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類》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著,被書名下的附標題所吸引“不一樣的成功啟示錄”。通常我們堅定的相信一個人的成功取決于他的努力程度,這本書中的大量鮮活有趣的事例顛覆了這一看法。
? ? ? ? ? ? 【出生月份】
加拿大冰球頂級職業青年隊的隊員大部分生于年初!這一調查引起了注意,按年齡分組,1月1日出生的人與當年12月31日的球員分為同一組,相對之下,年初的球員比年底的球員在生理心理成熟一輪。我認同這個觀點!學生入學時,雖是同齡人,但相差幾個月的孩子,成績表現就差了一截!他們的理解能力,自控能力都優于其它孩子。學習與表現好,老師關注度高,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因此,智慧的備孕者是否應考慮這一因素?另外,家長們,千萬別再讓孩子早入學,拔苗助長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 ? ? ? 【出生年份】
比爾蓋茨出生于1955年;史蒂夫喬布斯出生于1955年;埃里克施密斯出生于1955年;比爾喬伊1954年;保羅艾倫1953年;史蒂夫鮑爾默1956年出生。數據統計表現他們的成功并不僅僅是自己努力的成果,更是獨特的成長環境促成的結果。時事造英雄,英雄亦適時!大環境,大機遇!當代的馬云,馬化騰,劉強東,李彥宏是否也屬于此類?
? ? ? 【10000小時定律】
整本書,我最推崇此定律,也就是“刻意練習”。這種事例太多太多,比爾蓋茨在上大學前已有超過一萬小時的編程時間。斷章取義的人只會看到他沒讀完大學,仍能取得非凡的成就,卻沒看到他在湖濱學校瘋狂地編程經歷。看到朗朗卓越成就時,家長們紛紛效仿,但有多少孩子能熬得過地下室沒日沒夜的練習時間?“一萬小時定律”,當我們在自已的領域還沒有嶄露頭角時,捫心自問一下,練到一萬小時了嗎?練習,積累,反省,總結,量變終究質變。
? ? ? 【非凡的際遇】
既然一萬小時如此重要,普通人要堅持,持之以恒絕非易事。機遇即促使一萬小時達成的力量。現在我常喜歡“漢堡之旅”一說。甲殼蟲樂隊因為有了漢堡演出機會,每天必須演出八小時,節目必須推陳出新,超量訓練才讓他們脫穎而出。現在的我也遇見了“漢堡之旅”客戶,數量少,款式多,要求嚴,出貨快,一切都是來訓練我的業務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快反應,快找料,快設計,快出品,快報價,快買料,快生產與快出貨。環環相扣,不斷修正與精煉流程,提升服務質量。在大量的人抱怨時,我選擇欣然接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 ? ? ? ? 【情商】
智商是否越高越好?答案是否定的。當智商超過120,表現不出更多的優勢。正如一個身高超過1.9米的籃球運動員,人們更多的關注他的協調性,配合度了。因此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看重并培養情商!該向什么人說話,如何說,顯得尤為重要。溝通的技巧。
? ? ? ? 【文化傳承】
這一理論很有趣。世界上一直談及,中國人的數學優于西方人。此處有解,因為中文數字系統更簡潔,邏輯更清晰。1,2,3……11,12,13…..21,22,23朗朗上口,而eleven,twelve….fourteen,fifteen,sixteen,需要人們更多的思考。另外,書中也闡述了中國的稻田文化,展示出中國,一個勤勞奮進的民族,骨子里流淌著不斷進取的文化血脈,使亞洲學生成績更好!
? ? ? ? ? 【總結】
一粒優質的種子,需要充足的陽光,肥沃的土地,還要躲過兔子與伐木工人,才能長成參天大樹。人的成功也如此,出生年代,出生月份,文化傳承,社會環境都是我們成功的外部條件,這些都不由我們所控,我們能控制的是一萬小時,苦練技能,當機遇敲門時,至少我們能及時開門,迎接它,并抓住它,成為書中的“異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