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我應“大材學堂”肖威老師邀請在千聊平臺做了一次分享。題目是“寫作如何改變命運”。今天,陳安娜老師幫我把分享語音整理成文字。我對文字稿進行了整體修改,形成這篇文章,與大家分享。這里感謝肖威老師和陳安娜老師。
1 通過寫作構建你的網絡生命體;
2 寫作的本質是什么;
3 智能時代寫作的六個法則。
大家都知道,我們現在正處于科技急速發展的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工智能時代,接下來機器人時代即將到來。在這個時代里面,大家都面臨著很多不確定性,尤其是我們的職業生涯,乃至人生的命運,都因為科技的存在,科技的高速發展,面臨著很多的不確定性,當然也同時面臨著很多的機遇。
比如前一段時間《人類簡史》的作者赫拉利在清華大學的一次演講里,講了一個問題:21世紀,會不會是人類最不平等的世紀?
為什么會出現這么一個論斷,或者這么一個疑問呢?實際上,在赫拉利看來,還有比這個問題更嚴峻的問題,他是說: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問題就是面對這些百無一用的普羅大眾,該怎么辦?
這里,赫拉利提到一個關鍵詞叫做“百無一用的普羅大眾”,為什么會有“百無一用的普羅大眾”?這恰恰是因為科技的高速發展,尤其是現在人工智能的高速發展,機器人的高速發展。大家都知道,在很多制造業,普通工人已經被機器人取代了。以至于很多網絡媒體平臺,比如華盛頓郵報,騰訊的新聞等等,已經使用機器人人工智能在寫稿子了。北京現在已經出現了機器人正在替代餐廳的服務員的崗位。
在未來的話,還有更多崗位會被機器人替代掉,也就是說這些機器人在搶人的飯碗。大家都知道,那句話“未來已來,只是尚未流行”。我們面對的這個未來將會非常復雜,有大量的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又蘊含著大量的機遇。
我們這個時代,還在發生另外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這個重要的事情,司空見慣,但很多人沒有意識到。我們現在已經司空見慣了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大家都在用智能手機,已經離不開智能手機了,那么這件事情告訴我什么呢?
這意味著我們的一部分精神已經依托在那里了。這個事實傳遞給我們的最重要的信息就是:互聯網已經不是工具,其實它早就不是工具,它是人的一種存在空間、生命空間。根據二八定律,至少80%的人不知道這一點,那么由此就對互聯網的定位產生了重大的偏差。
有很多人把互聯網當做工具來用、當做賺錢的工具、享受的工具、社交的工具、學習的工具等。這些固然不錯,但是它的本質是生存空間,是我們的“生命”空間。前者不包含后者,也很難包含后者。而后者很容易涵蓋前者。
那么,上面的兩個現實產生了一個強大的張力:一方面科技的高速發展,尤其是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高速發展,正在取代很多工作崗位;另一個方面,移動互聯網在給我們提供一個生存空間、生命空間。
問題的關鍵在于:在這個生命空間里,在這個虛擬的空間里,在這個網絡空間里,你有沒有自己的生命?
有生命的標志是什么?
有生命的標志,就是你在網絡上有沒有自己的id,有沒有自己的作品。這是在這個空間有生命的唯一標志。寫作在我們這個時代的重要性就在這里。要知道,你的半條命都在網絡空間里。一旦你開始在那里構建了你的獨特的生命體,你的命運當然會發生改變。
1 科技時代,寫作如何改變命運?
1.1 知識泛濫的時代,思維才是諾亞方舟
我們正在面臨著知識爆炸:在各種網絡平臺里面,含有大量的圖文的知識、語音的知識、視頻的知識,等等。當知識不再稀缺的時候,大量的知識反而成了問題。這就是知識泛濫。不知道該學什么?吸收什么?哪些是優質,哪些是低劣的?以什么方式吸收?以什么方式轉化?等等。這是今天,我們每個人都面臨的問題。
物理學家張首晟,跟赫拉利的視角不一樣,他認為,“知識的洪水淹沒,是這個時代最大的問題”。
那么在這個洪水泛濫的大的背景下面,我能怎么去生存?
這個諾亞方舟就恰恰是我們的思維能力。思維能力,解決我們怎么能夠把這些知識變成自己的生命力的問題!
所以如果赫拉利的的問題和張首晟的問題變成一個積極的問題就是:我們如何構建自己的思維能力?
而構建思維能力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寫作。為什么呢?
原因,非常簡單。只要大家都寫過做作文,也有的朋友寫過論文,還有不少朋友寫過網文。寫作的時候,我們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是思維,是認知。是對自己思維過程、認知過程的強烈感受。
我們對一件事、一個觀點究竟有多少認知,究竟有多么深層次的認知?這些認知與我們的體驗、我們的經驗有怎樣的聯系?我們大腦里到底有哪些是值得寫出來的?我們以往所學,有多少是有邏輯,有結構,有內涵,能夠被調用的?我們一旦面臨寫作,這一系列的問題立刻就能感受。寫作就是對人的思維的巨大的考驗。
從思維的困難程度上來看,即便很熟悉寫作的人,比如職業作家,他們也同樣會出現思維枯竭,靈感枯竭,不知道寫什么好了,甚至寫不下去了的狀態。寫作,對任何人都是思維,心智上的挑戰。
比如我寫過本科論文,寫過碩士論文,寫過博士論文,寫過博士后論文等等,即便如此,當我在寫作網文的時候,仍然要面對這些認知和思維問題。所以,寫作對于我來說,就是訓練深度思維的刻意練習!
此外。寫作是訓練思維的最佳的手段,因為方便。不限于場地,不限于工具。至少是識字,會寫字的人,都可以寫作,零門檻。因此,你可以隨時隨地通過寫作訓練思維。
寫作,又是產生作品的最方便的形式。比如微博的模式,100多個字,就形成一個作品。世界上最短的小說,只有一句話。
在網絡空間、在虛擬空間存在的唯一標志,就是我們有id和id發布的作品。那么你在這個網絡空間里面有生命,那最快的方式,就是發布作品,那發布什么作品最快呢?那就是文字作品,而文字作品恰恰需要的就是寫作能力。
1.2 寫作重塑身心,健康力是戰斗力
寫作絕不僅僅是訓練人的思維能力,它實際上是重塑身心的一種手段。因為我們的所有行動,所有的活動,本質上都是由思維主導的??梢韵胂褚粋€混亂的生活,混亂的工作模式,它背后都是混亂的思維?;靵y的思維才是混亂生活的根源。
而寫作,恰恰是讓思維有序化的最佳手段。
另外,寫作還有治療的作用。比如對于很多的心理問題,焦慮、壓力感、某些抑郁等等,這些癥狀都可以通過寫作來得到緩解。
在這方面,已經有大量的研究了,以后我會在我的公眾號上面,不斷的去發布這樣的研究。
研究得比較充分的是寫日記,因為寫日記的歷史非常悠久,有幾百年上千年的歷史了。很多科學家對人的寫日記的活動進行了研究。發現寫日記對人的情緒控制,對人的情緒管理,對緩解壓力,緩解焦慮,產生了很多的積極效果。
1.3 知識變現的時代,寫作是必備技能
在這個時代,寫作的第三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寫作可以變現。
大家都知道,現在最近一兩年開始,開始啟動了知識的大規模變現。就我所知,很多人在一年的時間內,就實現了財富自由。那做到這一點,對通過寫作的途徑完全可以做到。
2 寫作的本質是什么?
2.1 思維有序化,產生認知革命
大家如果讀過我的訂閱號上的文章,會知道我們過去反復的在說,學習的本質是什么?
我曾經問過我身邊很多人,包括許多老師。比如在小學里面的,中學里面的,大學里面的,還有培訓機構的老師,結果普遍的反應是啞口無言。
雖然大家都在學習,都在面臨學習的問題,學生學習的問題就是最基礎的問題。當我問這個問題的時候。普遍反應是,張張嘴,很想要去表達發表一些看法,可是說不出來。欲言又止。說不出來,那就是有問題的了。
那不單單是這些人,即便是我身邊的很多學霸。大家知道我在北京大學讀的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后,那即便是對于學霸,大家對這個問題也沒有仔細去想過。如果站在終身學習的角度看,實際上,學習效果千差萬別,一個階段,一個方面的,學習有成,不代表有定論,也不代表人生有成。那一旦想過,一旦把握住學的本質會帶來什么?它會帶來學習效果,學習效率、學習效能的多種變革。
那學習的本質是什么?學習的本質就是按照學習的榜樣,進行反復的練習?!皩W”就是模仿,“習”就是練習。
如果我們把握住這個本質,那我們學習數學,學習書法,學習英語等等,都會產生完全不一樣的做法,以及效果。
我的訂閱號里的文章里面,分享了很多這樣的例子。包括我自身的學習的經歷、逆襲的經歷、高考的經歷。包括很多牛人的經歷,比如世界上最牛的科幻作家、科普作家阿西莫夫,乃至愛因斯坦,他們都是在遵循這個本質在進行學習和創作。
寫作的本質是什么呢?
——寫作的本質是讓我們的思維有序化。
從早晨睜開眼睛,醒來之后到晚上睡覺之前,我們大家這一整天都在思考各種各樣的事情。但是,只有我們在寫作的時候才發現,我們的思維是多么的混亂,以及我們是多么的無知。發現我們對日常發生的事情多么的無知,思維多么的混亂,這恰恰反應出寫作的價值。通過寫作,讓我們的思維有序化,讓我們的生命有序化,讓我們的工作有序化。
但思維有序化、認知的有序化,還僅僅只是一個開端。這個開端,當你開始寫作的時候,馬上就能體驗的到。再進一步是什么?就是認知革命。個人的認知革命,自我的認知革命。
在赫拉利的《人類簡史》里面,一個關鍵概念,就是認知革命。
人類從250萬年前的智人,到現在成為地球的統治者,原因是什么?
唯一的原因就是人,智人,能夠創造虛構之物,比如公司、金錢、帝國,文化,本質上都是虛構的產物。虛構的能力,是從智人誕生之后其實就有的能力,只不過到今天,這種能力已經發揮到令人震撼的程度了。
在這個虛構的過程中,每個關節點是什么呢?就是認知革命。
比如人類發明了文字,那就是認知革命;發明了圖畫就是認知革命。后來經過發展,產生了科學,產生了藝術……那都是一次重要的認知革命,每一次認知革命的發生,就是人類的虛構能力,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隨著人類虛構能力的提升,認知革命一次又一次的到來,人類的協作能力不斷達到新的水平。以至于今天在世界上,可以產生幾千、上萬人乃至數億人協作的場景。這是其他任何物種所不可比擬的。
當你在寫作的時候,你意識到了思維的宏觀性,意識到了自己的無知。那么如果你堅持去寫作的話,就會產生一次一次認知革命。
比如,我寫作了一段時間,對于很多概念都會有與以前不一樣的認識,包括今天發布的這些網文。“不要再過吃瓜群眾了,而是要有自己的網絡生命體”。這反映出一個重要的認知是:互聯網,不是一個工具,它絕不是這么簡單的東西,而是生存空間,是我們的生命空間。
當你意識到這件事情之后,那你的生命就不一樣了。所以,寫作是產生認知革命的非常便捷而且有力的手段。
2.2 與其它生命建立鏈接
我們再說吃瓜群眾的問題。大家每天在分享各種各樣的網文,在自己的朋友圈里面,分享各種見解,分享各種圖片等等,很多時候都在扮演著吃瓜群眾的角色。
我們很多人還表現的很嗨。我發現了一篇好的文章,發現了一個好的作品,然后在網上曬出來,炫耀一番。它為什么值得炫耀呢?因為它表現了我們的鑒賞力,這表明了我們的品位,我的品位很高啊。然后我在那個朋友圈里面,去展示我見到的這些好的作品。但無論曬得再好,在本質上,還是吃瓜群眾。
吃瓜群眾和網絡生命體,網絡空間的生命體的本質區別是什么呢?
吃瓜群眾,你推薦給朋友們更多的社會作品,推薦好的作品,產生最好的效果是什么呢?
大家對你會有個不一樣的定位:這個人品位很高等等,僅僅是一個評價,而它不能形成鏈接,就是生命和生命之間的鏈接。
而生命與其他個體的生命、其他生命之間的鏈接才是本質。
寫作就是你的生命和其他的生命構建鏈接的一個最便捷的渠道,最便捷的通道。乃至一天之內就可以辦成這件事情。其實我在簡書上以及其他平臺發布文章的時候,第一天就會有人回應,對這個文章是贊同還是反對?如果贊同的話,對哪一點有感受,那他會把他的感覺反映出來。由此,你就對那個事情產生不一樣的認識,產生了新的感受。這還是反饋階段。
在這樣的一個交流過程中,有的人就變成你的朋友,變成了你的網友,他會幫你打開一個新的世界的通道,我們每個人、每個生命體都是一個生命的通道。后來再形成社群,由此實現了一步步的生命進化。
我們通常說,這個世界是三維的世界,有上下前后左右。一個三維坐標,就可以把我們世界上的一個物體定位。那認識再深刻一點,說我們的世界是四維的世界。愛因斯坦在相對論里,把時間軸對接到了笛卡爾的三維空間坐標系里面??臻g的三個維,加上一個時間維,就是4個維度了。所以,我們有了愛因斯坦的四維宇宙。
那宇宙的本質是4個維度么?不是,只要大家了解一下量子力學,就會發現不是這樣。量子力學用希爾伯特代數來描述世界。而希爾伯特空間是無窮維的。從這個角度看,世界是無窮維的。
無窮維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這個世界,有無窮個的視角可以去看待它,而每個人都帶著他的視角去看這個世界,去感應這個世界。當然,我們有公共的視角,比如信任、金錢、工作等等。擔是每個生命體都有它獨特的視角,這也是你的寫作能夠獨一無二的一個根本的原因。
所以當你開始獨立思考的時候,你完全不用擔心原創性這個問題。你本身一定是有原創性的,你自帶原創。你本身就是原創的。
寫作是你跟其他的生命體建立連接的一個最便捷最有效的一個途徑,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幫你打開了看待這個世界的各種各樣的維度。
2.3 寫作是知識管理、生命管理
當你進入了寫作狀態的時候,你會對日常生活的各種微小的東西,都產生了不一樣的眼光。這些不一樣的眼光,會讓你一步步的重新審視生命。比如我怎么對待時間,怎么對待成敗,怎么對待朋友,怎樣對待知識,怎樣對待作品,等等。只要投入的寫,哪怕每天只寫一小段,你的精神生命就會經歷一次一次的變革。這些變革的深度和廣度,是在寫作之前無法想象的。
當你寫一篇文章的時候,一篇文章就是一次成敗的體驗。這篇文章就是一次創作作品的體驗,就是制作產品的制造業的產品的體驗。
綜合上面寫作的這3個本質,我說,寫作的本質是生命管理。
3、 智能時代:寫作的六個法則
3.1有陣地
開展寫作之后有哪些事情是必須要做的?
第一點,就是你必須有你的陣地。陣地就是你思想的種子要播撒在什么樣的“土壤”上面。在網絡空間里面,這樣的“土壤”非常多了,比如簡書平臺,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等。
其中有一個陣地是你必須要占據了,那就是微信的訂閱號。因為微信的訂閱號,它的特點極為特殊。它距離你最近,最貼近你的日常生活和使用習慣。
你個個人訂閱號甚至可以把它當成一個日記,當成一個自己的梳理生命發展的一個最最靠近你的生活的平臺。因為微信里面,大家有各種各樣的朋友圈,還有我們的生活,微信是最不可或缺的一個app了。因此,當你開始網絡寫作的時候,第一個平臺就是微信平臺,你馬上要去做個人的訂閱號。
我在我微信的“核聚讀書群”里面,跟大家講這個事情的時候,“豬光寶氣”這個網友,他立即去注冊一個個人的訂閱號,今天就在上面發布了文章,這個非常好。
大家注意,這個“珠光寶氣”網友,他這個行為本身,是一個超級學習者的標志。他知道什么東西重要,然后馬上就去做,立即就去做,而不是說今天去做,或者明天去做,而是馬上去做。
這個事情非常簡單,就是立即去注冊自己的個人的訂閱號,開始啟動,第二天文章發出來,甚至當天文章就發出來。哪怕是寫一個小小的宣言和歡迎詞,都是好的。例如,宣布你的網絡生命體的誕生。
3.2 有榜樣
有了自己的陣地之后,在跟定位的過程中,馬上會面臨一系列問題:
1.我寫什么?什么主題?
2.我寫什么風格?什么文風?
3.怎樣寫文章?
4.文章的結構怎么弄?
5.用什么樣的方式突出什么樣的亮點?
解決這些問題有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找個榜樣。
找榜樣,其實不是找一個榜樣,而是去找一大堆榜樣。當你看了一大群的榜樣之后,你會形成你的想法,你的各種各樣的資訊開始慢慢的聚焦。你能做的事情,你擅長做的事情和別人的需要之間產生了交集,而且焦點會越來越明確。
有兩類榜樣,是你一定要去找的:一類是大的榜樣,就是做的特別好的。比如寫作方面的一些網紅,寫的非常好的人。這樣的人不難找,訂閱號里面,許多都是個人ip,你可以很容易的找到一大堆。還有遙遠的大榜樣。例如你佩服的小說家,作家。等等。另一類榜樣,就是你身邊的榜樣,他們正在做了什么,他們遇到了什么困難,他們是怎么解決那些問題的,他們一步一步是在怎樣走,怎樣在改進和迭代,你可以看得很清楚。
所以大家關注兩類榜樣,一類榜樣是比較遙遠的,是大榜樣,他給你提供很大的很強的動力;一類是身邊的榜樣,立刻能夠得到借鑒,能夠得到啟發,他們能夠幫助你把這個寫作這件事持續下去。愛因斯坦的大榜樣是在他之前的物理學大師,小榜樣是他周圍的同學們。
另外,榜樣這個事情是學習的本質里面一個關鍵元素。
第一是你要有榜樣,按照榜樣去模仿,然后在模仿的過程中就反復練習。如果說寫作是一個技能的話,它需要練習,你必須有榜樣,然后照著這個榜樣去寫。不論是富蘭克林,或者是超級作家、科幻作家阿西莫夫,還寫《簡愛》的勃朗特三姐妹,他們的寫作全都是從模仿開始的。
喬布斯曰:優秀的作品模仿,偉大的作品抄襲。
模仿不丟人,直接去模仿就好了。
當你模仿的時候,馬上出現一個問題:我的原創性在哪里呀?
在網絡空間里邊的生命,它的標志就是你的ID和你的原創性的作品。此前已經說過。形式,文風都可以模仿,只要你的思考、你的感受是獨立的,是從你的生命體的角度生出來的,那就是原創的。
3.3 有痛點
原創性的東西從哪里來?
原創性的東西最簡單的來源,而且是最有力的一個來源就是你的痛點。
是你的痛點,不是別人的痛點。因為別人的痛點,你要去猜,他有沒有這個剛需,他有沒有那個剛需。這個猜到的需求、痛點,都是從二手資料里去猜的。而自己有什么痛點,可以直接把握。
比如扎克伯格為什么要創立facebook,因為他有社交需求,他是比較內向的人,他要交朋友,而且要找女朋友,他有這個強烈的需求。他發現傳統的手段不行,如果說造這樣一個網絡工具的話,可以很方便的發現一些女生,然后他去做了這么一個東西,那就是facebook。
所以當你不知道寫什么的時候,就寫自己的痛點,寫自己的敏感點。這個敏感點,能有什么內容呢?
比如你現在寫作很難堅持下來了,那你就想寫一寫在你的所有的人生生涯里面,有哪件事情是你堅持了,而且有效果,那你回顧一下,那個堅持的過程是什么?
這樣的寫作有兩個作用。這個回顧過程中,一方面你寫成一篇文章,回顧了自己的人生歷程。另外一方面你這篇文章可能就觸動了另外一個人,那么由此就可能建立了一個生命鏈接。
還有你生命里面那些非常美好的事兒。那個雖然不是痛點,但是它是生命中的亮點。這些東西,我的感覺是要迫不及待,用迫不及待的心情,趕緊把它們寫下來。
為什么呢?
因為這些亮點,雖然不會忘記,但是他們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會慢慢的變得模糊,很多的細節會越來越搞不清楚了。而當你呈現一個故事的時候,恰恰是那些細節,最容易產生美感,讓人有閱讀欲望。
結論就是,盡快寫。即便從寫自己開始。
這是任何人工智能無法取代的。因為只有你才了解自己的痛點,你真正的了解了自己痛點,你也就把握了人的痛點。
痛點是智能時代的競爭力。
3.4 有套路
最有效、最簡潔、最持久的一種文章結構就是魚骨圖一樣的文章。
實際上,魚骨圖這個東西不光國內的一些人在用,國內外的人士、一些很高級的人士也在用。
魚骨圖是一個普遍的模型,是整理我們的思維結構的一個迅速的、有力的、方便的模型。
有一位腦圖專家叫摩西。邏輯思維的60秒語音,摩西很多次都用魚骨圖去解讀。魚骨圖的特點是清晰明了。魚骨圖可以讓思維變得有序化,變得銳利的一個思維工具,思維的模型。它可以幾乎可以適用于所有的事情。比如用來開發一個產品,分析一個文章,分析一本書,或者去創作自己的寫作構架,魚骨圖都是一個最佳的模式。
魚骨圖弄熟練了,你幾乎可以寫一切主題。無論是寫一篇很短的小文章,還是用來寫一個精彩有趣的故事,魚骨圖都可以幫你實現。
比如摩西在解讀邏輯思維里面,有一段語音是講精彩的故事怎么寫的出來。一個經典的故事分了7個環節,本質上也是一個魚骨圖,只不過他沒用這個概念而已。一個故事有主線、開頭、結尾,那不就是魚的骨頭嗎?
但是講到開頭結尾,這里面有一個秘密。寫作這件事兒,當你什么時候對一篇文章醞釀成熟了呢?初步成熟的標志就是你想好了結尾。
為什么?
因為當你寫著寫著,寫了幾十篇文章之后,你會發現有很多東西都要寫,就很多東西都會觸發。你聽到別人講一句話,或者你看到一個稿子,看到一篇文章,看了一幅圖,大街上看到一件事兒,你馬上就會想到這個東西好像值得寫。但這個東西你能保證寫得下來的一個重要的關節點在哪里呢?就是你想好了結尾。
想好文章如何結尾,就是標志。這一點,是阿西莫夫的經歷了7年的時間,才得出來的一個秘訣寫作的秘訣。
阿西莫夫從小學開始就是寫文章、寫小說、寫故事。他寫了7年,一篇都沒有發表。這7年,它完全是根據自己的興趣,為了感受寫作的快感而寫。不是他故意不發表,而是他寫了7年時間,他沒有感覺到他的故事值得發表,為什么?就是這些故事都沒有結尾。所以艾西莫夫自己說,這7年的經驗提煉出來的結晶就是:當你想到一個故事,或者是一篇文章,如果你希望它盡快的以完整的作品呈現,你就必須盡快想出一個結尾。
有了這幾點的話,你的寫作可以馬上開始了啊。我所說的這個魚骨圖就是套路。我說有套路,就是那個魚骨圖。
3.5 有狀態
有了陣地,有了榜樣,有了敏感點(包括痛點和亮點),有了套路——魚骨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要有狀態。
當大家開始寫作的時候,馬上會意識到一個問題:有些時候會寫的很順,滔滔不絕。有些時候,覺得想了半天,也不知道該寫什么,這種滋味很難受。
寫作靈感的問題,很多職業作家都會遇到這個問題:
我的寫作狀態在哪里?
怎么解決?
——解決寫作狀態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對話。
比如,當你不知道一件事情,怎么寫,該不該寫,或者寫起來感到不順,當遇到這類寫作狀態問題的時候。你嘗試,把這件事兒用口語的方式跟你的朋友去說。在說的時候,你會說的很順。那么在寫作的時候,怎么說就怎么寫。一旦你把這種狀態訓練熟練了,基本上立刻就能解決寫作不順的問題。
重復一遍,這個方法。當你覺得自己不在寫作狀態的時候,一個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想一想,你在跟一個朋友在聊天。怎么聊就怎么寫。這一點,不單單能解決寫作狀態的問題,而且,聊天是互聯網時代寫作網文的最佳文風。最佳的文風,就是對話的文風,就是口語化。
3.6 有社群
社群為什么重要?舉個例子。
愛因斯坦很牛。你有沒有發現,愛因斯坦人生的關節點全都是社群。
愛因斯坦最早的時候,對科學感興趣的原因是什么?他們家住了一位叔叔,給了他一個指南針和一本《幾何學》的小冊子。還有,他家住了一位大學生。這個大學生跟他討論哲學問題。從那時候開始,它不但對科學感興趣,而且訓練了他的思維的深度。愛因斯坦的叔叔和大學生,就是他最初的走向科學之路的起點的社群。雖然,社群規模很小,只有幾個人。
第二個節點是什么?
就是愛因斯坦大學畢業大學的時候。愛因斯坦在大學期間,閱讀了很多科學大師的著作,比如牛頓,麥克斯韋等等著作,這是模仿的過程,研讀大師的作品是模仿的過程。那么愛因斯坦走向物理學之路的關鍵點,是發生在畢業之后。
大家都知道,愛因斯坦大學畢業之后,沒找到工作,開輔導班來謀生,到處貼廣告,拉人:我可以給你們講物理學,有誰愿意參加。然后來了一批人,這一批人過來之后,他們不但討論物理,而且討論哲學,那就是著名的奧林匹亞科學院。
這個科學院對于愛因斯坦的話,是他終身難忘的一段經歷。他一輩子不知道寫了多少封信,懷念那段美好的時光。
這個奧林匹亞科學院持續了4年的時間。愛因斯坦就從發起開始,直到所有成員慢慢地有了工作崗位,必須到其他城市或者是其他的國家,所以后來先后分開了。愛因斯坦一直到奧林匹亞的科學院的結束,都在里面。這個學院對他產生了什么影響呢?兩個影響。
一個影響是《相對論》。他當時正在寫這個《相對論》,他16歲的時候就在考慮:一個人,如果以光的速度跟著光前進的話,會看到什么?他16歲的就開始想這個問題,而大學時代,他已經具備了相當的知識,能夠把這個問題想下去。而奧林匹亞科學院讓他有足夠的深度、廣度和認知的能力,去把這個問題深入下去,從而變成作品。
第二個影響是他靠這個社群,找到一份工作,專利局的小職員。幾年之后,1905年《相對論》橫空出世。當然不僅僅是《相對論》,在這一年里面,愛因斯坦發表的五篇論文,改變了物理學潮水的方向。以至于國際物理學界把2005年作為物理國際物理年。這本質上就是社群的力量了。
今天,我們更加要借助社群的力量,幫助自己成長。我們學習任何技能,社群都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你可以去加入一個社群,你可以自己創建一個社群。但無論加入還是創建,社群是不可缺少的。同時社群也是你構建自己的網絡生命體的一個關鍵環節。
你雖然是找到了一個平臺,比如微信平臺、簡書平臺,或者是今日頭條平臺等等。你把“生命種子”播種下去了,但是這個“生命種子”在最初階段是非常脆弱的,20世紀以前,人類的新生兒夭折的比例是非常巨大的,乃至皇帝、帝王的兒孫們,夭折的比例也都是非常之大。
所以我們構建網絡生命體的最關鍵的一點是讓他活下來?;钕聛淼囊粋€利器,就是加入一個社群或者成立一個社群,創建一個數據鏈接。同時,你可以通過寫作,啟動你的網絡生命體,擴展它的生命力。
好的。
有陣地、有榜樣、有痛點、有套路、有狀態、有社群,開啟你的寫作,開啟你的認知革命,開啟你的網絡生命體。
今天分享就到這里。
祝各位網絡生命體的誕生,而且越活越好。
謝謝大家。
4 問答環節
問題1:老師,你寫一篇一萬多字的文章,大概需要多長時間?
寫作分兩個時間:一段時間,用來醞釀:寫什么主題;寫什么內容;有老的里面,有什么素材,這個醞釀的時間不好說。
比如當我寫我的經歷,醞釀時間已經有好幾年了。寫的時候,實際上時間不長,一般是一天,一萬字,也有的是一天兩萬字。一天是指,七八個小時。
寫一個主題的時候,比如我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不要做吃瓜群眾,而是要有你自己的在網絡空間的生命體》,像這篇文章是可以寫1萬字的,我可以在4個小時不到的時間寫完,沒有問題。
但是文章的長短跟文章的有效程度,是兩回事。文章不一定越長越好。原則上來說,當你的思維訓練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是你的打字速度有多快,你寫1萬字的時間就有多快。我最快速的時候,是不超過兩小時就能寫出1萬字的文章。
隨著寫作的展開,慢慢你會發現,你的打字速度比不上思維速度。我告訴大家一個數據:號稱是中文世界里面,寫中文字數量最多的一個人——倪匡,他寫過很多小說,比如《衛斯理》系列,他給金庸代筆寫武俠,那時候他是金庸報社的員工。他一生共寫了5000多萬字。他是用筆寫的。不是用電腦。人活100歲,不過是36500天,這5000多萬字是什么概念?如果人生的三分之一,也就是一萬天專職用來寫作,那么倪匡平均每天寫5000字。把周慧敏寫成了他的兒媳婦。倪匡這個人簡直是老頑童,非常可愛,非常樂觀。大家有空可以看看他的視頻。最近他還搞了個直播。
現在一些年輕的作家寫作兩也是驚人的。比如唐家三少,現在寫了3000多萬字接近4000萬字。他的寫作的效率,是平均一天寫6000到8000字,多的時候,有1萬字左右。但重要的是他持續了13年。根據最新的最佳排行榜,他的年收入已經過億了。
你的寫作效率的唯一的因素就是你的思維的有序化的程度。因為訓練出打字速度,太容易了,大家都具備打字的能力。
而唯一要訓練的就是思維的有序度。最簡單、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魚骨圖。
問題2:總是覺得自己太淺了,不敢動筆,怕寫出來的東西慘不忍睹,浪費別人的時間。怎么辦?
這位網友提的問題非常重要,就是感覺自己的思維太淺了,不敢動筆。
我們思維的深和淺,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沒有絕對的深,也沒有絕對的淺,恰恰是一些日常生活里面,非常司空見慣的一些事,一些司空見慣的觀點,司空見慣的道理,恰恰是別人不懂。
一旦是你對這些最簡單的事情,有了深一層的思考,那這個文章都是值得的,對其他人都是價值的。當你寫作的時候,就是加深思維深度的時候。
一般情況下,你一開始想的東西和你寫出來的東西是不一樣的,就是你寫出來的東西,比你想的東西,往往有深度。
問題3:您對中學生寫作有什么建議?
中學生的寫作有兩類:一類是語文的作文,一類是英語的作文。
這些呢,有了固定的套路,寫作文的套路,那么這些套路往往是很難讓很多人,產生寫作的快感。所以就必須采用另外一種模式,就是日記的模式,盡情地寫,想到什么,寫什么。
當然通過寫日記的過程中,還少了一個約束,就是發表、網文,必須有結尾,但是寫日記的話肯定沒有結尾,盡情的寫,就像阿基諾夫那樣,所以對中學生的寫作最好的建議呢。最重要的一個建議,就是說開始自己的日記寫作。
而日記這種方式,對于個人而言,幾乎是無價的。因為你現在想一想:一年之前,對一件事情你是怎么想的,不知道;如何走到今天呢,你也不知道。如果是有寫日記的習慣的話,一目了然;就是我們的人生軌跡,我們的思想軌跡,乃至精神成長的軌跡,一目了然。
所以對你這個問題,對中學生寫作一條建議,就是寫日記,盡情的寫就好了。
我的建議主要是成人,只要是大家在有時間的前提下,立刻去做訂閱號。
為什么?因為你寫訂閱號的時候,你馬上會建立自信,你發了一篇文章,自信度就上升一個格,就是這么簡單。不要等自信不自信,因為自信這個問題還存在一個有意思的話題,就是自信跟遺傳有關系,所以,如果你去等寫作的能力上來之后,有自信再寫,可能也會無限期的拖下去。
問題4:寫文章是長一點好呢,還是短一點好?
文章的長短永遠不是關鍵。
對于我們來說,訂閱號上的文章,寫長文是有風險的。因為大家的耐心,大家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除非是你的文章,非常有吸引力,就很精彩的故事可以寫的很長。那在其他情況下,我不建議寫長文,就我的經驗來講,文章最重要的最核心的東西就是真誠。
我是核聚,人生核聚變的核聚。交流或閱讀更多類似文章,關注我的微信訂閱號“核聚”(hejup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