計出來的平臺體驗會好一些。這令我想到我們學校的研究生系統,今年新開發好的,但是我們在填寫文獻閱讀、開題報告的是否痛苦無比,不說系統本身的bug 問題,單說使用流程的繁瑣就讓我們學生很不愿意用。覺得該系統并沒有起到信息化辦公的高效率公平透明的作用反而消耗大家很多時間在上面為填寫系統而費時間。我現在想想,其中有一方面是開發者沒有深刻了解研究生的畢業流程以及流程的相關單位人員的配合,沒有優化其中的流程邏輯,直接把線下的操作流程辦到線上,導致需要很多人員線上配合完成導致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是系統開發人員沒有明白此系統的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簡單的數字化。
“業務邏輯”這個詞今天第一次聽到,卻很有感觸學習到一些自己原先沒有想過的東西。原來我忽視了B2B的產品,腦子里都是B2C的產品,尤其都是生活服務類的看似模式一樣的產品所以沒有在意過他們的業務內容,只是一味地學習分析需求制作原型。今天聽到一個真實的案例,開闊了思維,也認為產品人了解業務邏輯對工作是很有幫助的。一方面有助于自己產品工作的執行,另一方面有助于與其他部門的同事交流贏得資源的支付。后者會在下面的內部公關當中提到。了解業務邏輯為了明確業務的目的以及做產品所要達到的效果,這樣就不容易有偏差的需求。
二、敏捷任務制定
在開放課中看到了一個京東內部的小短片,印象特別深刻,它讓我感受到了一個項目生產線任務制定的過程。之前在書上看到過需求整理的過程,今天在短片中看到了現實中的實踐很開心。
大體流程如下:需求整理——迭代會議——需求評估——團隊分組拆分任務——任務代辦列表。在視頻中看到需求評估時會請不同部門的同事給需求排序,他們把需求用便利貼貼在黑板上,每個人按照自己的需求評估移動需求的優先級。另外,每天進行短時的例會,目的是及早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三、產品內部公關
京東的產品經理有一個重要的作用是凝聚團隊。每個產品經理都需要各方面的資源支持才能把自己提出的需求做好,所以需要說服其他部門同事支持自己。這方面對于還沒工作的我可能暫時作用不大,但對于了解這個崗位還是有一定幫助的,可能會用在以后的工作中。
京東產品經理主要講了兩方面,我概括如下:一方面是產品經理進行內部公關需要準備素材;另一方面是根據不同對象的關心點匯報不同的內容。
準備素材目的一方面顯示自己的專業性另一方面突出自己了解業務,用材料數據說服對方為自己提供資源。首先要理清商業價值,流程,邏輯,即做什么。然后提供自己的賣點,這樣做的目的。最后準備支持自己的數據材料,即為什么這樣做。歸結下來就是不僅要了解用戶痛點與市場,還要了解業務邏輯。材料包括市場分析報告,競品分析報告,運營方法等。
四、復盤
“所謂復盤,就是在頭腦中對過去所做的事情重新過一遍。它是通過對過去的思維和行為進行回顧、反思和探究,實現能力的提升。”這是陳中所著的書《復盤-對過去的事情做思維演練》中做出的解釋。我的理解復盤是經過推演的客觀反省,對所復盤的事情客觀地多次推演,探究出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法。在讀《復盤》一書之前,有時自己也會潛意識地區思考反省一些事情,這可能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只是方法時間事情所不同。另外,我也想起臺大呂世浩老師推薦的呂祖謙的讀史方法,“觀史如身在其中,見事之利害,時之禍患,必掩卷自思,使我遇此等事,當作何處之。如此觀史,學問亦可以進,知識亦可以高,方為有益”。我認為這也是一種復盤,對他人之事的復盤。其實復盤并不是新創建的,它是一直存在的,只是沒有發揚起來或者大家只是自己無意識地默默使用這樣一種方法。
現在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復盤》一書的出版,各行業借鑒起來。京東也不例外,pop平臺的產品經理雖然沒有具體講怎樣復盤的,但是提到了探索真正的需求要復盤,從一個個坑中跳出來,復盤避免下一次再跳入坑中。很多新的項目可能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抓住用戶痛點很本質的需求,但是要做好復盤,推演,探究,提升。這是一個發展提升的方式。我體會到,不要怕摔倒,但是不能一直盲目前行,多復盤反思。這也是為什么大家都需要有工作經驗的產品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