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蝦米爸爸。
經過了兩天的共讀,學習了《全腦演講》的基本邏輯,在前兩次共讀中,也給大家提供了實戰的機會,在開始上戰場之前什么感覺呀?
有點緊張是不是?
所以今天我們先看看第八章關于演講恐懼的內容,解決了緊張再去討論第七章如何讓自己的氣場更強大。
1
大部分人在出席重要場合,面對重要的演講的時候都會產生恐懼。
比如會莫名緊張、手心出汗、不停的喝水、想去廁所等等。
著名演員陳坤在央視《開講啦》節目中就曾因為緊張而把演講題目說錯。
陳坤可是拍過很多戲,在舞臺上摸爬滾打了很多年的演員,為什么會這樣呢?
總體來說有三個原因:
1.恐懼是人類的本能
人類在面對危險事物的時候,通常都只有兩種選擇,要么勇敢的去戰斗,要么抓緊逃命。
所以我們大腦就會把一些重要的場合,比如演講看成是遇到了危險,這時我們全身的血液就會涌向手腳做好逃跑的準備,而大腦呢則因為供血不足而出現一片空白,從而引發緊張,這都是正常的生理反應。
恐懼無法消除,只能通過一些辦法來降低恐懼的程度。
2.過度關注結果
我演講前總是思考一些自己的演講會給別人帶來什么價值,別人會不會滿意等等問題,一想到這些就會有莫名的壓力涌上來。
你越擔心演講的結果,你的表現只會越來越差。
書中提到了一個“瓦達倫心態”現象,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3.過度關注自我
總是想做一場完美的演講,總是想讓所有的人都滿意,可事與愿違,這些是永遠都無法做到的。
放下你的完美主義,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做好當下的自己,別害怕自己的缺點被別人看到,讓觀眾看到你最真實的一面。
如何減少演講恐懼,作者提供了兩個辦法:
1.提前準備,克服恐懼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你知道嗎?邏輯思維每年的跨年演講,他們都是提前半年就開始準備,收集素材、寫稿子 ,改稿子,彩排等等。他們況且如此,更何況我們。
一個演講達人成功的背后,一定是千萬次練習的結果。
如果你覺得自己的演講時會恐懼,那么請你寫篇演講的逐字稿,并背下來。或者做一個關于這主題演講的思維導圖,理清自己的思路和脈絡。
這些方法都有助于緩解緊張。
2.演講時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 專注于講
消除緊張要從一上場就開始,在上臺后你可以給自己一個輕松的開場白。
可以講一個故事
可以是一個自嘲的小幽默
可以展示一張圖片
甚至可以提出一個問題
專注于演
我們在進行培訓的時候,老師給我們說在舞臺上你要做到不要臉,只有不要臉了,你才能講好故事,才能演得好。
經常看《歡樂喜劇人》這一類的節目,看著看著都覺得有些演員是在作踐自己,他們怎么演的出來,怎么放的下面子。
放下偶像包袱,專注于演,沒人在乎你。專注于練
演講需要聯系,沒有隨隨便便成功的。
書中舉了蔣平的,告訴我們在面有苦難的問題的時候,要迎頭而上戰勝它是唯一出路。
21天效應,現在很多的21天打卡,減肥、寫字、背單詞、閱讀等等。如果你真的想做好一件事情,請你每天堅持,每天練習,把它融入到骨子里,哪天你沒做這件事情 你就不舒服,你就成功了。
2
緊張的問題我們解決了,現在看看還有哪些臨場技巧需要注意的呢?
先來看一張圖片。
什么感受?
對,這就是氣場。
關于氣場書中舉的《非你莫屬的》例子,我截了一張圖。
和主持人張紹剛對比,在求職者身上看出有什么問題沒有?
對,過于放松。
研究發現,當口頭和身體傳達的信息不一致時,人們主要看身體語言傳達的情感信息,也就是有時你的身體會出賣你的靈魂。
如果想讓自己表現出強大的氣場,就要用身體語言武裝自己。
在使用身體語言的時候,作者總結了容易犯的五個錯誤:
1.姿勢不正,比如非你莫屬里面的那個求職女
2.表情僵硬,從頭到尾都是一副僵尸臉。
3.眼神不對,不敢看觀眾,全程無交流等等
4.手勢不做,全程手插兜,抱臂。
5.移動不對,不停的在舞臺上晃來晃去。
如何解決呢?
站姿
先看一個問題:
做一場演講或者培訓,你會選擇站著還是坐著?
講個關于我的故事,作為一個親子閱讀的推廣人,我最初在社區給孩子們講故事,那里是一個舞蹈室,鋪的木地板。我不想麻煩于是講故事的時候就讓孩子們坐在地上,我也坐著和他們面對面,手拿著書給他們講。
然后這種形式就固定下來,也沒有覺得哪里不好,除了中途有個別小孩子伸手過來搶書,站起來走開等等。
直到有一天我去了別的社區做故事會,那里有投影有桌椅,再加孩子多、家長多,不能再用老方法坐著講了,只能硬著頭皮用PPT講。
就在那天我發現自己講故事的效果出奇的好,沒有孩子亂動,吵鬧,全程互動也很積極。
后來我就開始反思站著講故事和坐著講故事的區別。
就像書中講的:
站著演講時氣場會比坐著演講更強。
氣場不僅僅來自于你說的話,還來自于你身體呈現給觀眾的視覺感受。
再舉個小例子,加入開一個圓桌會議,你站起來發言和坐著發言的感受是不是不太一樣呢?
是的,站起來,感覺更正式,居高臨下讓人心里也更加緊張,坐著相對就放松一些。
看一張圖片
是不是兩個給人感覺都特別不好,所傳達給你的信息就是不自信,沒底氣。
正確的站姿是這樣的:
兩腿略為分開,與肩同寬,背部挺直,雙手自然下垂,放在身體兩側,女生可以把兩手交叉放在腹部的位置。
刪
關于站姿,書中還提到了一個小的細節,很多人都忽略了。
就是PPT演講的時候,有的人總是把身體朝向PPT,甚至全程面對PPT,背對觀眾。
這個大概是準備不充分,在念稿子。
作者建議,別把PPT當提詞器,越簡單越好,把故事都裝在自己的腦袋里,別讓PPT分散了觀眾的注意力。
現在互聯網的大公司都這么做,PPT越簡潔月有說服力。
喬幫主,小米的雷軍,羅輯思維的胖子等等。
所以站姿讓你塑造的是一個專業的氣場。
遮羞布:雙臂下垂,但是雙手交疊位于體前,這是膽怯的表現。
衣服口袋:雙手插進衣服口袋里,這是消極或者不感興趣的表現。
稍息姿勢:雙臂下垂,但雙手背在身后,這是一種有所隱藏的表現。
叉腰雙手放在腰上:這是一種挑釁的表現,雙臂交叉,這是一種消極的,具有挑戰性的姿勢
表情
第二個是表情,前面說了很多人一上臺就緊張,一緊張就會造成面部肌肉不發放松,看起來就是面無表情。
你知道什么樣的表情會讓所有人都無法抗拒嗎?
那就是嬰兒般的微笑。
微笑:這個表情可以代表很多種意思,比如,開心、善意、禮貌等。
這個表情是演講者一上臺就馬上要用到的,因為它能展現演講者的親和力,能拉近演講者和聽眾之間的距離。
演講中通常有八種表情最具感染力:
微笑、堅定、快樂、悲傷、憤怒、恐懼、驚訝、厭惡。
刪
作者說他曾經做了一個小實驗,給聽眾看了兩張照片,一個是知名領導人--一臉嚴肅,一個是微笑著的演講者,名不見經傳。
結果大部分觀眾都喜歡微笑著的演講者,因為他看起來親和力十足,一個微笑邊拉進來與觀眾的距離。
所以當你做一場演講的的時候,嘗試著微笑著說話,盡量放松一些,打造一個親和的氣場。
眼神
美國第40任總統里根就是這樣的人。里根是演員出身,他擁有高超的表演技巧。他每次演講都能充分運用目光語,有時像聚光燈,把目光聚集到全場的某一點上;有時則像探照燈,目光掃遍全場。因此,有人總結說他的目光語就是一臺“征服一切的戲”。
作者告訴我們,當你在舞臺中央開始和觀眾有眼神接觸時,你便開始給自己塑造出了一個專注的演講者得形象,你展現在 觀眾面前的是自信。
眼神交流有三個誤區:
1.演講者思考時眼神會向下向上看
演講有沒有遇到忘詞的時候?
你怎么做的?
一直看天花板還是看自己腳指頭?
為什么會一直往天花板看呢?
心理學上認為,眼睛看上看是為了暫時切斷與對方的交流通道,以便專心思考。
例如,人在回憶過去的體驗時,眼睛一般會向左上方看;當想象未曾體驗過的經歷時,則有向右上方看的傾向。當對方向我們描述他以前的經歷時,如果眼睛向右上方看,說明他說的話可能是編造出來的。
如果你忘詞了,你想回避觀眾目光,建議你平視前方,望向觀眾的后面,或者低頭沉思兩三秒。
2.演講者頻繁和某個觀眾做眼神交流
作者發現了一個很普遍的現象,那就是演講者特別容易和某一類的人頻繁做眼神交流。
1.你認識的人,
2.很認真聽你講的人
3.距離你比較近的人
這樣做有一個弊端,就是其他人感覺到被忽視了,畢竟這不是一對一的私下交流。
作者建議采用把目光放在五個方向,也就是用眼神在觀眾席書寫一個大寫的M,這樣你的眼神就基本可以覆蓋整個觀眾席了。
還有一個細節就是,每次和觀眾目光交流的時間不易太長,2秒為宜。
3.演講者眼神轉移過快,飄忽不定
刪
作者舉了一個例子:
一個CEO不太會用眼神和大家交流,看起來眼神總是飄忽不定,像機關槍掃射一樣,從左跳到右,就是沒有好好看過一個觀眾。
如何解決?
觀眾席選定三個方向,分別定為一個觀眾,做兩秒的眼神交流。
手勢
我們在演講或者講話的時候,都需要強調一些重點,這時候就需要有手勢來配合表達。
手勢的位置
手勢在肩部以上,代表鼓舞人心、引人注目。
比如:
大部分人做的手勢都集中在肩部和腰部之間,這各區域的手勢最適合做演講和私下交流。
手勢的用法
手勢在演講中是個很好的輔助道具。
在演講中適當加入手勢可以增強語言的可靠性和言語的力度,更有利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是自己的的演說看起來更加精彩和生動。
我們先來記住一句口訣:“圓圓大西瓜,中間切兩半,一半給你,一半給他”在說這句口訣的時候,我們要用手去比劃,這樣你也就明白了手勢語言的使用,通常所有的演講中常用手勢語言都基本包含在內。
還有一種說法
“右手代表希望和未來,左手代表過去和痛苦”
略
通常常用手勢有三種:
- 單手掏心窩
每當你要強調一個個重點時,你可以采用這個手勢來配合。
初期要注意時間間隔5-10秒一次,熟練掌握之后可以根據內容、狀態調整。 -
雙手握球
適合在演講中說明一些體積、數量變化時作為輔助。
比如:
當你在演講中說“今年的銷售業績很好,比去年增長了很多”時,你可以把雙手相對,慢慢向兩邊拉開,用雙手舉例的擴大開表現銷量的增長。
image.png - 雙手掏心窩
在演講中我們通常會講到不同的觀點,我們就可以用左手右手交替向外的方法強調不同的觀點。
移動
怎么辦呢?
下面兩招解救你。
1.需要切換觀點時移動
對于演講者來說,移動是要有目的的,他可以很好的的配合你演講的內容。
一般認為有兩個目的:第一個是你要從一個觀點轉到另一個觀點了,第二就是強調演講中的某個重要的事情。
刪
比如:當你講“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第二個重要的的內容”,你就可以從舞臺的左邊走到右邊,油身體的移動來代表觀點的切換。
當你要強調一個觀點的時候,你可以說“我想強調的的是,接下來銷售的任務很重要”,這時候你就可以從舞臺的右邊走回左邊,用身體的移動來強調你的觀點。
2.設定移動的范圍
作為觀眾最怕的就是演講者不停的在臺上走來走去,嚴重干擾注意力,膠墊全在他身上了。
解決的辦法就是,上臺前給自己設定好放架子,絕不 越雷池一步。
適當的肢體語言可以增強我們的氣場,不光是在演講的時候,生活中亦然。
小插曲
今天中午看了一段視頻,喬幫主在2010年產品發布會上,在介紹產品時總是走來走去。
http://video.baomihua.com/v/8927616
他是緊張嗎?
3
有的人一開口,剛說一句話就能圈粉好多,這就是好聲音的魅力。而有的人一開口,聽起來像是走在棉花上一樣,綿軟無力,昏昏欲睡。
一個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在聲音上一般四個方面的問題:
聲音乏力
聲音乏力就需要練氣
書中提供了幾個方法:
吸氣:
要點是慢,要讓其進入到丹田。
吐氣:
- 發“嘶”,這個要久,時間越久氣息越長。
- 繞口令練習
《捉兔》——一位爺爺他姓顧,上街打醋又買布。買了布,打了醋,回頭看見鷹抓兔。放下布,擱下醋,上前去追鷹和兔,飛了鷹,跑了兔。打翻醋,醋濕布。
吹蠟燭
首先點燃一根蠟燭,然后用腹式呼吸吸氣動作準備好,腹肌腰肌控制氣息徐緩吹動火苗,切記不要不加控制,噗嗤一下把蠟燭吹滅。
計時器看一下你的一口氣可以吹動火苗多長時間,隨著練習的增加,你吹動火苗的時間越來越長,說明你的腹肌腰肌對氣息的控制力越來越強,呼氣的穩定性也越來越強。
發聲練習:
白石塔、白石搭
白石搭白搭,
白塔白石搭
搭好白石塔,
石塔白又大。
語調扁平
記得小時候背課文嗎?
背古詩的時候尤其明顯,那么有韻律的東西,簡直被我們糟蹋了。
這個問題主要從重音、語調、語氣三方面入手。
重音:
我和小霞去樓下彈鋼琴
這部分不多說,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用書上的例子練習。
語速過快
我畢業答辯時,幾十頁的PPT被我用10分鐘講完了,當時我唯一記得的就是,我再不停的講,講的很快,臺下的老師都看直眼了,根本沒有插話的機會。
最主要的了原因是緊張,克服緊張語速過快可以得到改善。
當然不同的語速的演講中也有不同的用途,比如浙江衛視的華少,大家都還記得吧,他的語速幾乎無人能及,也成了那個節目的一大亮點。
邀請小夜表演
綴詞過多
所謂的綴詞就是,嗯嗯啊啊的廢話,自己往往都意識不到,可以自己錄一段和別人的對話,自己統計一下。
典型的場合就是官員講話,這個嗎,那個嘛。。。。
總結一下,這一部分主要講了聲音的一些知識,音質語調、語速等等,好的聲音可以讓我們的演講增色,值得我們去潛心苦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