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號早上8:30分,在酒店吃過早點,就開車往龍勝龍脊景區方向走。導游小易告訴我們到龍脊景區須走二個多小時的車程。有二個選擇,其一是走國道,那是一條盤山公路;其二可以走剛建成已經通車的高速公路,但必須支付50元過路費;這還用選嗎?多幸運啊!剛通車的高速公路,我本來就怕暈車,自然選擇了走高速公路,省時又安全,車也不多。
一路上,路邊時不時的出現了一些用純木材建起來的房子 。小易告訴我們,這就是瑤族的吊腳樓,別看這么龐大的一棟樓,可沒用一顆鏍絲釘的,全部都采用最原始的鉚榫結構搭建的。下面的吊腳是為了下雨天山洪水從房子下面流過而設計的,一旦發生泥石流也不至于把房子沖倒。哇!一下子覺得從古至今我們大中國的勞動人民智商好高啊!
差不多走了一個多小時了,不遠的前方,綠樹成蔭的山坡下,有一個寨子,寨子前面有一條溪,因為是初冬所以水很淺,清沏見底,涓涓細流,如果下去細看,肯定能看到小魚小蝦在水中嘻戲的;這就是黃洛瑤寨。
黃洛瑤寨位于龍脊景區境內,是龍脊十三寨中唯一的瑤族村寨,居住著清一色的紅瑤族。據說還是保持母系傳統的少數民族,即每個家庭里母親的地位最高;這里的婦女有儲長發的習慣,全寨60戶人家中,頭發長1米以上的有60名,最長達1:7米以上,榮獲“吉尼斯群體長發之最”,號稱“長發第一村。
我們把車停在了寨子旁邊的一個大埕上,停車是免費的;看時間還早,導游建議我們去觀看這里的村民自導自演的節目。走進了一條崎嶇不平的石板小路,窄小的巷子里,路邊有本地村民擺攤賣一些手工制品。主要是銀手鐲,耳環,手串,,圍巾和自己編織的腰帶,圍兜,背包和小孩子的鞋子等等,因我們的初衷不是購物,所以沒買。
歌舞廳也是一座純木頭結構的房子。每一場演出開演前,舞廳門口,有身著濃艷民族服裝的瑤族姑娘,唱著甜美的山歌列隊歡迎,還有香噴噴的匠油茶。進了表演廳,里面是幾排簡單的木凳子,還有閣樓,也可供客人觀看表演的;舞臺也很簡單,沒有帷幕,背景設計成可以人力推拉的。她們表演的節目有:首先是唱山歌,歌聲從后臺飄出來,背景墻被緩緩推開,一美女唱著歌走出來,后面是眾位美女在梳理頭發。長發表演(包括梳頭,盤發),紅棍舞,傘舞,還有展現她們日常生活,勞動,如洗衣服,挑水等;還邀觀眾上臺與演員一起跳舞。最后的表演是婚娶習俗,現場邀請二位帥哥參與當新郎,敲鑼打鼓迎新人,然后背新娘入洞房。雖然是自導自演,也挺精彩,讓人記憶猶新。
紅瑤族婦女的服裝分飾衫,花衣,便衣三種。她們的頭飾就可區分是:未婚,已婚和有生育過的。像下圖額頭有一個突出來的,拳頭大小的包包,那是結婚生子了,盤成橢圓形,但沒包包的,就是結婚還沒生孩子的,盤發上再罩一黑布帽的,即還沒結婚的。
最顯眼的是手上的手鐲,耳朵上的耳環,足足二兩重;每個女孩很小的時候,就要把耳朵打洞,戴上耳環,隨著年齡大了,耳環也跟著換大;時間長了,耳洞也慢慢被耳環墜大了。這也是這里的婦女的另一個特色。
看完了節目,剛好正午肚子也咕咕叫了,我們要往回走到溪對面一個飯店吃飯。導游帶我們走近道,跨過上圖中那條吊橋,吊橋不算長,200米左右吧!也不算高,但走在上面還是晃晃悠悠的,還好沒那么怕,剛想停在中間拍照留念,調皮的導游站橋頭用腳晃來晃去,吊橋馬上就像地震一樣,左右搖擺的很厲害,我一下就頭暈了,只好作罷。所以有點小遺憾,沒拍張照片留念。
瑤族的飯菜也很豐富,有竹桶飯,竹桶雞(現做的),炸小河魚,竹筍燜臘肉,炒野菜等等。總之算山珍河鮮,佳肴美味,令人回味無窮啊!飽飯之后,我們又要趕路了,向大山縱深趕看下一個景點,龍脊梯田了。各位看官,我會繼續帶你們看下一個景點的,稍等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