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本用了一年多,開機越來越慢,開個markdownpad寫東西都要等十幾秒,一來打算重裝,二來早就聽說是固態硬盤是可以相見恨晚增加幸福感的東西,所以干脆在國慶時候入手了兩塊固態硬盤。
一塊是Intel的復刻版520,淘寶價398,120G,來自深圳華強北。

這一塊是給Claire的老白用的,Claire的老白是聯想F41珠穆朗瑪峰奧運紀念版,2008年買的,當時據說用了七八千,以前用這部機看視頻居然會突然死機,上網一查,發現這貨用的硬盤是5400轉的,初以為是硬盤轉的厲害,所以想著換個硬盤。
你看看,一代小白變老白。
此前在網上看過無數這樣的帖子,筆記本換塊硬盤應該很容易,但是上論壇一查,這部已經退市近六年的機子卻沒有我想象中簡單。
首先,這部機子沒有開啟AHCI的開關,需要軟解;其次,老白F41出過無數系列,而老白的CPU是最低端的2230,論壇上的高手說,如果老白要升級,一定要升CPU,而升CPU之前又一定要升BIOS。
P.S.IT168真是神論壇,老白居然還有子版塊,重要的是,版主還十分活躍,十分難得,多年前注冊的賬號還能用。
搞清楚短板就好辦了,馬上找攻略,升BIOS,軟解AHCI(說起來兩句話,卻折騰了大半天),隨后上淘寶找CPU,五六年前七八百塊錢的CPU如今八十六塊錢就搞到了,摩爾定律可真不是蓋的。

以前的CPU是2230,淘寶回來的CPU是8330,性能飛躍三倍多。
第一次拆筆記本電腦,當時心情還是有點小激動和緊張,不過一想老白都是六年的機子了,壞了也不可惜,頂多出事拿去修修,最壞的預算就是修不了買一部新的,不過幸好,裝上去之后,大家喜聞樂見的情況沒有出現,一次點亮,系統運作速度與之前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接著就是重頭戲:拆換硬盤,有了之前的經驗之后,拆換硬盤就淡定多了,首先拆開后蓋,拿出機械硬盤。
再裝上固態硬盤。
最后裝上后蓋,搞掂。
有人問,那之前的機械硬盤怎么辦?
原來的機械硬盤只有160G,現在的固態有120G,對老白來講已經夠用,干脆在京東買了一個硬盤盒子,將筆記本的機械硬盤放進去,剛好可以當作一個移動硬盤。
從經濟成本考慮,光驅托架需要四十多塊錢,而一個硬盤盒子只需要29塊,裝進筆記本里面實在劃不來。

還有人問,固態硬盤是空的,你怎么啟動?
同學,先用U盤制作一個老毛桃的啟動盤,然后分區,接著安裝系統,難道你這樣都不懂?這樣都不懂妹子怎么找你修電腦。
P.S.我家妹子就是修電腦找回來的。
第二塊固態硬盤是閃迪極速128G(實際上是120G),天貓459塊搞掂。
有了老白開路之后,小黑的安裝就順暢很多了。
小黑的設計還真是人性化。
打開蓋子,拉出硬盤。
裝上硬盤,合上蓋子。
塞個系統進去。
P.S.這個系統有4.63G,是傳說中的純凈完整版。
然后就搞掂了嗎?當然沒有,我還在淘寶買了一個光驅盒子和光驅硬盤托架,花了65塊。這兩個東西有什么用?是這樣的,我小黑的硬盤有500G,這個硬盤當然不能拿當移動硬盤,這是是要繼續放在電腦中當作第二硬盤使用的,可是電腦中的位置已經滿了,怎么辦?只能將光驅拆出來,將硬盤塞進去,可是硬盤不能硬塞進去,只能用個光驅硬盤托架將硬盤放進去,而拆出來的光驅再用光驅盒子裝起來,當作移動光驅。
這部分我沒有沒有拍照,因為我忘記了,為什么呢?
因為我將機械硬盤放進去的時候,電腦老是啟動機械硬盤的系統,慢得要死,于是我嘗試改BIOS,取消機械硬盤的活動區和臨時改啟動盤,都失敗了,搞得我心煩意亂,最后實在沒有法子,出大招,進PE系統將機械硬盤的系統盤給格式化了,連系統都沒有了我看你還怎么進去,刪了系統之后,機子終于順利地從固態硬盤啟動了。
裝完系統,搞個360,打完補丁,啟動時間15秒。
來個總結:固態硬盤啟動Office幾乎秒開,天天對著電腦的同學們,對自己好一點,現在固態3塊錢1G,價格還算可以,真心可以入。